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727章 大捷!(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727章 大捷!(下)

    巍峨的皇城中,接到稟報的六部尚書以及閣臣們面色興奮,在十余名差役和內侍的簇擁下,腳步急促的往內廷所在的乾清宮而去,全然沒有往日的莊重肅穆。

    至于提前接到消息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更是搶先一步,氣喘吁吁的闖進乾清宮暖閣,朝著案牘後略顯錯愕的天子驚呼道\"陛下,奴婢為陛下賀喜!\"

    \"遼東大捷!\"

    \"清河復土!\"

    饒是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朝廷已經不止一次讓那如日中天的建奴鎩羽而歸,但此刻這面容白皙的老太監仍是失聲顫抖,眼眸處隱隱有淚光滑落。

    時隔多年,朝廷終于在遼東取得了一場酣暢淋灕的勝仗,並且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了\"復土\",將飽受建奴欺凌蹂躪的疆域自其手中奪回。

    聞听此話,正在案牘後批閱奏章的朱由校猛然起身,其手中緊握的朱筆也隨之摔落,在鋪開的奏本上濺起了點點筆墨。

    此役建奴傾巢而出,身旁又有蒙古韃子隨同作戰,他雖自認為已是提前\"運籌帷幄\",自關內關外抽調兵力,以充實那地廣人稀的遼南,但當親耳听聞遼東大捷的時候,仍是有些欣喜若狂。

    那熊廷弼果然沒有辜負他的信任,遼東兵卒們果然悍勇。

    顧不上理會身旁宮娥內侍此起彼伏的恭維和道喜,朱由校一把接過司禮監遞過來的奏本,迫不及待的翻閱起來,因為情緒過于激動,其右手竟是微微有些顫抖,並不斷吞咽著口水和唾沫。

    \"打得好,打得好!\"

    \"曹文詔堅守鳳凰城有功,李如柏馳援海州有功,尤世功和賀世賢復土清河更是有功!\"

    年輕天子激昂的呼喝聲猶如驚雷般在暖閣中炸響,惹得角落處雖是屏氣凝神,但也忍不住探頭探腦的宮娥內侍們欣喜不已。

    提心吊膽多日,朝廷終是在遼東打了一個漂亮仗。

    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里,天子因為遼東戰事的緣故,一直心情不佳,雖說不至于\"遷怒\"他們,但他們伺候起來也是小心翼翼;如今遼東捷報傳回,他們倒是可以輕松不少了。

    \"奴婢給陛下賀喜。\"

    作為朱由校的貼身大伴,司禮監掌印王安自是知曉眼前的年輕天子對于千里之外的\"遼鎮\"究竟有多麼重視,以至于達到了茶飯不思的程度。

    要知曉,無論是天子登基之初,以撫寧侯朱國弼為首的勛貴叛亂,兵圍奉天門,還是山東白蓮教叛軍起義,亦或者南京富紳豪商與朝廷\"打擂\",天子一直都是風輕雲淡,好似勝券在握。

    唯有在面對遼鎮建奴的時候,天子方才會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姿態,絲毫不敢懈怠松懈。

    好在那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沒有辜負天子的信任,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便是扭轉了萬歷末年,朝廷在遼鎮屢戰屢敗的頹勢,如今更是收復清河城,讓那傾巢而出的建奴無功而退。

    唯一可惜的,便是那幾乎被夷為平地的復州城,以及千瘡百孔,近乎于倒塌的復州城實在受損嚴重,還被那建奴從海州城外搶走了不少鹽引。

    不過與地勢險要的清河城相比,這些\"損失\"便顯得無關緊要了。

    他幾乎可以預見到,此等彪悍的戰果一出,即便是朝中那些風聞奏事的御史言官們,也挑不出半點毛病。

    \"好。\"

    \"國之大喜,朕自當與爾等同樂。\"

    \"大伴即刻吩咐下去,宮中人人有賞。\"輕輕頷首之後,朱由校便是在諸多宮娥內侍喜出望外的眼神中吩咐道。

    雖說對于他們這些\"天子家奴\"而言,朱由校口中的\"有賞\"更多是一種象征意義上的賞賜,至多也就是額外給些銀錢布匹,但這也足以讓他們知足了。

    畢竟這偌大的紫禁城中誰不知曉,天子雖是聖明之君,但在對于\"銀錢\"的態度上,卻頗有些萬歷皇爺的影子,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子御極稱帝至今已有將近三年的時間,但能夠得到其賞賜的王公貴族卻是少之又少,就連他們這些\"家奴\"也僅僅是在前段時間,中宮皇宮張嫣分娩,為天子誕下\"嫡長子\"的時候,得到了一次賞賜。

    難道在天子的心目中,朝廷在遼東復土,竟是能夠與皇宮為其誕下嫡長子相提並論?

    此刻正沉浸在喜悅中的朱由校顯然察覺不到身後宮娥內侍狡黠的眼神,其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便是以不容拒絕的口吻吩咐道\"大伴,即刻讓戶部和兵部派遣專員趕赴遼東點驗戰果。\"

    \"一旦核實無誤,該有的封賞和撫恤,立即分發下去。\"

    女真不滿萬,滿萬不能敵?

    朱由校知曉,在自己治下的遼東將士之所以能夠在短短數年的時間里便\"脫胎換骨\",除卻自己力排眾議,委任了經略熊廷弼,巡撫周永春等名臣,杜絕了諸如王化貞,高第,袁崇煥等一系列只會紙上談兵的\"忽悠\",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保證了遼東將士的\"足額足餉\"。

    依著他瑣碎的歷史記憶,在天啟皇帝病逝之後不久,自詡要重整山河的崇禎皇帝便下令緝捕號稱\"九千歲\"的魏忠賢,並將其黨羽一並處死,籍沒其家產。

    不過在這些所謂的\"閹黨\"盡數伏誅之後,崇禎皇帝卻是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了一個讓他細思極恐的問題無論是權勢滔天的九千歲魏忠賢,亦或者?賣官蠰爵的吏部尚書周應秋,以及掌握天下兵部大權的崔呈秀等人,其家產均是少的可憐,至少遠遠不達其預期。

    而在這些\"閹黨\"伏誅,東林黨卷土重來之後,朝廷中樞的運轉雖是沒有出現問題,但各地的軍鎮卻是陸陸續續出現了\"欠餉\"的情況,並引發了一系列難以挽回的後果。

    盡管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朱由校心中卻隱隱有些直覺,或許這些所謂的\"閹黨\"所貪墨的財產,大多都被運抵九邊充當軍費開支。

    也正是因為知曉在原本的歷史上,各地邊軍被拖欠軍餉之後衍生的\"惡果\",他方才會連續多次自內帑撥銀,直至為九邊將士補齊錢款。

    如今來看,他不惜代價的\"付出\",終是得到了足額的\"回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727章 大捷!(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727章 大捷!(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