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750章 調兵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750章 調兵

    同一時間,紫禁城。

    輕輕推開眼前厚重的朱門,奉旨覲見的兵部尚書王在晉以及戶部尚書畢自嚴在司禮監掌印的引領下,攜手邁進乾清宮暖閣,朝著案牘後的消瘦人影躬身行禮。

    \"臣等,叩見陛下。\"

    \"吾皇聖躬金安。\"

    自從雲南黔國公沐昌祚病重的消息傳回京師之後,來自于西南各地的奏本就好似星星燎原一般,不斷匯聚至京師,且內容大多都讓人不寒而栗。

    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這坐落于帝國西南版圖的四個省份竟是不約而同的出現了\"土司躁動\"的情況,各地官府紛紛越級上奏,以免重蹈昔日永寧之覆轍。

    相比較之下,唯有廣西省因為朝廷在過去兩百余年間不遺余力的\"改土歸流\",以及省內還有諸如思恩府古零譚氏這等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土司,省內局勢還算可控。

    但為了穩妥起見,朝廷也不能無動于衷。

    \"免禮平身。\"聞言,正伏首于案牘後的天子輕輕抬頭,揮手示意神色肅穆的幾位重臣依次落座之後,便將目光重新投向手中的奏本。

    \"爾等瞧瞧這個,\"半晌,朱由校終是將目光收回,並將身旁的司禮監掌印將奏本交予眼前的幾位重臣傳閱。

    當真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如今沐昌祚病重,向來是畏威而不懷德的西南土司們蠢蠢欲動也就罷了,那深陷內憂外患困擾的\"安南國\"居然也不甘寂寞起來,主動派遣軍隊于邊境挑釁,一度有入侵上思州的跡象。

    \"回稟陛下,\"簡單瞥了一眼過後,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滿臉嚴肅的拱手道\"朝廷暫無余力支持廣西了..\"前兩日的時候,他便瞧過先前抵京的奏本,那實際掌握了安南國大權的\"鄭主\"在兩國邊境駐軍。

    提起如今的安南國,除卻專門負責梳理典籍的禮部官員之外,恐怕少有人能夠將其國內錯綜復雜的勢力分析清楚,就連他這位兵部尚書對其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

    嘉靖年間,大權在握的安南國後黎朝的權臣莫登庸發動政變,逼迫彼時的安南國君禪位,正式建立莫朝,並且主動向朝廷\"割地稱臣\",尋求大明的冊封與承認。

    因為莫登庸的\"審時度勢\",嘉靖皇帝最終放棄了派兵收復安南的計劃,轉而冊封莫登庸為\"安南都統使\",在名義上恢復了對安南的統治。

    只是好景不長,安南國內便是陸續爆發起義,無數效忠于後黎朝的\"前朝老臣\"紛紛起兵響應,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擁有了與莫朝分庭抗禮的能力。

    此後的數十年時間里,莫朝因為內訌的緣故,國力不斷衰弱,原本與後黎朝南北對峙,劃江而治的局面也被打破,只能不斷向北\"遷都\",靠著明廷的庇佑,躲在升龍府苟延殘喘。

    為此,自感末日將近的莫朝統治者還在去年的時候主動派遣使臣向朝廷\"求援\",希望朱由校能夠出兵,幫助其\"復國\"。

    輕輕嘆了口氣,朱由校語氣沉重的吩咐道\"那就準廣西巡撫所奏,征召思恩府和思明府的土司狼兵,以防不靖吧..\"

    這兩地的土司不僅在洪武年間便\"歸降\"了朝廷,在過去兩百余年間的時間里一直唯命是從,屢次配合朝廷征召平亂,曾受到多位大明天子的嘉獎和倚重。

    \"陛下英明。\"聞言,一旁的戶部尚書畢自嚴也是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拱手附和了一句,這些隸屬于各地土司管轄的狼兵不僅戰斗力彪悍,而且還會自備作戰所需的糧草軍械,極大程度的減少了朝廷的負擔。

    也正因如此,每逢地方上發生叛亂,朝廷都會優先考慮就近征召土司平亂,不過也因為朝廷倚重土司平亂,方才給了土司趁機不斷坐大的機會。

    總體而言,在地方上\"以夷制夷\"的策略算是有利有弊。

    \"四川巡撫朱燮元和貴州巡撫李�雖然在永寧奢氏敗亡之後便開始著手整飭當地衛所,但終究時間尚短,恐怕難堪大任。\"輕輕叩響身前的桌案,年輕天子面色平淡的說道\"朕準備重新派遣京營士卒趕赴西南坐鎮,兩位卿家以為如何?\"

    雖說京營乃是\"天子親軍\",但涉及到大規模的兵馬調動,還是需要兵部出具調令堪合,以免出現在某些特殊時刻,被\"亂臣賊子\"假傳聖旨的情況。

    \"陛下說的是,\"時至如今,兵部尚書王在晉和戶部尚書畢自嚴早已適應了朱由校乾綱獨斷的\"強勢\",心中生不出絲毫反抗之意。

    \"只是大軍沿途花費?\"

    按理來說,大軍開拔是需要朝廷中樞先行墊付部分糧草軍餉,而後由沿途的省份府縣均攤,但如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早已自顧不暇,哪里還有多余的錢糧來供給朝廷?

    \"老規矩,一切花費,皆由朕的內帑出。\"沒有理會身旁欲言又止的司禮監掌印,年輕天子清冷的聲音中充斥著不容拒絕的味道。

    越是這等關鍵的時刻,越需要以獅子搏兔的姿態速戰速決;否則若是變成原本歷史上的\"拉鋸戰\",朝廷所花費的錢糧便會成倍數增長。

    因小失大的道理,朱由校還是明白的。

    \"陛下英明。\"

    見年輕天子似乎沒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暖閣中的朝臣們紛紛起身行禮告退,的腳步聲在幽靜的暖閣中幽幽回蕩。

    ...

    ...

    目送著王在晉等朝臣離去,心情沉重的朱由校方才輕松了一些,身子斜靠在身後的鎏金龍椅之上,修長的手指則是在輕輕揉著發酸的太陽穴。

    大約從去年夏天開始,帝國的\"噩耗\"便是一樁接著一樁,雖然這些\"噩耗\"最終都被他有驚無險的順利解決,但長久以來還是讓他有些焦頭爛額,心中生出了些許無奈之感。

    大明的內憂外患,實在是太多了。

    \"皇爺,\"瞧著眼前閉目養神的朱由校,在心中猶豫多時的司禮監掌印終是咬牙,小心翼翼的匯報道\"奴婢本不應因為這等瑣事煩擾皇爺..\"

    \"但內帑的銀子,著實是不多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750章 調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750章 調兵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