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听到後,面色如墨。
他想起趙光義建議讓他定都汴京的話。
還有終宋一朝,都沒能收回的燕雲十六州。
氣的站都站不穩。
“由此可見,宋朝每年的財政支出有多大。
所以傳到宋神宗這里,他面臨的情況是中央財政體系即將崩潰。
所以,宋朝必須變法。”
趙一清說完,開始給大家列舉出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熙寧二年,王安石變法拉開帷幕。
變法的目的,富國強兵。
在富國上,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等;
在強兵上,保甲法、保馬法、將軍法和設軍器監;
在取士上,改革科舉、整頓太學。
這些是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
粗略一看,變法內容涉及民生、財政方方面面。
但變法為何就失敗了呢!”
大家也跟著一起好奇。
對啊!
變法怎麼就失敗了呢!
這看上去完全是對百姓有利的措施。
趙一清隨著一一列舉,“簡單的一點。
變法涉及方方面面。
唯獨一點,吏治。
所以,王安石的解決辦法是,拉一派打一派。
用自己人執行新法。
可自己人執行沒有單位進行監督,執行的結果也很難保證。
甚至陽奉陰違,弊端叢生。
王安石也因此遭到各派攻擊。
比如韓琦、富弼、歐陽修、甦軾、甦轍、文彥博、司馬光等,這些都是當時的重臣。
可以說,朝堂上幾乎一半的官員都在反對變法。
我們也可以看出,宋神宗的壓力有多大。”
趙一清說完,口渴的厲害。
可她不知,在這短短幾秒。
王安石同宋神宗對視後,兩人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很是沉默。
“我們再說各項政策。
首先是青苗法,它的含義是在青黃不接時,官府以較低的利息借貸錢糧給農民,讓農民發展生產。
挺好的,是不是。
可我們要知道,政策在實行過程中,是可能滋生種種問題的。
而青苗法也不例外。
在實施過程中,各級官員為了完成借貸任務,將借貸改為攤派,甚至為了順利收回貸款,並未將貸款分發給百姓。
而是攤派給各地富人。
致使社會矛盾越來越激化。
市易法,這一措施在實際操作中,卻遭到市場反彈。
商人們認為政府破壞了市場的自由競爭,致使經濟不良發展。
還有保甲法,改革的本意是在通過組織農民自衛來維護地方治安。
可在實際操作中,缺乏有效訓練和管理。
保甲往往變成地方官員壓迫農民的工具,增加農民的不滿情緒。
......
這些改革更是嚴重損毀官僚地主們的利益,遭到強烈反對。
甚至連他所一手舉薦的變法派里,呂慧卿、蔡京、蔡確、曾布、鄧綰等人,雖才學出眾,可品德低劣,媚上欺下。
而這時,他的長子王 去世。
宋神宗已然承受不住來自前朝和後宮的壓力。
前朝更是利用災異說,將災禍與王安石聯系起來,迫使宋神宗廢除新法。
尤其在熙寧七年,宋朝發生百年難遇大旱。
保守黨再次攻擊王安石。
他被迫辭去相位,新法多項也被廢除。
而這場爭斗,影響的不僅僅只有王安石。
還有......宋神宗,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熱情都投入這場大變法之中。
但征討西夏失敗,富國強兵愈發無法實現,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肉體上,他都被擊垮。
年僅三十八歲,宋神宗崩于福寧殿。”
兩人愈發沉默。
但隨之,是猛然抬頭。
剛才清清在說什麼。
百年難遇的大旱!
宋神宗甚至來不及思考自己的駕崩時日。
兩人急忙宣召官員進宮商討。
不知過了多久,天幕上才傳來趙一清淡淡的嗓音,“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的遺憾的太多了。
而王安石甚至直到清末,才被證名。
此前,他一直是旁人口中葬送大宋江山之人。
可當我們真正了解臨川先生後,才知道他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他位極人臣,享天公食祿。
可偏偏,他為了大宋,背上無端的罵名。
王安石抱有太高的理想,可付諸起來,卻是那麼難。
不斷遭受別人的質疑,好友的背板。
操之過急是他的錯誤,用人不善是他的失誤。
可唯獨,北宋滅亡的元凶,‘害民’的惡政不在他身。
在大家罵他、恨他時。
誰又能想到,王安石,出生于官宦人家,少年時聰穎下筆成文,二十二入駐進士及第,四十八歲副相開展變法。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些都沒關系。
朝堂上少了一位力爭變法改革的好丞相。
鄉野中卻多了一位怡然自得的游人。
政敵各述己見,文人惺惺相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是北宋畫卷里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一清說完,話鋒一轉,黑眸中夾帶著厲光,“可不管怎麼講,這都是北宋的一個悲劇。
最後一次崛起的希望。
被眾人親自葬送于自己手中。
封建王朝三百年滅亡的魔咒,還是未能打破。
在幾十年後,靖康之恥爆發,北宋宣告滅亡。”
眾人虎軀一震。
就算昔日已然了解過,可再次听到,渾身都爆發出顫抖。
北宋亡了。
國亡了。
他們用余光瞄向正在跟韓琦討論的王安石,又想起立馬就會出現的旱災,隱下心中萬千思緒。
趙一清講完,著實累的不輕。
光是喉嚨就口渴的厲害。
不過,她看到王安石發來的彈幕,“旱災發生在什麼地區?”
趙一清趕緊搜索具體的地點和時間。
一時之間,她也開始變得忙碌起來。
不少時空的皇帝大臣開始咨詢各朝的災情。
終于弄完,趙一清累的癱在沙發上動都不想動一下。
但立刻,她想到歷史中的雍正的攤丁入畝,聲音變得活躍起來,“其實歷史中關于土地的改革,是有人成功過的。
那就是雍正。
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官員和地主必須繳納關稅。
攤丁入畝,將丁銀攤入田賦征收,廢除以前的人丁稅。”
她話一頓,“但大家也知道哈!
雍正宣告後,可以說是站在整個朝廷的對立面。
但對方不急于求成。
攤丁入畝首先在河南直隸試點,一體當差則在河南試點,然後在全國通行。”
喜歡短視頻直播︰開局給老祖宗們暴擊請大家收藏︰()短視頻直播︰開局給老祖宗們暴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