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822章 以武止戈(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822章 以武止戈(下)

    "啟稟陛下,水西安氏與那永寧奢氏世代姻親,平日里便有諸多違逆之舉,甚至一度陳兵織金關外。"

    "如若自貴州調兵,老臣擔心貴陽恐有不靖之風險。"半晌,首輔方從哲強忍住內心的驚駭,拱手朝著案牘後的年輕天子澀聲道。

    時至如今,他連四川和雲南的土司都不相信,又豈會忽略這狼子野心的水西安氏?

    "首輔所言甚是,"聞聲,兵部尚書王在晉也是驟然起身,表情急促的附和道:"水西勢大,貴州實在不容有失。"

    雖然如今西南戰亂尚未平定,但隨著叛軍強攻昆明無果,轉而退守澄江府,並向曲靖府進軍,勝利的天平已然開始向朝廷傾倒。

    既然局勢已經好轉,便無須冒著"城門失火"的風險從貴州調兵。

    "貴州地廣人稀,水西安氏在當地傳承千年之久,歷史上幾乎從未出兵染指過其余省份的疆域,尤其是那水西大長老安邦彥更是陰險狡詐,生性謹慎之輩。"

    "昔日永寧宣撫司與水西安氏相距不過兩百余里,那安邦彥尚不敢隨意下場,如今又豈會為了一群敗軍之將鋌而走險?"

    輕輕擺手,止住暖閣中眾臣的非議後,年輕天子臉上流露出一抹高深莫測的表情,聲音雖是淡然,卻充斥著無與倫比的自信。

    嘶。

    隨著的私語聲響起,在場的緋袍高官們盡皆神情復雜,喉嚨處似有千言萬語要奔涌而出。

    擁兵自重的土司,困獸猶斗的叛軍,距離朝廷中樞數千里的邊陲重鎮,這三者之中的任意一條都是足以引起朝野震動嘩然的關鍵點,可案牘後的天子卻打破陳規,無視主動現實因素,通過分析那水西大長老安邦彥的心理,繼而調兵遣將?

    雖說"上兵伐謀,攻心為上",但天子的這個決定未免有些過于草率了。

    這可是將貴陽,乃至于整個貴州全境變成了賭注,與那虎視眈眈的水西大長老安邦彥進行一場心理博弈。

    "陛下,此舉過于凶險吶"

    面面相覷之下,次輔劉一率先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其沙啞深邃的聲音也將眾人恍惚的思緒隨之拉回到了現實之中。

    軍國大事,豈容兒戲?

    這也就是案牘後的天子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當年那個乳臭未干的"皇長子",否則剛剛那番駭人听聞的言論必將引來"千夫所指"。

    "土司畏威而不懷德。"

    "只要曲靖府一日不丟,那安邦彥便一日不敢輕舉妄動,否則早在滇東叛軍圍攻昆明之際,這老賊便領兵南下了。"

    面對著群臣的質疑和勸諫,案牘後的天子顯得十分淡然從容,漆黑的眸子中涌動著異樣的光彩。

    事到臨頭須放膽!

    在原本的歷史上,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在起事之初,曾以"勤王"為由弒殺了彼時的四川巡撫,四川總兵,重慶知府等封疆大吏,惹得整個四川震動,無數軍民百姓為之流離失所,人心惶惶。

    但即便奢崇明氣焰如此囂張,那老謀深算的安邦彥也沒有立刻起兵與其遙相呼應,而是在作壁上觀一年之久,確定朝廷"分身乏術"之後方才豎起了反旗。

    而且在正式起兵造反之後,安邦彥也沒有選擇向四川進兵,配合奢崇明拿下西南核心成都府,反倒是領兵圍困貴陽府,並在奢崇明兵敗之後,第一時間向朝廷請降,希望能夠就此"止戈"。

    基于以上種種,足可分析印證安邦彥其人最是善于見風使舵,絕不會"意氣用事",且目光相對"短淺",一直在覬覦貴州本省的疆域領土。

    "這"

    許是覺得天子所說也有幾分道理,也或是被天子撲面而來的氣勢所震懾,原本面色漲紅的朝臣們紛紛變得沉默不語,兵部尚書王在晉也緊鎖眉頭,開始認真思索天子戰略的可行性。

    "另外,朕得到一個消息"

    見面前的心腹重臣們仍在猶豫不決,大明天子朱由校便從右手卷宗中抽出了一封被專門標注的奏本,意有所指的說道:"叛軍分崩離析,內部已有人向朕乞降。"

    嗯?

    只一瞬間,在場朝臣的注意力便被轉移至朱由校手中的奏本,原本還算平穩的呼吸驟然急促起來。

    假若叛軍自亂陣腳的話,天子剛剛那"鋌而走險"的舉措便變得有跡可循了。

    "敢問陛下,何人乞降?"

    趁著首輔方從哲及次輔劉一等人傳閱奏本的當口,心急難耐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便忍不住詢問道。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西南戰事可不僅僅意味著戰場的廝殺,還與糧草軍餉的後勤,西南其余土司的態度,遼東局勢等問題息息相關。

    盡管他內心比任何人都渴望盡快結束這場圍繞昆明展開的西南騷亂,但作為兵部尚書,他更清楚過猶不及的道理。

    如若朝廷因為輕信夷人叛將,做出了某個不理智的決定,極有可能葬送西南的大好局勢,讓駐守在昆明的京營將士們前功盡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烏撒府土官安銓留守澄江府,願戴罪立功"

    不待身旁的天子做聲,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主動上前一步,在王在晉有些意外的眼神中詳細解釋道。

    "敢問王公公,這消息來源是?"

    于心中默誦了一下烏撒府土官的名諱之後,王在晉又緊接著追問道,眼眸中泛起一抹狐疑。

    自天子登基以來,眼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雖備受天子信任,但一向"謹言慎行",輕易不會在朝臣議事的時候"插嘴",遑論是如此重要的軍國大事。

    順著這個思路想,消息的來源便極有可能與王安麾下的"東廠"或者"錦衣衛"有關。

    "陛下高瞻遠矚,早在數月之前便從西南布局,增設錢鋪糧店,這消息便是從澄江府的山河糧店傳出"提及此事,王安這位"內相"臉上便是流露出對朱由校不加掩飾的崇敬和敬佩。

    雖然不知曉遠在澄江府的吏員小廝們是用了何等辦法,逃過了叛軍的刀兵,但如今既然能將消息傳回,便證明了天子此前的努力沒有白費。

    "澄江府的消息?"

    聞听這消息居然是從叛軍的"後方"傳回,王在晉本就嚴肅的神情愈發凜冽,一雙眸子也是不由自主的看向窗外。

    若是這消息為真,叛軍便會瞬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朝廷也可順勢圍剿叛軍主力,甕中捉鱉。

    "朕已決定,以武止戈。"

    待到暖閣眾臣逐一傳閱奏本過後,朱由校便輕輕扣響身前的桌案,一錘定音的吩咐道。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822章 以武止戈(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822章 以武止戈(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