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615章 面授機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615章 面授機宜

    "臣惶恐.."

    听了年輕天子的"解釋"之後,梅之煥神色雖然依舊淡然,但心底困擾自己多時的謎團卻是迎刃而解。

    饒是早就知曉眼前的天子素來有重視"干臣"的習慣,但他也沒有料到,原來天子真的是是因為他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的"實地考察",方才對他委以重任。

    "宣大有崔卿家坐鎮,且距離京師不過數百里,朕自是放心的很。"

    "但西北邊塞距離京師足有數千里之遙,且當地的社會環境復雜,河套蒙古蠢蠢欲動,不知愛卿在走訪西北的時候,有何看法?"

    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年輕天子不辨喜怒的聲音便是悠悠響起,而梅之煥也是猛然坐直了身體,臉上露出了些許凝重之色。

    他知曉,這便是天子對自己的"考究"了。

    "回稟陛下,西北民風彪悍,當地百姓與官府之間的關系很是緊張,此外西北邊鎮的將士們也長期受到將校壓迫,被拖欠軍餉。"

    "此等亂象,直至陛下即位之後,方才有所收斂。"說到這里,梅之煥便忍不住滿臉敬佩的看向案牘後的年輕天子,胸口微微起伏。

    若非實地走訪,他卻不會相信,這些遠在西北邊陲,替大明扼守邊陲的將士們被拖欠軍餉早已是司空見慣之事,軍中將校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更是肆意而為,視麾下士卒如奴僕,隨意打罵驅使。

    如若不是朱由校在即位之後,第一時間自內廷撥銀,為九邊將士們補齊軍餉,只怕西北邊塞的"氣氛"比現在還要惡劣數倍不止。

    "軍屯如何?"

    深色凝重的點了點頭之後,朱由校便忍不住關心起內心其實早有答案,但仍存在一絲"僥幸"的軍屯制度。

    這所謂的"軍屯"制度乃是由太祖朱元璋創立,其基本內容便是將當地的部分田畝劃為軍隊所有,用于支付軍中將士的錢糧。

    若遇戰事,這些將士們便會隨軍出征;若是太平年景,這些將士們便可在田間耕種,或是由子佷負責,不會影響到當地百姓的民生,也不會對朝廷財政造成太大的負擔。

    實話實說,太祖制定的"軍屯"制度在開國之初,確實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極大程度的節省了朝廷的開支,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軍屯"制度便漸漸名存實亡,原本應歸屬于"軍戶"所有的田地盡皆被軍中將校搶奪侵佔,而理應認真操練,保家衛國的將士們也淪為了背朝黃土的"佃戶"。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號稱"傳庭死,而明亡"的陝西巡撫孫傳庭,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高的聲望,並在短短數年時間里便拉起了一支驍勇善戰的"秦軍",其根本原因便是這位心性果斷的"干臣"敢于打破常規,向大明邊軍傳承了兩百余年的利益階級動手,結合陝西當時已是戰火紛飛的局勢,大力推行"清吞充餉"的政策。

    將原本被軍中將校貪墨的土地,盡皆收繳查處,用以支付麾下將士的軍餉。

    眼前這位同樣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文官,能否像孫傳庭一樣,擁有打破陳規的魄力和手段吶?朱由校的心情很是忐忑。

    "回陛下,延綏,寧夏,甘肅三地的軍屯早已被軍中將校和當地士紳瓜分完畢,唯有陝西鎮尚保留有些許土地。"

    在朱由校失望的眼神中,心神恍惚的梅之煥澀然回應,心中同樣無限感慨。

    距離萬歷三大征之一的"寧夏之役"這才剛過去不到三十年,但西北邊鎮的局勢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隨著遼鎮建奴崛起,朝廷不斷自九邊重鎮抽調精銳,將原本在當地軍中的"刺頭"悉數調往遼東。

    此消彼長之下,這些在西北邊鎮勢力深厚的將校們更是無所畏懼,肆意而為。

    "愛卿到任之後,可有良策。"就在梅之煥暗自感慨的時候,朱由校略顯緊張的聲音便是再度響起,其目光也是死死盯著眼前略有些不知所措的文官。

    "回稟陛下,"聞言,梅之煥先是一愣,隨後臉上便露出了一抹狠辣之色,像是做出了某種重大決定一般,鄭重其事的跪倒在地"臣欲效仿陛下昔日整飭漕運之策,親自核查檢驗三鎮軍田,並將貪墨的將校繩之以法。"

    "收繳軍田完畢之後,臣便可進一步整飭行伍,肅清軍中毒瘤,扭轉西北邊鎮死氣沉沉的局面。"

    重病當用猛藥。

    如今西北邊鎮的情況早已無法和萬歷中期相提並論,尋常手段已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扭轉頹勢,而當地百姓和官府之間的緊張關系,又不允許他徐徐圖之。

    "西北邊鎮不比南直隸,"在梅之煥忐忑眼神的注視下,案牘後的天子同樣緩緩起身,並眼神深邃的叮囑道"愛卿手段若是過于激進,只怕會適得其反。"

    "朕的內帑里還有些銀子,朕會授意錦衣衛和兵部,派兵押送五十萬兩白銀隨同愛卿進陝赴任,以解決愛卿的燃眉之急。"

    轟!

    聞听此話,梅之煥只覺巨大的幸福感撲面而來,令其魁梧的身體都忍不住顫抖起來,臉上滿是不敢置信之色。

    俗話說報喜不報憂。

    天子昔日駕臨淮安府,對漕運大刀闊斧進行整飭的前提,其實也是建立在京營將士護駕的基礎之上,而他雖然有勇氣向西北邊鎮的將校及諸多"既得利益者"下手,但卻沒有十足的把握應對這些人的反撲,畢竟朝廷對于當地的掌控力,其實遠沒有像想象中牢固。

    但若是天子願意"慷慨解囊",他便可憑借這筆數額巨大的錢糧,迅速在西北邊鎮站穩腳跟,並靠著手中的權利,逐步鏟除軍中將校的勢力。

    "臣梅之煥,叩謝陛下洪恩。"

    士為知己者死。

    眼前的年輕天子不僅對自己委以重任,更是善解人意的為自己準備了五十萬兩白銀,以應對邊鎮將校的反撲。

    皇恩如此浩蕩,他焉有碌碌無為的道理?

    ...

    結完婚了家人們,這幾天更新還是會有點不穩定,請各位大佬們見諒哦。

    小弟新婚,理解一下,嘿嘿。

    祝願各位大佬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15章 面授機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15章 面授機宜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