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613章 三邊總督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613章 三邊總督

    "其余愛卿,可有人選舉薦?"

    沒有在意眼前朝臣臉上欲言又止的神情,年輕天子就好似毫不知情一般,言簡意賅的結束了關于貴州巡按傅宗龍的討論。

    "回稟陛下,臣舉薦太常寺卿王三善。"

    在一陣竊竊私語聲中,兵部尚書王在晉有些突兀的起身,眼神堅毅的朝著案牘後的拱手道。

    作為朱由校親手提拔的心腹之一,王在晉深知眼前天子對于"軍權"的重視,而那疆域廣袤的西北邊塞,又集結了大明朝的四大邊鎮,必須得由通曉行伍的干臣坐鎮。

    而他口中的"王三善", 恰好便是這滿朝文武當中,為數不多治理民生政績斐然,且整飭行伍也有模有樣的干臣之一。

    似這樣擁有真才實干的朝臣,絕不能因為萬歷年間彼此傾軋的"黨爭"而受到埋沒。

    "準了。"

    "擢升太常寺卿王三善為甘肅巡撫,全權負責當地軍政之事,並節制甘肅鎮兵馬。"

    在兵部尚書王在晉有些緊張的注視下,案牘後的年輕天子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激昂的聲音中充斥著不加掩飾的興奮。

    這年少成名的王三善雖然飽受萬歷年間"黨爭"的波折,使其一直未能展露其胸中才干,直至西南邊陲的"奢安之亂"爆發,方才被臨危受命,並力挽狂瀾,青史留名。

    而剛剛次輔劉一舉薦的傅宗龍,便是在王三善因遭受叛徒出賣,並且面臨著孤立無援的境遇下,以身殉國之後,臨危受命的國之干臣。

    似這等為大明盡忠職守的干臣,必然將要將其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發光發彩,而不是讓其一直待在京師冗雜的官場中,碌碌無為。

    "另外令濟寧知州孫傳庭改鎮陝西,巡撫當地。"

    像是想到了什麼似的,朱由校在先後欽點了傅宗龍和王三善這兩位干臣之後,並未繼續令眼前的朝中舉薦,而是將目光投向窗外,主動提及在史書上號稱"明末脊梁"的孫傳庭。

    雖說相比較之下,孫傳庭的履歷略顯"單薄",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朝廷腐朽刻板的制度也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

    對于孫傳庭的能力和操守,他自是百分百放心。

    "臣等遵旨.."

    聞听朱由校乾綱獨斷般決定了三位封疆大吏的任免,暖閣中表情各異的朝臣們便是有些恍惚的點頭,同時忍不住在心中思索起來。

    陝西鎮,延綏鎮,甘肅鎮,寧夏鎮。

    這四鎮兵馬相加之和足足佔據了大明朝明面上三成以上的兵力,牽扯到的軍餉和輜重何止百萬兩,天子這是要將"軍權"徹底壟斷吶。

    "如今朝廷要重啟互市,西北邊塞所面臨的壓力也驟然陡增。"

    "朕準備恢復三邊總督,以防地方不靖。"

    沉默少許,朱由校清冷的聲音再度于暖閣中響起,但其內容卻是如晴天霹靂一般,讓包括兵部尚書王在晉在內的"帝黨"都忍不住瞠目結舌。

    所謂"總督"一職,原本起源于軍事需求,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發展為統轄數省事務的封疆大吏,例如現任"宣大總督"崔景榮便同時節制宣府和大同兩處九邊重鎮的軍務大權。

    故此,這"總督"的職權和官職均是高于同樣代天巡狩的"地方巡撫",僅略低于負責特定戰區,或者特定戰事的"經略"。

    而朱由校口中的"三邊總督"起源于弘治十年,彼時游牧在河套平原之上的火篩部落大舉入侵,使得邊鎮將士們傷亡慘重。

    為了能夠肅清邊鎮隱患,並保障各鎮協防御邊效果,強化中央集權,弘治皇帝便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正式設立了"三邊總督"一職,提督甘肅,延綏,寧夏軍務。

    此後數十年間,三邊總督一職或設或罷,並未形成定制,直到嘉靖十九年,方才因為放棄河套平原的緣故,正式將"三邊總督"設為定制,總督府設立在固原,節制駐扎在甘、涼、肅、西、寧夏、延綏、神道嶺、興安、固原等地的總兵。

    縱觀整個大明的權力架構,這三邊總督手中所掌握兵權也是最多的,甚至比之未曾分離的"薊遼總督"還要 赫。

    "敢問陛下,欲以何人擔此重任.."

    微不可查的交換了一個眼神過後,內閣首輔方從哲哆哆嗦嗦的拱手詢問道,豆大的汗珠不斷自額頭滑落。

    因為三邊總督手中握有的軍權過于 赫,且距離中樞足有數千里之遙,極易形成擁兵自重的局面,大明天子對于此等之位的設立十分謹慎。

    凡是能夠擔任此等職位的,無不是深受天子信任的肱股之臣,但越是這樣,官員過往的"履歷"也愈發重要。

    尋常官員,可沒有資格擔任此等顯赫的官職吶。

    "讓梅之煥去吧。"

    短暫的思慮過後,一個在心底斟酌許久的名字,便自朱由校的口中而出,並打破了暖閣內有些凝重的氣氛,而內閣首輔方從哲在听到之後,也是如釋重負的松了口氣。

    畢竟相比較剛剛那些仕途"不得志"的官員,天子口中的梅之煥好歹是正兒八經的從二品官員,官至南贛巡撫,前兩年因母親病故,方才回鄉丁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以梅之煥的身份地位以及其在任內取得的政績,將其擢升為大權在握的三邊總督,倒也勉強說得過去。

    不過天子為何會知曉這梅之煥,並且對其另眼相看吶?畢竟依著時間推算,梅之煥在江西南贛擔任巡撫的時候,眼前天子的年紀應當尚不滿十歲才對..

    沒有理會面露茫然的首輔,朱由校則是在默默在腦海中回憶起史書上對這梅之煥的評價。

    萬歷三十二年,梅之煥進士及第,于吏部觀政六年後被授予給事中一職,時常上書萬歷皇帝,批判其怠政,並彈劾彼時的東廠提督太監。

    因為為人剛正不阿,且不結黨不營私,萬歷皇帝雖是對梅之煥不滿,卻也只能將其"外調"出京,希望眼不見,心不煩。

    在出京之後,梅之煥先後擔任廣東副使及南贛巡撫等職,後因為母守孝,方才丁憂回鄉,及至崇禎元年方才被官復原職,奉命巡撫甘肅。

    彼時的甘肅鎮已是欠餉多年,邊鎮將士們積怨已久,面對著此等困境,梅之煥"自給自足",通過清查舊賬的方式,追回鹽商拖欠的錢款,數日之內便募集到了十萬兩軍餉,極大程度的消除了軍中將士積攢多時的怨氣。

    隨後一年多的時間里,梅之煥又親自領兵,擊潰了蠢蠢欲動的河套蒙古,斬首七百余級。

    待到崇禎二年,皇太極領兵突襲,兵臨北京城下的時候,這梅之煥也是彼時陝北,唯一響應,並親自率兵勤王的封疆大吏。

    基于以上種種,朱由校方才決定將三邊總督的重擔交到這梅之煥的手上。

    定了定心神,朱由校又緊接著吩咐道"除以上官員外,督查院和吏部在分別抽調精明能干的官吏,巡按陝北各府縣,將貪贓枉法,草芥人命的不法官員盡皆給朕揪出來。"

    "遵旨。"話音未落,吏部尚書周嘉謨和左都御史張問達便整齊躬身應是,而案牘後的天子也是幽幽起身,盯著角落處的輿圖神色凝重。

    希望他的這些措施,能夠有效肅清陝北積弊多年的官場吧。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13章 三邊總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613章 三邊總督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