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
當朱由校領著眾人在西山腳下\"軍器局\"視察的時候,朝中重臣卻是不約而同的齊聚禮部署衙,就冊封朝鮮新王的事宜進行商議。
自朝鮮太祖李成桂建國以來,歷任朝鮮國君無論是以何等方式攝取權利,都需要得到大明的承認和冊封,其政權方才具備正統。
正因如此,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朝鮮綾陽君李�雖然已經通過政變的方式軟禁了其叔父李琿,並在朝中百官的\"勸進\"下登基為王,但他在面對大明的時候,也只能自稱為\"權知朝鮮國事\"。
高聳巍峨的承天門外,沿著長安街一路而行,不過半炷香的腳程,便是六部衙門所在,而禮部則坐落于西側最後一間院落,平日里人跡罕至,除卻在禮部當值的官吏之外,少有\"外人\"來此。
許是商議許久無果,人滿為患的禮部官廳中,氣氛很是冰冷詭譎,身著緋袍的大明重臣們盡皆表情肅然,臉上殘余著激動過後的潮紅,半晌無人說話。
朝鮮作為朝廷的藩屬,其無與倫比的地理位置便決定了其在遼東戰場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故此是否要冊封朝鮮新王,朝中大臣早已達成了共識。
不過考慮到朝鮮過往\"兩面三刀\"的態度,以及那綾陽君\"以下犯上\"的謀逆舉措,派遣何人前往朝鮮予以冊封,日後與朝鮮的外交關系以及如何安置那皮島上的東江軍等問題,自然而然便成為了朝中大臣爭執不休的焦點。
按理來說,這廷議理應由號稱\"天官\"的吏部尚書主持召開,但因周嘉謨年老體衰,幾乎等同于\"退休二線\",故此早在兩年前,朝廷召開的廷議,便由首輔方從哲主持。
如今前往朝鮮冊封新王的使臣身份爭執不下,首輔方從哲自當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
\"諸位,毛文龍及其麾下東江軍所在的皮島位置險要,隨時可漂洋過海直插女真腹地,諸位袍澤還是再議議吧。\"眼瞅著距離下值還有一段時間,面色深邃不定的首輔便幽幽起身,朝著左右兩側爭執不休的朝臣們拱手道,話語間著重強調了位置險要等字眼。
關于派遣何人前往朝鮮冊封等問題,在場的朝臣們雖然也產生了爭執,但因熾烈的\"黨爭\"早已結束,次輔劉一 又不是那善斗之人,沒有在這敏感的問題上固執己見,故此這人選問題倒也有驚無險的解決了。
真正讓他頭疼的,還是那曾因\"牛毛寨大捷\",後又呈現出擁兵自重趨勢的東江軍主帥毛文龍。
因為毛文龍已經連續兩次在對待女真的戰事中\"按兵不動\",在場的朝臣中有好幾人都對其表示\"質疑\",認為朝廷應該派良將將其替代,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兵部尚書王在晉。
不過以刑部尚書朱國祚為首的另一波朝臣們則主張讓毛文龍繼續留任,理由則是\"臨陣換帥乃兵家大忌\",況且如今朝鮮政權更迭,新王李�急需得到朝廷的承認和支持,故此需要朝鮮提供糧草輜重的毛文龍必然不敢繼續左右逢源。
\"元輔,\"話音剛落,兵部尚書王在晉便猛然起身,毫不示弱的拱手道\"俗話說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如今遼東承平,正是朝廷趁機將那毛文龍改作他用的好時機,否則朝廷如何服眾?若是朝廷對其不聞不問,日後邊鎮將校們難保生出不臣之心。\"
皮島東江鎮位置險要又如何;島上有青壯數萬又如何?
如今的朝廷早就不像萬歷末年那般風雨飄搖,何須看這些邊陲將校的臉色?
更何況,即便是那號稱\"遼東將門之首\"的祖家都規規矩矩的低下了頭顱,主動交出手中兵權,這毛文龍有什麼可特殊的?
此話一出,禮部官廳中頓時響起了幾道爭先恐後的附議聲,讓首輔方從哲本就深邃不定的臉色更加難看了幾分。
如今朝廷九卿中,戶部畢懋康,兵部王在晉,戶部畢自嚴,禮部徐光啟,這都是天子親手提拔的\"帝黨\",平日里與他這位首輔相處雖然融洽,但也存在著一定的政見之分。
特別是像現在這樣,當朝臣眾口鑠金的時候,倒是顯得他這位首輔主政無方,毫無威望可言了。
\"若是廷議無果,便奏請天子決斷吧..\"
輕嘆了一口氣,方從哲頗有些認命般的搖了搖頭,暗道他這位內閣首輔恐怕是自成祖朱棣靖難,遷都北京之後,權利最小的一位。
也多虧了天子以強硬的手段解決了熾烈的黨爭,不然要是放在以前,自己恐怕早就因為主政無法,在朝中御史言官的彈劾下,黯然致仕了。
\"元輔見諒。\"
見方從哲表情難看,以兵部尚書王在晉為首的\"強硬派\"也沒有繼續逼迫,微微躬身表示歉意之後便坐回到之前的位置,絲毫沒有在意督查院左都御史張問達投來的異樣眼神。
\"如此,便散了吧..\"方從哲的心情雖是復雜,但仍勉強朝著王在晉等人擠出了一個笑容,並率先起身,準備朝著外間而去。
見狀,無論剛剛的爭執有多麼劍拔弩張,在場的朝臣們盡皆起身相送,只是還不待首輔推開緊閉多時的木門,威嚴肅穆的官廳中便急匆匆的跑進來一名吏員,並將一封奏本高高舉起,口中驚惶道\"雲南六百里加急,請首輔過目。\"
嘩!
聞听此話,官廳中的朝臣們頓時嘩然一片,哪怕是持論甚中,一直沒有參與到剛剛爭執中的戶部尚書畢自嚴等人也盡皆面露驚愕之色。
通常情況下,六百里加急的奏本已然足以惹得朝野為之震動,遑論是從地處帝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傳回的?
雖然時隔兩年,但在場的朝臣們仍是對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掀起的那場叛亂記憶猶新,若非天子運籌帷幄,提前自中樞派兵叛亂,只怕這戰火早已波及四川,貴州,雲南三省。
如今雲南重現六百里加急,其內容是否與當年的那場叛亂有關系?
畢竟那永寧宣撫使奢崇明雖然伏誅,但世代與其家族結親的貴州安氏卻依舊盤踞在鴨池河以西,乃是西南諸省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土司之一。
想到這里,官廳中的重臣紛紛將緊張的目光投向方從哲手中的那封奏本,呼吸不知不覺間便隨之急促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