196307出道馬鞍山Cjz

第98章 三線記憶1974重返武鋼1700的密令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cjz1 本章︰第98章 三線記憶1974重返武鋼1700的密令

    1974年冬,考綠君子意外獲得重返武漢參與"1700"工程的機會。在火車上與宋專家的對話,揭開當年建設攀枝花的崢嶸歲月。當英語培訓班名額被神秘取消,他發現這背後牽扯著指揮部高層博弈。隨著瓦工出身的東指揮長拋出"只許成功"的密令,一場關于技術傳承與時代使命的較量在暗流涌動的1974年展開……

    ————————

    東指揮長密令︰“1700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火車上

    考綠君子1974年12月26日和宋專家登上回武漢的列車,踏上了回師‘1700’的征途。

    很奇妙,人生有些時間節點是那麼的相似。我納悶,不僅僅是相似,簡直完全一樣!因為我清楚地記得,十年前的今天,是我離開武漢啟程入川的日子。在四川,帳篷搭在山窩窩,三塊石頭架口鍋;白天捧棒壓,晚上壓棒棒,抬棒扁擔當座床。裂谷逐夢攀枝花,留下美好青春年華!

    建設三線十年,整整十年,武漢,我回來啦!

    十年前,我意外地欣喜地獲知我被批準參加三線建設。參見前券《第三卷 赤子丹心鑄劍入蜀》第66章~第97章等篇。

    我不知道公司選擇1964年12月26日作為入川啟程的時刻,有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當時公司用解放牌敞篷大卡車敲鑼打鼓送我們,車正面打著“支援三線建設”的橫幅,車廂欄板兩側貼著“歡送支援三線建設的英雄”,“歡送支援三線建設的模範”;

    我們穿著剛剛新發的藍色工作服,頭戴新的柳條安全帽,背包一律將白色襯里朝外,一個個藍衣白背包精神抖擻整齊劃一,儼然是一支穿工裝的“解放軍”;

    我們唱著“咱們工人有力量”一路鑼鼓一路歌;

    從青山八大家出發歷武昌、過長江、經漢陽、跨漢水到漢口直抵武漢關碼頭,檢閱了武漢三鎮。

    今天憶起那時的情景,仍然熱血沸騰激動不已。

    十年前坐船入川,今天乘火車返漢。

    看著車窗外一幀幀變化,景色不斷地在眼前閃過,視線隨著前行的風景,遠去,遠去,思緒,萬千。

    今天我回師武漢,沒有紅旗,沒有鑼鼓,沒有歡送……只有我和宋專家倆人形影相吊踽踽獨行,心中不免有些黯然。

    我問宋專家,我們回師武漢,選今天,是不是有什麼含義?

    宋專家︰“什麼含義?沒什麼含義!

    委托總公司訂票,訂上那天算哪天,能給我們訂上票就已經是萬幸,還管得上那一天!”

    “盡管沒什麼含義,我還是很開心,能和領導一起回武漢,特別是和宋專家一起,我真的很開心。”

    “你是開心了,我卻不開心!原來我回武漢1700板上釘釘沒問題,沒想我回不來,你卻回來了。”

    “我探親結束還得返回渡口。你,考綠君子,卻戰斗在1700。”宋專家忽然想到什麼,問︰“你和東指揮是什麼關系?”

    “什麼關系?沒什麼關系!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

    “沒關系?”

    “沒關系!他是大領導,是將軍,我只是‘列兵’一個,想扯關系也扯不上呀!”

    “奇怪了,他卻要我負責給你批假,給你訂票,還要把你帶回武漢,交給他。”宋專家若有思想︰“不過,如果我是指揮長,我也要把你弄過去。”

    東指揮長密令︰“1700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考綠君子暗想,難道和密令有關?

    “宋專家,其實,我更想跟您干,真的!在您的領導下我學會很多東西,工作很開心,您要能到‘1700’我還跟著您干。”考綠君子把茶杯遞給宋專家。

    考綠君子問︰“宋專家,回師‘1700’的大部隊都走的南線渡口昆明貴陽桂林長沙武漢),現在正處冬季,我們怎麼頂著嚴寒走了北線渡口成都寶雞西安鄭州武漢)呢?”

    “這,也是東指揮的安排,要我們不要和大部隊攪和在一起。不過,要我自己選,我也會選北線。”

    “為什麼?”

    “臨行前,我不是要你準備個兩布袋子嗎?”

    “是呀,布袋子倒是準備了,只是到現在還沒派上用場。”

    “到鄭州就派上用場了,鄭州買肉不要肉票。但是每次只能買一斤,我們鄭州下車,轉車時,多跑幾個肉店,運氣好的話能買個五~六斤呢。”

    這在當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鄭州也是全國唯一的,在春節前後豬肉敞開供應的城市。

    其它城市包括武漢)就是憑票都還很難保證供應。我心里暗暗稱奇,宋專家思維縝密,不僅為我安排了“暗渡陳倉”順利出關,還能買些肉帶回武漢,這在當時可是極品的年貨,真是一舉兩得。

    我和宋專家你一言我一語,說東道西,山南海北,隨著火車轟隆隆前行,听著窗外掠過的景色帶著韻律的節奏,眼看連綿不絕的山巒,阡陌交錯的農田…… 胸中糾結處,復歸返自然,心情也開展了起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700是什麼?怎麼對你們有那麼大的引力?什麼暗渡陳倉?

    1700是什麼?

    關于“1700”的消息,我知道的很晚。還是從雄脈苗那兒得到的信息。

    雄脈苗,教育科干事,畢業于清華計算機專業,英語很好,70年分配來四公司。他性格內向,訥口少語,羞澀赧顏,不善交友。我想,按專業他應當分配去電裝公司,分配到四公司專業不對口,豈不是浪費人才!雄脈苗卻隨遇而安,落地四公司。我常去教育科書庫看書,一來二往與雄脈苗卻十分投緣。

    “好消息!‘1700’,落戶武鋼。”雄脈苗見到我興奮地說。

    “‘1700’是什麼?”看見雄脈苗少有的興奮表情我不解地問。

    “‘1700’說來話長……”雄脈苗訥口少語,但說起“‘1700’卻是眉色飛舞如數家珍……

    ’1700‘,就是一米七軋機工程簡稱‘○七’工程)是經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批準引進,建在武鋼的。

    該工程從西德引進的連鑄車間、冷軋薄板廠和從日本引進的1700熱軋薄板廠、 鋼片廠組成。

    一米七軋機系統具有大型化、高速化、連續化和自動化的特點。

    熱連軋機軋鋼速度比火車跑的都快;

    1700一米七)軋機的軋制過程是自動化的,主要由25台工業電子計算機控制;

    1972年8月11日,是值得中國當代鋼鐵工業永遠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毛澤東主席在《關于進口‘一米七’軋板機問題的報告》上,莊重地寫下了‘為了趕速度擬同意進口’的指示,揭開了‘一米七’籌建工作的序幕。

    “‘為了趕速度……’ 什麼速度?”

    那時講的速度,其實就是我國在國際上的差距。現在講差距,看看gdp[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estic product)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

    但是1972年,我們還沒有gdp的概念。那時對國民經濟核算,源于前甦聯與計劃經濟相配套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pssyste of atera product ps) 講的是實物量,講工業就看鋼產量!

    那時(1971年),我們的鋼產量2132萬噸,與1949年建國16萬噸相比,已經是火箭速度,快得不得了了!但是也只相當于美國60年前1910年)的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差距60年!

    五洲震蕩,風雷激蕩!

    中甦關系惡化後,七里沁島、珍寶島等地武裝摩擦頻發,甦軍屢屢越界挑釁……甦聯陳兵百萬,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其甚至妄圖對中國的羅布泊核基地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

    聯美制甦,乒乓外交,中美破冰!1972 年 2 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在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長達 20 余年的敵對狀態終告結束。

    隨著中美關系的改善,中國陸續跟多個歐洲國家建交。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華訪問,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央審時度勢,開始向西方國家微微開啟國門。

    為了加快經濟建設速度,中央決定在三五年內引進一批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其中包括13套大型化肥設備、4套大型化縴設備、3套石油化工設備、1.7米軋機等,共計外匯43億美元,所以稱為‘43’方案。

    其中,1.7米軋機身價最高,不計國內配套設施,引進費用6億美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是‘43’方案重中之重的1號工程!

    經黨中央、國務院權衡再三,1972年8月16日決定武鋼原‘雙400萬’配套的國產1.7米軋機工程改由從國外引進。

    1973年3月,鄧小平副總理恢復工作後,十分關心武鋼引進1.7米軋機,並于同年12月到武鋼視察。……

    雄脈苗看我聚精會神地听他說,忽然結巴起來︰“跑題了?……不好意思。……我是不是個‘�@隆   歉觥  妥印   俊br />
    清華人,果然不凡!雄脈苗看似木訥,不僅專業上,外語上一流,國家大事竟了然于胸如此清楚,我心中暗暗佩服︰“什麼‘�@隆  裁礎  妥印 ︿憬駁奶 昧耍   柿耍 葉繼粵耍 br />
    雄脈苗不好意思地說︰“別粉我了!什麼‘精彩’!我一興奮,就忘乎所以!前言不搭後語。我想說的是,祝賀你!”

    “祝賀我?”這該輪到我驚詫了!“我有什麼值得祝賀的?”

    英語速成培訓班

    雄脈苗︰“別粉我了!什麼‘精彩’!我一興奮,就忘乎所以!前言不搭後語。我想說的是,祝賀你!”

    “祝賀我?”這該輪到我驚詫了!“我有什麼值得祝賀的?”

    “‘1700天字第一號工程!’你不想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想干。但那也由不著我!不是我想干就能去武漢的。再說,三線建設任務這麼繁重,我們單位能去?”

    “這麼重要的工程,我們這個冶金建設王牌鐵軍不去攻堅克難,誰去?當然我們還要兼顧三線,不可能全去,但是抽調我們精銳部隊,去拔城略寨!是絕對少不了的。”雄脈苗語氣肯定,好像他是國家計委主任似的。

    “不可能!我剛剛參加攀枝花二期工程規劃的編制,二期工程也是國家重點工程。”我疑惑地說。

    “我肯定地,負責任地說,我們單位派出精銳部隊參加建設‘1700’已經是鐵板釘釘!教育處已經開始準備組織‘英語快速培訓班’,為‘1700’培訓技術人員,因為‘1700’的所有施工技術資料全是英文的。”雄脈苗看著我疑惑的表情笑著說︰“這就是我要祝賀你的緣由。”

    “那‘英語快速培訓班’的人員,誰知道領導會不會選派我去?那有什麼好祝賀的。”我嘴上雖然這麼說,其實心里癢癢的。

    “肯定會。 第一,你能吃苦耐勞,有干勁,是我見過最好的技術人員; 第二,你技術全面,雖然學歷不如我們這些大學生,但是你是在前線摸爬滾打出來的,有規劃的實踐體驗,出色的組織能力和現場的實際工程經驗,這可是我們這些大學生不好比的; 第三,早期對你自學英語被冠以崇洋媚外約談,現在壞事變好事,都知道你曾經自學英語,有英語基礎是不爭的事實。”雄脈苗興致勃勃地說︰“再說,你家在武漢,能在家門口參加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我該不該祝賀你?”

    “在領導沒有做出決定前,這一切都還是變數。不過我還是要謝謝您告訴我這一切,謝謝您的鼓勵,謝謝您的信任。有您這樣的朋友,我很開心。”

    經雄脈苗這麼一說,我感覺真好像是這麼回事,不由心里美滋滋的。

    我急急忙忙趕回二工地,找到宋主任︰“宋專家,指揮部即將要辦一個‘英語速成培訓班’,我先掛個號,一旦通知,請領導幫我爭取個名額。”我把從雄脈苗那兒听來的關于“1700”的消息一股腦兒倒給宋專家。

    “‘1700’的情況,我知道。四公司去不去?二工地去不去?誰去?誰留?都沒定。你放心,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推薦你參加‘英語速成培訓班’。我也想去1700,我去,一定把你帶上。”宋專家拍胸脯說。

    在學校時,教磚木結構的李忠華老師對我說過︰“作為技術人員,必須掌握一門外語,最好是英語,因為英語是世界工程技術交流的通用語言。你們原來開的是俄語,中甦關系破裂後,俄語停課了,挺可惜的。以後有機會一定把英語補上。”

    王菊人老師也說︰“學好一門外語,你就等于多了一雙眼楮、一雙耳朵和一張嘴巴。” 參加工作後,就再也沒有學習英語的機會和條件。

    我就自學英語,為此遭到了約談,說是崇洋媚外!還牽扯連坐了幫助過我,教我英語的老技術人員……

    現在,機會來了,我期待“英語速成培訓班”的學習,這不僅是個難得的正規的學習機會,而且還為去“1700”鋪平道路。期待就像是一根桅桿,支起了知識求索的帆。期待很美,美在不知結果。

    期望失落

    “好消息,小考,我們二工地已經成功推薦你進‘英語快速培訓班’,‘英語快速培訓班’是為‘1700’培訓技術人員的,能進培訓班就等于拿到回師武漢參加建設‘1700’的通行證。”宋專家熱心地激動地對我說。

    “謝謝領導!謝謝組織的關懷!”我虔誠地,興奮地回應著,心里樂開了,進‘英語快速培訓班’既能圓我學習英語夢,又能回到武漢,還能參加‘1700’建設,並學習掌握現代引進的先進技術。

    期待有了結果,那是什麼感受?

    我激動,我興奮,我連走路都連跳帶蹦,身上的每個細胞都喜悅地跳躍著……

    ……

    英語快速培訓班開課了,我並沒有接到通知,但是我還是理所當然地走進了教室。

    我深信宋專家已經推薦了我,我想,不可能沒有我!

    但是,反復查看貼在牆上的名單中的確沒有我!

    真是冰火兩重天!那時,就像高空墜落,身體在快速下墜中被擠壓,心已經被彈出體外!

    你有過高空墜落的體驗?有過2次。

    第一次是攀枝花1號高爐會戰時料坑高空墜落……一次凶險的未遂事故;

    第二次是中國金屬學會建築學會年會後,參觀剛剛建園的北京石景山游樂園,坐過山車時的感覺。

    雄脈苗在英語快速培訓班擔任輔導老師,他同情,且遺憾地告訴我︰“最初的名單上的確有你,但是公司領導最後審查時卻被取消了。我也搞不清楚,為什麼!”

    我想不通!宋專家安慰我︰“不進‘英語快速培訓班’也罷,以你的英語水平,英語圖紙還能難倒你!再說,我還真舍不得讓你去當圖紙翻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宋專家誤會了,我哪里有什麼英語水平!充其量不過認識26個字母而已。

    我失去的不僅僅是進‘英語快速培訓班’,也許連回武漢建設‘1700’的機會也失去了。

    我想不通!我不能失去建設“1700” 的機會!命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眷顧我,機遇更不會像天上落下的餡餅砸到我的頭上,我必須努力抓住“1700”!

    我直接去找公司黨委栗為民書記。栗書記主管組織部、政治部、干部科和負責教育,他對“英語快速培訓班”應該有決斷權和話語權。

    我曾經隨同栗為民書記蹲點調查半年,他思路清晰,作風深入,處事果決,文筆優美,還是總指揮部系統的著名八大筆桿之一。

    他雖然是政工干部,蹲點期間我們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印象。

    但栗書記卻肯定明確地告訴我︰“你不找我,我也要找你。‘英語快速培訓班’把你從名單上劃掉是我的意見,當然,也是黨委集體討論通過的結果。原因3條︰第一、二工地離不開你;第二、公司需要你;第3、攀枝花需要你。希望你能以大局為重,不要辜負了組織對你的期望!”

    原想求栗為民幫幫忙,書記網開一面,沒曾想到‘英語快速培訓班’從名單上劃掉我的,竟然是栗書記的意見。

    看見栗書記斬釘截鐵的語氣,聯想到他那處事果決的作風,我參加武漢“700”建設的期望徹底失落了!

    無可置疑,參加武漢“1700”建設幾乎在當時成了絕大部分職工的願望,而四公司只是派出一部分人員組建工程處會戰武鋼1700,大部分人員留下繼續建設攀枝花二期工程。

    參戰逐鹿“1700”爭先恐後如火如荼。

    晨練太極拳結束時,大家聚首議論,繞不開的話題自然是“1700”。

    仰琪鈞把我拉到一邊︰“‘英語培訓班’掉單啦?”

    “是的!唉!這麼好的機會錯過!‘1700’沒戲啦!” 我大失所望地把栗為民書記說的情況告訴了他。

    “指揮部已經批復,任命東錦仲擔任武鋼1700四公司經理和指揮長,你去找找他,看看有沒有轉機。” 仰琪鈞附耳悄悄說︰“注意方法,別說是我講的,更不要擴散,現在只是在公司領導層會議傳達,正式任命發文還要等批復文件。”

    “明白。” 茫茫迷霧中我似乎感覺到一絲曙光。

    莫言機緣叩無門,胸有志向道亦存。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求人如吞三尺劍

    東錦仲,瓦工出身的領導干部,業內出了名的工匠。不僅技術一流,而且思維敏捷,能言善辯,多謀善斷,胸藏韜略;雖然是盲盲自學,卻能寫得一手好文好字;出席過全國勞模群英會,位列公司八大金剛之首,在那樣一個非凡的時期,他曾遭受“戴高帽子,掛鐵牌子,……”的境遇……據悉,他即將返回公司,擔任四公司武鋼1700工程指揮負責人的職務。

    我徘徊在東(錦仲)指揮長辦公室門外,敲門欲進,手又縮了回來。……進門後說什麼?……怎麼說?…… 伸手敲!…… 手又下意識縮回。我雖然和東錦仲有過接觸,但畢竟時間很短,沒有深交,我認識他,他不認識我。

    冒昧闖入,是否唐突? 嗨!我來請戰的!怕什麼?手舉至額卻又停下。

    ……

    東指揮長密令︰“1700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密令?什麼密令?怎麼解碼?

    喜歡196307出道馬鞍山cjz請大家收藏︰()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6307出道馬鞍山Cjz》,方便以後閱讀196307出道馬鞍山Cjz第98章 三線記憶1974重返武鋼1700的密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6307出道馬鞍山Cjz第98章 三線記憶1974重返武鋼1700的密令並對196307出道馬鞍山Cjz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