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刀狀的一號小行星在幽暗深邃的太陽系漂流,雖然采礦飛船在上面夜以繼日地作業,場面充滿了暴力美學,卻又詭異,安靜,寂寥。遠處那顆蔚藍色的家鄉是如此美麗,白色的雲層,大陸的輪廓,海洋,以及極地冰蓋盡收眼底。甚至夜晚還可以看到城市燈光形成的光點,人類活動的痕跡是如此明顯。
經過半個月連續不斷地開采冶煉,船艙已經裝滿了各種貴金屬。錨定好采礦機械後,飛船開始返航。不過這次著陸場可不是田黃機場,而是冀遼自治州第一飛船基地。也是集裝箱采礦飛船的生產地。
冀遼飛船基地佔地一百二十平方千米,坐落在冀遼飛機制造公司以東三十公里。以前也是一塊寸草不生的鹽堿地。經過三年夜以繼日建設,這里已經是廠房林立,不過這里沒有工人,從去年開始,這里就實行全自動化生產,哪怕是廠區物流安保都是完全自動化。不過,根據國家的規劃,這里以後會逐漸向公眾開放,只要是龍國公民都有權進基地參觀學習。
基地道路上來來往往穿梭著各種風格的機器人,有履帶式,有輪式,也有三只足到十六只足。更有各種手臂和各種軀體,也有蜘蛛形狗形。反正就沒有一個正常人形機器人。
基地中央有套一巨型原子編輯打印系統。這套編輯打印系統有一千五百米寬,是為了正在建設的集裝箱二號飛船準備的。
集裝箱二號飛船是龍國正式建設的第一艘常規飛船。飛船長一千二百米,寬一千米,高八百米。由一百五十三根回型合金梁組成框籠結構,梁與梁采用卡槽結構。合金梁由碳原子,金原子,和鐵原子……組成。梁寬四米,高五米,由原子編輯打印機一體打印成型。每一根回形梁自重五萬噸,預計飛船全部造好自重大概有五千萬噸。
集裝箱二號飛船由六台小型核聚變裝置和一台中型核聚變裝置提供動力。小型核聚變裝置每秒發電量五千萬千瓦時,中型核聚變裝置每秒發電十億千瓦時。飛船有兩台量子計算機分別管理核聚變發電裝置和動態磁場系統。這樣的動力配備和算力配備實際上是為了預防意外情況。一旦飛船飛到太空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飛船外殼由四十厘米厚的合金鋼板覆蓋,合金鋼板由碳原子,金原子,陶瓷原子,鐵原子編輯而成。飛船內殼覆蓋二十厘米合金鋼板。內外合金鋼板之間有五米的空間全部被動態磁場系統塞得滿滿當當。八個角的微調磁場打開足足有八十米的直徑,由一根直徑八米的圓柱體合金管從集裝箱八個角伸出去百米左右。圓柱體合金管盡頭正好是這大風扇,飛船平衡,調節姿態全靠他們。
集裝箱二號飛船的動力系統配備的是非常奢侈的,他們可以提供相當于飛船八倍質量的反重力磁場。理論上,在太空中他可以無限加速,甚至超過光速也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飛船六個面的小型核聚變裝置是可以互相支援的,八倍的推力或者引力可比離子推進強一億倍。所以,如果不計成本,在資源充足的情況下飛船可以無限加速下去,是能夠超過光速的。只不過超光速後會發生什麼就不知道了。蒲遠山也問過閃大爺這個問題,據閃大爺說,超光速是穿越時間的必要條件,能量的質量是穿越空間的必要條件。比如你用汽油打開空間壁壘,那是在開玩笑。用柴油晶體,不能。用核聚變,不能。電能?不能。靈力,當然可以,靈力,靈力結晶是最好的空間壁破碎能源。總之,要破開空間壁障就要用有高度爆發力的能量,當能量爆發的瞬間,逸散的速度跟不上爆發的需要,他自然會打開空間壁讓能量得以宣泄。所以打開空間壁要高級能量,要打開時間壁障要速度。
集裝箱二號飛船內部有一套非常先進的生態系統,是由農業科技大學和醫療研究院共同打造。在飛船中間層的上一層就是生態系統自動管理層。姑且就叫第一層吧。層高百米,這一層的中心十分之一是水源管理系統,共裝有六百多萬噸淡水。不過這些淡水可不是用一個大桶一裝了事。而是分成六百萬個小格子,每個小格子里面有一個燈泡,光線十分充足。格子里面種滿了絲狀水藻,水藻是醫學研究院提供的,特點是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生產純淨的氧氣。最關鍵的是水藻繁殖能力他別強,在淨化水源的同時還為魚類,牲口提供了大量的口糧。水藻的營養來源當然就是飛船內部碳基生物的排泄物。
經過水藻淨化後的水源通過一系列的過濾和紫外線消毒處理就成為碳基生物的飲用水。
這一層除水源外,就是種養殖場,各種蔬菜,稻谷,麥子,油菜,豬牛羊,果樹,簡直就是一個生態農場。除了靈米不能種植外,其他基本都能種植。據小小估算,這一層生態農業系統可以為飛船上五百人以內提供充足的各種食物。根本不需要到藍星補給。可以一直在太空中無限飛行,直到終老一生。
飛船共分為六十層,最低層高十米,最高一百米。
喜歡蒲遠山和他的超級國度請大家收藏︰()蒲遠山和他的超級國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