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的北京城本應是商賈雲集,游人如織的繁忙時節,但不知因為何種原因,今日的北京城卻彌漫著一股難以用言語形容的緊張之感,官府也罕見的派出兵丁,約束維持城中秩序。
為了探究城中詭異氣氛的來源,不少\"好事\"的百姓或者士子們都是不約而同的聚集在最近半年聲名鵲起的\"敬亭軒\"。
就在今年正月,因為天子朱由校微服私訪的時候路過此地,並且金口玉言的給予了\"不錯\"的評價之後,這家原本平平無奇的茶樓瞬間便成為了京中最為熱門的場所之一,吸引了無數行商慕名來此,各種各樣的風聞趣事也由此誕生,並傳往大明各地。
據說曾有通政司官員在酒後失言,驚嘆這匯聚了三教九流,牛鬼蛇神的\"敬亭軒\",獲取消息來源的方式比他們通政司還要靈通。
...
...
\"都听說了嗎,\"隨著一名穿著打扮好似更夫模樣的糙漢邁進茶樓大廳,其哆哆嗦嗦的聲音瞬間便引起同桌人的注意,原本嘈雜躁動的討論聲也在不知不覺消失\"雲南的土司們造反了,如今怕是打到昆明城外了..\"
啪。
隔壁茶盞碎落的聲音響起,尚有些溫熱的茶水也隨之打濕衣衫,但這瞧上去五十余歲,保養極好的中年員外卻顧不上大腿處傳來的刺痛感,只是目瞪口呆的盯著那不斷吞咽唾沫的更夫。
角落處,幾名讀書人模樣的士子也是惶然起身,臉上寫滿了驚恐之色。
他們這些人都是在去年科舉中落榜的滇境士子,因為雲南距離京師足有數千里之遙,兼之他們這些人家境還算優渥,故此便直接在這京師直接租住下來,共同準備下次會試。
\"哎,老劉頭,飯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在竊竊私語聲中,很快便有茶博士認出了最先說話的糙漢,主動為其斟滿了茶水,並故作鎮定的說道\"自咱們大明朝開國以來,這雲南的土司們縱使偶爾有那不服王化之人,至多也就是在邊陲小打小鬧一番,用不了多久便會被朝廷平定。\"
\"當年那播州土司楊應龍勢力何等龐大,治下領土橫跨川貴兩省,但楊應龍也從未兵臨一省之府城。\"
\"就雲南的這些土司們,也能打到昆明城下?\"
此話一出,茶樓中緊張惶恐的氣氛似乎有所緩解,已然有那\"心大\"的百姓重新開始談笑,但角落處的幾名滇境士子卻依舊雙拳緊握,豆大的汗珠不斷順著鼻梁劃過,瞧上去很是緊張。
自家人知自家事。
這雲南坐落于帝國西南邊陲,距離北京中樞足有數千里之遙,哪怕是快馬加鞭,來回也要一個月的時間,故此除卻像他們這樣在雲南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之外,少有人能夠理解雲南錯綜復雜的局勢。
隨著時間的流逝,號稱世鎮雲南的黔國公府早就沒有了國朝初年的威勢,原本臣服于大明虎賁的各地土司們也紛紛蠢蠢欲動起來。
這些年,麾下早已兵強馬壯的土司們之所以還算\"安分\",全靠著那襲爵多年的黔國公沐昌柞在苦苦支撐,不斷調節各方勢力。
不過似乎在幾個月前,京師便出現了黔國公沐昌柞病重的消息,只是少有人將其放在心上,而他們也從親朋故友的書信中確認了這一點。
假若老成持重的沐昌柞病逝,後繼無人的黔國公府對于擁兵自重的各地土司來說,不過是拔了牙的老虎而已,根本構不成半點威脅。
此等形勢之下,雲南那些心懷不軌的土司們,或許真的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說真的!\"眼見得周圍眾人不信,甚至還有人對他冷嘲熱諷,被茶博士稱之為\"老劉頭\"的糙漢便是不自覺提高了嗓音,一臉焦急的說道\"昨個半夜我打更的時候,親耳听見了正陽門外傳來喊叫聲,還是我去報告官府的。\"
聞听\"正陽門\"的字眼,剛響起零星談論聲的茶樓再度安靜下來,上百道目光齊聚老劉頭的身上,而角落處的雲南士子們更是不由自主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始建于永樂年間的正陽門,正好矗立于京師的西南方向。
\"然後呢?\"短暫的沉默過後,人群中便是響起了急不可耐的催促聲,也讓似乎陷入恍惚的老劉頭重新回到了現實之中,並下意識打了個寒顫。
\"官府的人趕到不久,城門便打開了,我親眼瞧見了在城外喊叫之人乃是馬背上插著八百里加急的驛卒騎士。\"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眾人仿佛已經在眼前描繪出驛卒深夜叩城,並帶來邊陲震動噩耗的緊張畫面。
\"即便如此,也不能證明是雲南出事了啊?\"
\"更何況,那黑燈瞎火的,你這老頭的眼神,還能瞧清楚是不是八百里加急?\"
或許是為了\"特立獨行\",茶樓中很快便響起了不同的聲音,一名看上去神態有些浮躁的年輕人試圖找出老劉頭的\"破綻\",聲音頗為嘲弄。
\"是真的!\"
正當老劉頭準備\"據理力爭\"的時候,茶樓中又闖進了一名滿頭大汗的漢子,上氣不接下氣的嚷嚷道\"貴州的塘報也抵京了!\"
\"雲南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和王弄山土司沙源攜手作亂,于八月初八攻陷了重鎮江川,消息傳開之後,澄江知府棄城而逃,土司狼兵如入無人之境。\"
\"昆明怕是難了。\"
轟!
宛如晴天霹靂,人滿為患的茶樓中頓時響起了摻雜著各式情緒的尖叫聲和怒吼聲,不少百姓都是臉色慘白,而一直默不作聲的幾名雲南士子則是腳下一軟,直接癱坐在地上。
他們幾人中,便有來自于江川縣和澄江府的。
\"只怕還不止如此,\"許是心中藏不住事,在京中打更多年的老劉頭很快又哆哆嗦嗦的顫抖道\"昨晚我听得清清楚楚,那驛卒說此次造反的,還有東川祿氏..\"
\"尋甸府也已經丟了..\"
\"昆明府,腹背受敵。\"
當。
又有人因為承受不住這一連串的\"噩耗\"而癱軟在地,但茶樓眾人卻已經無暇顧及,其驚恐不安的目光紛紛投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時隔三年,紫禁城中的天子能夠再一次運籌帷幄,讓西南\"轉危為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