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為小輩著想,兒女也孝順長輩,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家庭氛圍呢?
吃過飯後,楊建設騎著三輪車載梁歡去上班,在路上他進商場買了幾條煙,隨後到了地點。
熊初一問他︰“建設,事情準備得怎麼樣了?”
楊建設當然明白熊初一指的是什麼︰“領導,已經安排妥當了。”
“下午皇城根大飯店和玉華台飯莊的貨車就會到達。”
稍作停頓,楊建設繼續說道︰“領導,咱們的車輛都派出去了,但年貨實在太多。”
“沒辦法,我只能先把他們單位的年貨拉回去。”
“嗯……這樣咱們用車名正言順了。”
熊初一搖搖頭,笑著看向楊建設,“你這個人啊!”
“腦子倒是挺機靈。”
“你辦事,我心里踏實。”
楊建設這麼做是有深意的。
想想看,年貨誰都想要,對吧?問題是,憑什麼先安排外單位的人?雖然都是同一天發年貨,但先後來的順序總讓人心里不舒服。
人的感覺就是這樣微妙。
如果楊建設不說出這個理由,熊初一雖然不會明說,但心里肯定不舒服。
可一旦楊建設解釋清楚,熊初一不但不會責怪,還會夸他做得對。
畢竟年貨清單上的東西太多,沒有卡車真不行。
自家的車又被熊初一全部調走了,讓楊建設用三輪車挨家挨戶送?恐怕到過年都送不完!
楊建設主動想辦法找卡車,展現了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至于其他單位比自家早半天拿到年貨,這算什麼?
熊初一突然明白過來︰“當時你同意兩家飯店走我們的年貨渠道,是不是早就想到別人的卡車了?”
楊建設笑著回答︰“領導,您說得太直接了。”
“我們這是互惠互利,雙贏啊!”
熊初一點頭,揮手遞給他一個大蛇皮袋,“這是我們單位的年貨款,拿去吧。”
楊建設有些發愁,又要提著大包小包了。
皇城根大飯店和玉華台飯莊的卡車很快就到了,司機和裝車的工人都掛著滿意的笑容。
年貨已經發放完畢,每家每戶都收獲滿滿。
毫不夸張地說,有了這些物資,整個春節前都不用再去市場奔波了。
發放的物品不僅種類齊全,糧油米面、雞鴨魚肉樣樣俱全,甚至還有豐富的海鮮水產。
更讓人驚喜的是,新鮮的瓜果蔬菜也一應俱全。
平日里,這樣的年貨配置需要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如今卻免費獲得,工人們感慨萬千。
他們原本計劃過年時省下一個月的工資來購置年貨,沒想到單位直接解決了這一問題。
要知道,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不過幾十元,這筆支出對他們來說絕非小數目。
面對如此豐厚的福利,大家紛紛向楊建設科長道謝。
據說,兩家飯店能拿到這樣優質的年貨,全靠他背後的特殊資源。
若非如此,想以這麼低的價格買到如此高品質的年貨,簡直是天方夜譚。
黃經理和余經理也證實了這一點,表示這樣的好事確實離不開楊建設的幫助。
楊科長所在的處總是優先供應年貨,連自家單位的年貨都沒顧上。
這次前來,就是為了幫忙。
人要學會感恩,因為有楊建設科長的幫助,他們才得到了超出預期的豐盛年貨。
楊建設隨手扔了幾條煙給大家︰“天冷了,累了就抽根煙提神。”職工們看到竟是本地頗受歡迎的大前門,而且還是高檔的,頓時眼楮發亮。
楊建設直接扔了好幾條,平均下來每人也能分到三四盒。
他們平日根本舍不得抽這種煙。
兩邊領隊推辭說領導交代過只來幫忙,不能收東西。
楊建設笑問︰“難道領導沒讓你們听我的?”領隊無奈只能收下。
畢竟這是領導給的。
楊建設接著說︰“時間還早,也不忙,等會去大棚輕松完成任務就行。
只要下班前把單位的年貨送回來就成。”有這樣的開明領導,大家都很開心。”跟著楊科長干活舒服!”其實人們需要的不過是基本的尊重,而楊建設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或許這與他過去的經歷有關,在他穿越前,“社畜”是對工人的自嘲,想要被平等對待很難。
正是親身經歷過,他才會如此自然地做到這一點。
幾條煙對他來說不算什麼,但對工人們而言卻是意外之喜,既表達了感謝,也讓大家感到被重視,真是一舉兩得。
坐上車後,楊建設指揮大家拆開煙分發。
眾人邊抽邊聊,氣氛愈發熱烈。
飯店員工起初覺得楊建設身份高,難以接近,但接觸後發現並非如此。
楊科長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讓大家對他充滿好感。
黃經理和余經理明確告訴大家,今年年夜飯的成功主要歸功于楊建設科長,他們只是沾了他的光。
提到年夜飯,眾人興致高昂。
有人好奇黃經理和余經理為何要公開事實?難道他們不說出來,就不能獨自佔有功勞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換了其他人,黃經理和余經理或許會這樣做,但在楊建設面前,他們既不敢也不必。
首先,若想通過楊建設的渠道采購年貨,需經集體同意,這種秘密無法長期隱瞞;其次,維護與楊建設的良好關系至關重要,得罪他毫無益處;再者,今天上午跟隨他們去倉庫取貨的人很多,楊建設的作用顯而易見;最後,黃經理和余經理根本沒有必要否認楊建設的貢獻,反而積極宣傳年貨來自處的優質供應。
他們的年貨堪稱頂級,因為是難得的產品!
這真的是產品嗎?
當然!
廚房大師傅可以打包票!單是那五斤海捕大對蝦,就是名副其實的貢品,一斤一對的大蝦,在任何餐廳都拿得出手!單單這一項就夠工人驕傲很久了!更別說還有其他好東西了。
他們的年貨不是普通之物,還能是什麼?
若想平日里買到這般佳品,可能嗎?
當然不可能!
沒有過硬的關系,怎能購得如此好貨?
楊建設身為科長,能力非凡。
黃經理與余經理能結識如此重要的人物,為單位謀利,豈能不算明智?
崗哨四人組盡職盡責。
楊建設上午叮囑下午再來。
他們便始終將崗哨設在大棚前。
實際上,
楊建設已多次告知他們無需在此設防。
此地乃皇城附近的郊區。
少有人至。
即便有人來訪,也多是迷路的行人。
並無威脅。
但崗哨四人組卻不以為然。
若無隱患,何以派遣他們這些“禁衛軍”前來駐守?
四人皆非愚鈍之人。
他們敏銳察覺到這四個大棚的特別之處。
寒冬之中,
竟能產出源源不斷的新鮮瓜果,堪稱奇觀!
這四個大棚究竟孕育了多少食物?
黃瓜、西紅柿、韭菜、蒜苗、菜瓜、扁豆、西葫蘆、四季豆,一應俱全。
姜蔥蒜亦不曾缺少。
不僅如此,更有各類瓜果。
西瓜、草莓……
均能在大棚中茁壯成長。
然而故事遠不止于此。
敏銳的崗哨四人組發現了更多秘密。
比如四個大棚下方的巨型儲藏室。
其中存放的地瓜燒、高粱酒、玉米面、小麥等物,
皆表明楊建設科長進行了諸多科學實驗。
崗哨四人組雖不懂何為科學實驗,
但他們深知,
這四個大棚里的蔬果品種,皆為罕見。
較他們所見更為優質。
四人皆出身農家,深知良種之于農民的意義。
若天下農人都能用上楊建設所培育的種子,該有多好。
至于兩家酒店每日送菜抵債之事,更是小事一樁。
談李自然也要吃飯,搞科研豈能無經費?不獨科研需費,世間萬事何事不需要投入?有了資金方能更好地推進研究,這本就是常理。
反觀竭澤而漁、焚林而獵之舉,才真是愚笨至極。
崗哨四人盡職盡責,希望知曉此地大棚內情況的人越多越好。
于是,在能力範圍內,他們將警戒線盡可能拉開。
慶幸的是,此處地勢略高于四周,視野極為開闊,更增四人對楊建設的敬佩。
單憑一人之力,在三年間建成四個大棚已屬不易,還能挖掘地下室、培育多種作物品種,這份毅力和決心令人動容。
四人熟悉修築工事,亦知其艱辛,因此愈發欽佩楊建設。
崗哨四人最早察覺楊建設的實力,憑借自身經驗,他們明白這般規模的工程絕非易事,沒有強健體魄難以完成。
故而始終對他保持尊敬。
後來的事實證明,那次搬運四百斤酒桶需四人才能穩妥抬起,而楊建設卻能獨自應對,面不改色,實為天生神力。
崗哨四人推崇強者,無論是學識淵博還是武藝超群之人。
楊建設樣樣具備,這讓四人組由衷欽佩。
他像其他大人物一樣平易近人,毫無架子。
這似乎是成功人士共有的特質︰他們從不在普通人面前炫耀強勢,只對同等或更強者展現自己的果斷。
就像麥田里的麥穗,成熟的總是低頭,輕狂的才隨風搖擺。
四人組尊重楊建設,不僅因為他職位高于他們,更因為他的為人和成就。
他們執行任務多次,但從未有過如此舒適的經歷。
這兩間房足夠容納四人,更重要的是屋內有自來水和自制暖氣,冬日暖意融融。
食物也極為豐富,市場上難得一見的新鮮蔬果應有盡有,而且他們還能自由采摘四個大棚的作物,時常還能吃到肉。
黃經理和余經理注意到楊建設對崗哨四人組的優待,于是每隔幾天就派司機送肉過來,幾乎天天都能吃到肉。
喜歡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