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雲專門召開一次會議,公布了陳建安的任命。
陳建安也第一次以副社長兼任小河沿村村長的身份,跟公社各位干部重新認識一下。
“陳社長,恭喜呀。今兒別走了,我擺一桌給你請喝。”
會議結束後,民兵連長秦建國第一個走過來。
“謝謝秦連長,早上走得急,村里很多事還沒交代,今天就免了。”
“改天到村里來,我招待你。”
陳建安擺擺手。
“哈哈,那可說定了,我早就饞你們村的食堂飯菜,還有高粱燒啦。”
秦建國大笑道。
“一言為定,酒菜管夠!”
兩個人談笑風生,那股親密勁讓其他人都有所觸動。
秦建國這個民兵連長,平時基本只听社長的招呼。
其他副社長只是互相給點面子而已。
可是陳建安剛上任,他就主動示好,態度那叫一個親熱。
這就顯示出陳建安這個副社長的不同尋常。
第二個過來的是陳秀娟。
她跟徐佩雲走得近,順帶著跟陳建安關系也不錯。
“建安,以後要多幫忙呀。”
陳秀娟知道陳建安跟徐佩雲和唐生懷的關系,態度放得很低。
“陳社長說哪里話,咱們互相幫助,把工作做好。”
“對了,馬上高考,龐燕復習得怎麼樣?”
陳建安隨口問道。
自從上次龐燕在陳建安面前尿崩,她再也沒有了那股傲氣。
也沒有了在陳建安面前趾高氣昂的資本。
接下來每次陳建安給唐悅怡補課,她都老老實實在一旁听著。
陳建安看她態度扭轉得好,也就不再整她。
“挺好的,她總說多虧了你的幫忙,才能把成績提升起來。”
“如果真考上大學,肯定忘不了你的恩惠。”
提起女兒,陳秀麗滿臉笑容。
自從女兒跟著陳建安補課,好像脾氣都變好了,不再那麼任性。
“嗯,那就好,祝願她考一個好成績。”
陳建安越來越忙,只能半個月才去一趟唐生懷家,給唐悅怡補課。
現在該做的已經做完,只能靜靜等待考試。
接下來,所有副社長一一上來問好。
至于普通干部,知道沒那個資格,就沒有特意過來。
陳建安回到村里,已經是下午。
“官場上的人情來往,比搞生產累多了。”
陳建安走進村部,感慨一聲。
幸虧前世自己有豐富的經驗,應對自如。
要真是個十八歲的毛頭小子,初次當上副社長,肯定是手足無措。
“陳村長,您回來啦……”
李春花看到陳建安進了辦公室,第一時間跟了進來。
“嗯……”
陳建安坐在椅子上,閉眼把頭向後一仰,修養精神。
李春花上前先泡了一杯茶,然後伸出小手,放在他頭上開始按摩。
她的按摩技術,越來越好了。
陳建安舒服得幾乎要睡著。
十來分鐘之後,他睜開眼楮,感到精神多了。
“陳村長,你去公社有啥事啊?”
李春花看到他醒了,這才小心翼翼問道。
“第一是工作組調查結果出來了,公社和咱們村都沒問題。”
陳建安喝了一口茶水。
“我就說嘛……咱們本來也沒啥問題,都是那些人瞎胡鬧,居然不信任陳村長您!”
李春花一副義憤填膺的樣子。
“咦?那第二是啥?”
李春花突然意識到。
“第二嘛,就是我當副社長了,主管全鎮的經濟工作。”
陳建安將茶杯放下。
“啥!”
李春花瞬間瞪大了眼楮。
然後臉上變成了驚喜。
“哎呀,真是老天有眼。”
“以後就得管您叫陳社長啦……”
李春花這聲“陳社長”,聲音比貓兒起興叫秧子時都酥麻。
陳建安不禁瞥了一眼,女人真是無師自通,居然這個年代就會夾子音?
“陳社長,這麼大的好消息,咱們得慶賀一下啊!”
“要不我去叫人,在食堂聚餐吧。”
李春花熱情地要幫忙張羅。
陳建安卻擺了擺手。
“算了。”
“我這麼年輕就當了副社長,本來就在風口浪尖,還是低調點吧。”
“反正臨近年關,等到時候一起慶祝。”
陳建安現在不想那麼高調。
“哦……”
“那要不,我單獨給您慶祝一下吧,怎麼說也升官了。”
“您是小河沿村走出去最大的官呢。”
李春花說得沒錯,小河沿村歷史上就不出干部。
最大的官也就是村長。
所以周黃海才那麼熱衷升官。
就是想打破這個記錄,成為小河沿村最高級別干部。
造化弄人,一心求官的周黃海吃了槍子。
無心插柳的陳建安卻成功上位。
“一會我去酒廠取兩瓶鹿血酒,晚上你就在宿舍睡吧,我陪您喝幾杯。”
李春花說著話,眼楮水汪汪的,臉蛋也泛起潮紅。
雖然她還沒到投懷送抱的地步。
可是暗示已經相當明顯。
陳建安卻搖了搖頭。
上次杏花嫂透露過,李春花對自己有意思。
而且她是個大姑娘,還沒有嫁人。
可不能招惹。
“改天再說吧,今天我得回家陪老娘。”
陳建安淡淡道。
“嗯,也對,該讓嬸子也一起高興高興。”
李春花眼中閃過失望,可臉上還勉強陪著笑臉。
很快,陳建安升官副社長的消息在全村傳開。
在特意保持低調的情況下,大家沒有公開慶祝
但都替陳建安高興。
畢竟自己的村長當了副社長,村民們臉上也有光。
晚上回到家,劉桂芬高興地又哭又笑。
拉著陳建安給死去的父親磕頭,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一直折騰到半夜,一家人才在高興中入睡。
接下來,陳建安繼續投入到工作中。
除了每星期去鎮上開一次公社會議,其他時間都撲在村里各個項目。
轉眼已經臨近春節。
連續下了一天大雪,天地間一片銀裝素裹。
今天的小河沿村格外熱鬧。
因為到了年底分紅的日子。
能不能過個好年,就看今天了。
之前這段時間,還發生了幾件事。
時隔多年,高考終于恢復了。
也是我國第一次在冬季舉辦的高考。
順利落下帷幕。
唐悅怡、龐燕、李春花、村里幾個知青、遠在京城的柳青伊,都參加了高考。
幾家歡喜幾家愁。
唐悅怡和龐燕居然都考上了。
李春花和村里的知青平時忙于工作,疏忽學習,所以落榜了。
而京城的柳青伊也來了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