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軾看見自己碩大的‘被貶路上’,本人忍俊不禁。
而王維則莫名其妙地看著自己的評價,什麼叫山里信號不好?
還有歐陽修,他應該要忙嗎?
而且他為何對甦軾一直被貶毫不意外呢!
[杜甫︰不是李白寫的不看。
李白︰不是孟浩然寫的不看。
孟浩然︰不是王維寫的不看。
王維︰不是杜甫寫的不看。]
總結︰四角戀,過于復雜。
趙一清噗嗤笑出聲,“哈哈哈哈哈!”
听著清清大笑的模樣。
四人眨眼,成圈了嗎?
有意思。
[李白︰文筆太差,駁回。]
[不,白哥應該會想,這寫的什麼玩意,免費給你改一下。]
嗯!
李白摸摸下巴,听上去會是自己干的事情。
[杜甫撕了李白的信導致李白沒看到。]
“啊!”
因為過于震驚而揪斷一根胡子的杜甫︰???
[辛棄疾︰報國無門啊報國無門!]
[李商隱︰主打純愛。]
趙一清給這條評論點了贊,“《錦瑟》、《房中曲》,李商隱大大,你自己看看寫了多少首,就算被貶心中也掛念老婆,唐朝第一深情。”
真正的唐朝第一深情李治抬頭。
讓他看看有多神情。
他可是把他們李家的江山都給送出去了。
[柳永︰這姐們大概不是我真愛粉。]
趙一清翻看著評論,根本走不出去。
大家怎麼都這麼有梗啊!
手抖了下,又看到下一個視頻。
【致敬傳奇耐貶王——甦軾】
[古人為什麼要寫詩。
別人︰這里風景真好。
甦軾︰我又被貶官了。]
[王安石︰那我就再貶多幾次吧!]
不要啊!
甦轍瞪大眼楮。
[甦軾︰哦!懷民亦未寢。
懷民︰大半夜不睡覺,你吵吵什麼玩意!]
短短幾秒的視頻,大家卻深刻地了解出甦軾的為人。
跳脫。
著實跳脫。
只有王安石和司馬光想到甦軾,兩人的面上都露出無奈的表情。
這是什麼人。
才能同時得罪兩方人馬的。
甦軾默默揮手︰我這種人。
趙一清喝了好幾口水,才抑制住內心的狂笑,“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甦軾大大。”
“對于甦軾,我們總是對他有一層天才的濾鏡。
小學時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初中時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高中時的《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可以說,在華夏,誰沒讀過甦軾的詩,誰不知道甦軾呢!、
甦家父子三人更是都是唐宋八大家。
可以說,甦家三父子,都是大才子。”
趙一清莞爾一笑,“據歷史記載,甦軾八歲便熟讀經書,十歲能詩,少年時便被譽為才華橫溢的神童。
二十一歲參加科舉考試,他的文章得到主考官歐陽修的高度評價。
但也就是因為歐陽修。
他看到甦軾的文章時,誤以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
本來打算定這篇文章為第一。
結果定為第二。
並在當年,甦軾與弟弟甦轍雙雙考中進士。
然而,母親程氏病逝。
他返鄉丁憂。
隨後,甦軾到鳳翔府任職。
可在嘉佑六年五月,發妻王弗去世,翌年四月,父親甦洵去世。
治平四年,三十六歲的甦軾調職杭州通判,然而他的態度始終剛直不阿。
元豐二年,著名的‘烏台詩案’爆發。
甦軾被捕入獄,罪名是詩中暗諷新法,這場風暴讓他身陷囹圄。
其實以前特別不喜歡王安石,覺得若是沒有他。
甦軾就不會被貶。
我總會站在甦軾的角度,以一個不成功的看法去對待王安石這個人物。
可直到我真正了解過王安石。
他從未怕過他人的眼神。
他只想為國家謀出路。
王安石跟範仲淹一樣,不論成功與否,他們都要做有利于國家和百姓的事情。
可......”
王安石心中一凜。
他抬起眸,不悲不喜地看向天幕。
“改革變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實踐和在實踐中修改。
他的變法太偏激。
也太理想主義。
按照當時的社會情況,王安石的變法很多都不成熟,甚至很難消化。
甚至我看司馬光也沒有全盤否定,我們可以從司馬光給王安石的信中看出,司馬只是不認同改革的方法。
因為失敗了不僅僅是王安石一人的失敗,而是大宋王朝的失敗。
司馬光的意思是,我不在乎你王安石。
我在乎的是大宋。
大宋的機會只有一次,你王安石一個人根本抵擋不住反對派的阻擾,你的那套方法更阻攔不住反對派。”
听到聲音,司馬光猛然抬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張震驚的面上似乎沒想到,居然能听到為他所做的解釋。
一直以來,在眾人心中。
他都是阻撓王安石變法的劊子手。
“但,王安石等待的太久了。
他蟄伏多年終于等到神宗,兩個人可謂是知己,都想改變和這個國家的弱勢局面。
但我們都知道結局......
甚至在宋徽宗上台,把新法當成是加強皇權的工具。
讓它成為黨爭爭權奪利的手段。
而新法更是在蔡京手中徹底畸形。
而後世只會記得新法是王安石搞出來的。
可我想,‘盡吾至也而不能至者,可謂無悔矣’,是王安石一生的寫照。
就算讓他再來一次。
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變法圖強。
畢竟,宋......真的太弱了,而百姓也太苦了。”
趙一清沉默了很久。
須臾,她輕聲講,“在這次烏台詩案中,甦軾本來已經打算在獄中等死。
但王安石向宋神宗講,盛世怎能殺人。
甦軾這才被放。
被貶至黃州。
元佑元年,甦軾官至禮部尚書。
在此期間,他重返杭州出任太守,並修建了聞名遐邇的甦堤。
紹聖元年,五十一歲的甦軾再遭貶謫,被派往惠州。
崇寧四年,宋徽宗即位,六十五歲的甦軾被赦北歸。
這一年,他在北歸途中辭世。
享年六十五歲。”
趙一清想起自己背過的古詩,“莫听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甦軾這一生留下的,是一位君子對世界最謙卑的愛。”
喜歡短視頻直播︰開局給老祖宗們暴擊請大家收藏︰()短視頻直播︰開局給老祖宗們暴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