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

第215章 這對眾多農業專家意義重大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娣顏如花 本章︰第215章 這對眾多農業專家意義重大

    其中一人追問︰“大棚下面究竟有何物?”

    領頭的怒目而視︰

    “這是機密!”

    “不然我們會被派來嗎?”

    “你忘了紀律?”

    “回去把保密條例抄一遍,我們審核。”

    那人乖乖點頭,面露悔意,並非懼怕懲罰,而是意識到自己松懈了。

    領頭者鄭重囑咐︰“今日之事記于心,爛于腹。”

    “此處遠非表面簡單,別因偏僻掉以輕心。”

    三人齊聲應允!

    蔬菜大棚看似繁雜,入內後更覺如此。

    特別是蔬菜品種,令人嘆為觀止。

    未曾想,地下室更為驚人。

    僅酒水便有五六萬斤。

    另有五六萬斤紅薯干、兩三萬斤菜干。

    運貨卡車調來十輛才勉強裝完。

    原以為告一段落?

    誰料楊建設隨手一翻,竟發現更大的地下空間。

    又運走一萬五千斤酒水。

    四人心生敬畏。

    這般規模的地下掩體,必屬絕密級別。

    誰能保證大棚周邊無其他隱蔽設施?

    四人浮想聯翩,思緒紛飛。

    是否為防備外敵,故楊科長在此設秘密據點?

    外表不過幾間簡陋小屋與四個大棚。

    但想到地下掩體,

    實在是……

    四人頓感肩負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懈怠。

    一旦出事,

    後果不堪設想!

    楊建設自然不知他們如此聯想。

    即便知道,也不會取笑。

    必要時再造一處地下室並非不可能。

    只是如今已近極限。

    再多便是多余。

    楊建設回辦公室後,李李好),唯劉會計在場。

    其余人均奉命參與救災行動。

    賑災並非只是發放物資那麼簡單。

    趙大姐、于大姐以及張謙他們肩上的擔子很重。

    即便他們能力再強,也需要好幾天才能處理完手頭的工作。

    也就是說,留在辦公室的人必須身兼數職。

    幸虧楊建設、熊初一和劉大姐都曾擔任過各種職務,對此毫不擔憂。

    劉大姐笑盈盈地遞給楊建設一本存折︰“六千八百八十六塊,看看,這數字多吉利!”

    楊建設驚訝地瞪大眼楮︰“這麼多錢?”

    上午剛賣出去三萬多斤地瓜燒,才賺了一萬多塊。

    這麼算下來,一萬五千斤高粱酒賣出這麼多錢,是不是出錯了?

    劉大姐笑著說︰“我怎麼會搞錯呢?酒和酒的價值不一樣。”

    “地瓜燒和高粱酒的成本能一樣嗎?三萬斤地瓜燒相當于五千斤高粱酒。

    你自己算算吧!”

    “別覺得我們給多了,這就是市場價,既沒給你高價,也沒壓價。”楊建設點頭表示理解。

    他知道,這是劉大姐在安慰他。

    能按市場價收購已經是最優待遇了。

    處雖特殊,但也需接受自身監察部門的監督。

    每周都要提交工作報告。

    風言風語最傷人,尤其過幾年情況會更復雜。

    熊初一拍拍楊建設,最終沒說什麼。

    制度就是制度,他不會違背。

    讓他欣慰的是,楊建設臉上沒有一絲不悅。

    楊建設怎麼會不開心呢?這些酒水都來自他的空間產出,如果全拿出來供應,足以滿足全世界的需求。

    他愁的不是價格高低,而是如何變現。

    只要能變現,對他來說就是純賺。

    但熊初一不知道,他眼中楊建設的表現簡直令人欽佩!

    居功自傲是為人上者最忌諱的事情。

    你可以狂妄,可以張揚,但不可過分傲慢。

    難道真以為自己的成績全是個人功勞?沒有團隊,你能做到什麼地步?

    楊建設若表現得囂張跋扈,熊初一絕不會同意。

    畢竟他有這樣的資本。

    成功往往依靠團隊,並非單憑個人之力。

    而楊建設不同,在熊初一看來,這位世交大佷子不僅才華橫溢、耐心十足,更難能可貴的是謙遜。

    謙遜乃龍族傳統美德,真正踐行者寥寥無幾,尤其有本事之人更是如此。

    楊建設雖有傲氣,但這份傲氣只針對強者。

    對普通人則十分隨和,這正是強者的驕傲。

    熊初一難以想象,若有人取得楊建設這般成就,會得意成什麼樣。

    楊建設發明的所謂土制暖氣,其加工工藝和外觀遠超國外多年水平。

    如今內閣各部都在使用這種土制暖氣,無不贊不絕口。

    處有專門經營國外特殊產品的人員。

    他們震驚地發現,楊建設所謂的“土制暖氣”,其實領先國外的技術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雖然技術原理相通,提升有限,但外形確實出眾。

    在葉大爺指導下,處的工作人員嘗試將該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反響熱烈,收獲頗豐的外匯收入。

    熊初一听完匯報,深感不可思議。

    他也咨詢過專家,對方的意見與楊建設如出一轍。

    這種技術實現並不復雜,關鍵在于想象力和基本審美。

    僅僅一個小改進,就成為搶手商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專家對楊建設的才能也充滿贊賞。

    天才的一個創意,對普通人來說影響深遠。

    熊初一當時並不明白這種自制暖氣的實際作用。

    畢竟,如今龍國的鋼鐵產量還很低。

    專家卻激動地說︰"熊處長,這可不能小覷。”

    "國家目前確實面臨不少困難。”

    "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讓我為您描述一下這個暖氣的潛力。”

    "到了冬天,北方的寒冷簡直能把人凍僵,根本無法外出,只能靠生爐子取暖。”

    "但如果高鐵普及,每家每戶都能用上暖氣,"

    "您想想,這難道不是把冬天變成了春夏嗎?"

    "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熊初一也深受吸引。

    確實如此!

    要是真的實現了,這暖氣的作用非同小可。

    雖然當下條件不足,

    但其應用前景擺在眼前,只要努力,終會達成。

    熊初一這一輩人最不缺的就是奮斗精神。

    十四年的艱苦奮斗,連倭奴都被擊退了。

    還有比這更難的挑戰嗎?

    他們從不怕困難,只要看到希望,再大的阻礙也不足為懼。

    他對實現專家設想的那一天充滿期待。

    只是,熊初一並未將這一消息告知楊建設。

    這類事只需少數人知曉即可。

    熊初一對楊建設毫無隱瞞之意。

    他是視楊建設如親子的大佷子,

    有什麼好事,自然會想到他。

    熊初一是在保護楊建設。

    捧殺現象在龍國屢見不鮮。

    楊建設年紀輕輕,僅二十三歲。

    熊初一擔心他會因過于興奮而失控。

    更何況,楊建設的貢獻遠不止一個自制暖氣。

    反季節蔬菜大棚種植技術,又是另一項成果。

    誰能想到,他一個人在荒郊野外鑽研了三四年?

    每天都要出城,看起來就像無所事事。

    然而,幾年後,成果令人驚嘆。

    不僅建成了四個蔬菜大棚,地下還藏有兩個秘密空間……

    這樣龐大的工程,竟由一人獨立完成,堪稱戰爭時期地下奇跡般的存在。

    僅憑這項工程雖艱辛,仍有人能做到,但接下來的事卻未必有人能勝任。

    楊建設一心投入科研事業。

    蔬菜大棚的成果已證明一切。

    種類繁多的蔬菜、水果,無不體現楊建設的用心。

    除了蔬果,還有高粱、玉米等主食作物。

    每種作物的生長習性各異,但他均成功種植,並積累了寶貴經驗。

    這對眾多農業專家意義重大,

    與之相關的人員,如奉命外出建廠的李謙等人亦然。

    可以說,每個大棚中的種植技術都值得推廣。

    每項技術都能撰寫成書,這些都是珍貴的知識財富,

    未來將惠及無數人。

    農業專家們堅信,只要有人完善其中任一種技術,定能在業內聲名鵲起。

    楊建設無疑已在業內聲名遠播。

    幾所農業大學都想聘請他任教。

    什麼?

    楊建設年僅二十三歲太年輕?

    在那個年代,只要有真才實學,年齡從來不成問題。

    事實上,大學始終歡迎真正有才華的人。

    當時各學科尚未成熟,涌現無數二三十歲的青年大師。

    楊建設的資歷無可挑剔。

    任何農學院或開設相關課程的高校都會爭相邀請。

    古時,但凡能讓人吃飽飯,便足以令人敬仰。

    熊初一看重的是楊建設的赤誠之心。

    若僅為自家溫飽考慮,四個大棚確實過于奢華,

    按此規模,一個就足夠。

    楊建設並非為個人溫飽,而是為了天下人的糧食問題。

    抗旱、抗倒伏、增產型雜交玉米正在研發中。

    目標顯而易見,無需贅言。

    即便楊建設是自家佷子,熊初一依舊對其贊賞不已。

    正因如此,熊初一越加不能讓楊建設受到半點委屈。

    絕不能讓捧殺發生在楊建設身上,這是他的底線,但他不會告知楊建設。

    小楊正值青春,前程遠大,熊初一與其他老友只需在旁默默守護即可。

    有葉大爺支持,若有人對楊建設不利,需掂量清楚他們的實力。

    熊初一拍了拍楊建設肩頭。

    “梁歡懷孕了,你要多留意。”

    “改天回趟家,你熊嬸听說後會有很多話想跟梁歡叮囑。”

    “老太太年紀大了,帶樂樂就夠辛苦,哪有多余精力關心梁歡?”

    楊建設笑道︰“明白,熊叔。”

    話語間滿是親近之意,兩家實乃世代交好。

    熊初一與楊建設父親曾在戰場多次相救,情誼難分彼此。

    熊初一視楊建設勝過親生兒子。

    自己孩子,成年後便送去部隊歷練,從不允許借其名行事。

    而楊建設呢?

    娶妻來自農村,熊初一立即幫忙解決戶口與工作。

    皇城根戶口何時何地皆最珍貴!

    工作更是不言而喻,那個年代,一個工人足以養活全家。

    喜歡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第215章 這對眾多農業專家意義重大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第215章 這對眾多農業專家意義重大並對四合院︰六零反派,專坑禽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