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海沒有著急進貨,把所有店鋪都轉了一遍,詢問各種商品的價格,盡量充分了解當下的市場行情。
通過對比,趙小海發現島上的價格確實比江浙那邊便宜一些,貨品種類也更多,墨鏡、化妝品、西服、蝙蝠衫、錄音機、電視機、甚至摩托車都有。
而且這里囤的貨更多,每家屋子里都堆滿了貨物,門口擺的攤位只是吸引客人的樣品。
如今做生意,最大的難關就是運輸,國家禁止長途運輸,禁止販賣工業品,領個體戶執照時,工商局發了一份經營目錄,禁止部分十幾頁,允許經營部分只有寥寥兩三頁。
他最大的倚仗就是空間,所以經營的商品,肯定是那種體積小附加值高的商品。
在趙小海考慮的所有商品里,墨鏡最符合標準。
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深入推進,與外界交流增多,西方的文化、時尚元素大量涌入,墨鏡作為一種時尚配飾也隨之進入中國。
當時熱播的影視作品如《大西洋底來的人》,劇中主角麥克•哈里斯佩戴的蛤蟆鏡引發了年輕人的模仿熱潮。
此外,大明星邁克爾•杰克遜也常戴墨鏡,進一步推動了墨鏡在年輕人中的流行。
迪斯科等社交活動在八十年代盛行,墨鏡、喇叭褲和雙卡磁帶收錄機等成為迪斯科舞者的標志性裝扮,這種搭配展現出時尚感,滿足了這個時代人們在社交場合中的形象需求。
也就是裝逼需求。
蛤蟆鏡除了經典的黑色,還有紅色、藍色、綠色、咖色等鮮艷色彩,以及變色鏡片,滿足了不同消費者對顏色的需求,也體現了當時人們追求個性的特點。
當時人們認為墨鏡上的外國商標是進口貨、正宗“舶來品”的象征,為了滿足虛榮心,購買後不會撕掉商標,成為八十年代墨鏡熱的一個獨特現象。
最初蛤蟆鏡多從香港進口,數量有限,價格較高,成為奢侈品,供不應求。
隨後廣東等地出現走私品和仿制品,市場上墨鏡數量逐漸增多,但仍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
想轉型做正當生意,墨鏡是個很好的選擇。
“老板,墨鏡怎麼賣?”
來到一家專門賣墨鏡的人家,屋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墨鏡,包裝只有最簡單的透明塑料袋。
“這邊樹脂鏡片的一塊二一副,這邊的一塊五,這邊玻璃鏡片的兩塊六,這邊茶色的兩塊八,還分塑料鏡框、金屬鏡框,最好的三塊六一副,都貼著進口標呢。”
按種類劃分,最便宜的樹脂眼鏡一塊多錢,玻璃鏡片貴點,最貴的不過三塊多。
趙小海心里盤算了一下,最便宜的這種可以賣五塊錢,最貴的可以賣十五甚至十八,利潤可以達到三到五倍,算起來比電子表一點不差,而且這個可以放在市面上賣,不用像電子表偷偷摸摸的,賣的應該更快。
“老板,給我個編織袋。”趙小海道。
老板一听趙小海這語氣就知道是大客戶,笑著遞過去一個結實的尿素編織袋。
這里都是自己裝貨,一次進幾百副,老板不可能在這邊盯著,裝好後在門口清點算賬,這樣最方便,反正又偷不走。
可他們不知道,
這個世界上有人擁有空間這種逆天的能力。
趙小海心里默念租賃空間,抓起一把墨鏡塞進編織袋里,放手時已經被吸走三分之二,手在貨堆里掏貨,不小心又收走一部分。
就這樣,
趙小海裝了一袋貨,空間里已經收了兩袋的量。
不能逮著一只羊薅。
趙小海又去了另一家,這家也大量批發蛤蟆鏡,趙小海挑著各種不同款式造型又裝了一袋。
之所以選擇這兩家店鋪。
因為船老大在這兩家店里進進出出,肯定關系不一般。
墨鏡裝好,來到船老大的店,專門騰著空間的一部分來找回場子。
大丈夫有仇必報,雖說你是听命于林正雄,但是敢折騰爺爺。
爺爺就叫你怎麼做人。
從船老大手里領了一個化肥袋子,船老大還是樂呵呵的歡迎趙小海進貨。
等會就讓你哭。
趙小海先把貴重一點的手表往袋子里裝。
拿起來5個,4個被收進空間。
再拿款式比較好看的電子表。
如法炮制,接著往空間里收。
直到最後,空間實在是裝不下了。
趙小海施施然的提著化肥袋子給船老大結賬。
船老大喜笑顏開的點著趙小海的付的錢,還歡迎趙小海下次直接來。
中午12點多,趙小海連飯都沒吃。
提著兩個大編織袋登船,其他人也全都大包小包,和趙小海造型差不多。
此時返程人們的心情明顯放松許多,很多人都在聊天。
這些進貨的大多都是兩人以上,像趙小海這種單槍匹馬的反而很少,他們聊著什麼好賣,回去賣什麼價雲雲,趙小海听著他們聊天趁機了解了不少信息。
這些人聊的最多的,就是路上查的有多嚴,其中一個老哥,已經連續被查了三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反而回去到自己的地方,賣貨的時候基本上沒什麼人管,銷售情況也非常好,不管帶回去什麼貨,用不了多久就能賣光。
這年頭很奇怪。
雖然人們收入少,可消費卻很野蠻。
一台黑白電視機四五百塊,人們搶都搶不上,一台錄音機,便宜的二三百,貴的四五百,照樣大把人買,掏出半輩子積攢的收入買大件一點不含糊。
仿佛買到就是賺到。
反而是現代人,消費時大多都看情況來,野蠻勁反而遠遠不如八九十年代。
趙小海也能理解,房貸壓的。
回廣州南沙時天色已經黑下來,眾人提著貨下船,艱難扛著回到一個旅館,
趙小海明白了,這個旅館就是在城里的接頭地點。
到黑市買東西的人先被旅館老板給篩選一遍。
感覺人靠譜之後才會邀約上島買貨。
但是趙小海從黑市直接回來,省去了這一步,要不然滿大街的瞎打听也不知道會耗費多少時間。
于是開個房間,趙小海剛把東西放到屋里,店老板就來了。
“小兄弟,進了不少貨啊。”老板看看趙小海那兩個大編織袋說道。
“花了好幾千塊錢呢。”趙小海道。
“這地方還不錯吧?”
“不錯,謝謝老板了。”趙小海知道對方來意,從兜里掏出50塊錢遞過去,這是之前說好的房間住宿費。
老板笑著接過錢。
“這兩天好好休息,下次來還住這里,想登島我再給你聯系,下次只要50就行,包含來去之間之後的住宿費。”
趙小海心說這老板做的好生意。
一年只這個住宿費就不知道賺多少,難怪都說水多好養魚,形成產業鏈後,不止主業賺錢,還能帶動更多周邊產業。
“行,下回來還找老板。”趙小海笑著道。
忽然又想到什麼,“老板,能幫我買一張臥鋪票嗎?”
這年頭臥鋪票非常難買,沒關系根本輪不到你,趙小海來時就是找關系托人買的票,可回程票他可沒關系。
“臥鋪票,我問問看。”
“那謝謝老板了。”
老板離開,估計是去找其他客人要錢了,辦事收錢,保障安全,這老板做事其實挺地道的。
累了一天,趙小海胡亂扒拉幾口飯,簡單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下樓吃早餐,吃完飯回來剛一進門,老板就從窗戶探出頭,沖著趙小海招招手。
“小兄弟,火車票的事我給你問了。”
趙小海趕緊過去。
“可以拿到臥鋪票,票價再加五十,你願意嗎?”老板道。
票價也就是六十多,相當于翻了一倍,趙小海知道這錢是給關系人的,這老板應該也在中間分了一份,不過無所謂,這都是正常情況,價格明碼標價,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了。
“行,我要了,您幫我弄一張。”趙小海很干脆的答應。
老板笑著點點頭,“你先給我110塊錢,弄到票我直接給你送過去。”
趙小海痛快掏錢,“謝了老板。”
晚上,趙小海登上了回綠城的火車,離開旅店時他手上還有兩個大包,可在進火車站前,就變成了一個破旅行袋,里面只有幾件衣服和一些吃食。
那些貨自然托旅社老板辦理了火車貨運。
系統空間變的滿滿當當,這都是趙小海計算好的,好不容易來一趟,怎麼也要裝滿才劃算。
當, 當的響著。
單調的鐵軌聲听習慣了還挺有節奏感,後世高鐵刷的一下過去,反而少了這種味道。
兩天後,趙小海終于回到家中。
到當庫房的房間後,把空間里的東西一股腦倒出來,嘩啦啦,床上瞬間堆滿各式各樣的墨鏡和手表。
開始清點數目,進行登記。
收的時候沒法數,經過趙小海清點,一共有六千多副,即便按成本價,這批墨鏡的價格也超過一萬塊。
大頭還是手表,裝了4000多只各式各樣的機械表和電子表,哪怕30塊錢一只全部賣出去也有十幾萬。
只是讓船老大吃點苦頭。
自家優勢就是黑吃黑。
別說船老大,宋智軍都要被黑吃黑啃掉一半。
趙小海看著產品很是滿意。
打電話讓張磊、齊武和李強三人過來。
三人看到趙小海帶回來的貨很是驚訝。
“海哥,你進的墨鏡,這麼多東西你是怎麼運過來的?”
“我找朋友打通了鐵路上的關系,今後咱們會有一條比較穩定的運輸路線。這兩天還有”趙小海道。
張磊伸出大拇指。
“海哥厲害。”
“我出去這十幾天,武校電子表銷售情況怎麼樣?”趙小海問道。
“嘿嘿,你看看這個。”齊武說著去外屋,從角落里提出個口袋。
打開口袋。
里面滿是鈔票。
都是十塊、五塊的票子。
一沓沓用皮筋捆扎好。
又從里面拿出一個賬本遞給趙小海︰“海哥,賬目登記都在這里,存貨全部賣完了,貨款合計4萬多塊錢。”
趙小海心里默算了一下,現在應該還有三千多塊電子表,一百多塊石英表,一百多塊機械表。
叫三人坐下。
趙小海道︰“我打算等手里這批電子表賣完,咱們就不做電子表了,專心做商鋪的生意,賣走私貨終究不能長久。”
李強點頭︰“听海哥的”。
張磊覺得有些可惜,“海哥,電子表這麼賺,你舍得啊?”
“有什麼舍不得,我當初決定賣電子表,是因為咱們手里沒本錢,賣電子表算投機倒把,抓住就不好受,賣墨鏡未必比賣電子表賺的少,做好了甚至可能更多。”
說到這里,趙小海心里嘟噥了一句,我這可不是立牌坊啊,別弄什麼一說結束就暴雷的戲碼。
“那周哥他們?”齊武問道。
“沒事,我有安排,明天準備一下,德化街的店鋪後天正式開張。咱們先把第一個盤子打造一個樣板。”
喜歡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爺的暴富人生請大家收藏︰()重生八十年代︰野路子倒爺的暴富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