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393章 御駕親征?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393章 御駕親征?下)

    次日清晨,通州。

    眼下正值三月下旬,縈繞著村莊而生長的農田春意盎然,不時便能見到幾名扛著農具的百姓自村中而出,將其汗水揮灑至田野中。

    此地名為張家灣,因前元萬戶侯張指揮船只,通過海運的方式運送漕糧,自渤海而出,途徑潞河的時候,曾于此地短暫停留,故而得名"張家灣"。

    在過去的兩百余年中,"張家灣"也曾走出過幾名進士,其中更有人官拜三品侍郎高官,成為一時美談。

    但當下,論張家灣中最為出名的人物,卻不是這位三品侍郎,也不是前元的萬戶侯張,而是自萬歷三十九年便僑居于此的前任漕運總督,李三才。

    ...

    ...

    村莊南頭,幾乎將周遭房屋連成一片,並與後山接壤的"農舍"中,年近七旬的李三才頭戴笠帽,手中捧著一根簡陋的魚竿,悠哉游哉的坐于池塘面前,盯著眼前毫無漣漪的湖面。

    作為昔日的"急先鋒",他在東林黨中的地位幾乎能夠與東林書院的創建者顧憲成比擬,就連前任內閣首輔葉向高也要與他平起平坐。

    正是靠著這份無人能及的資歷,他奉命巡撫鳳陽並提督漕運長達十余年之久,後因朝中"黨爭"日漸激烈,方才以退為進,主動辭官回鄉。

    不過雖是賦閑在家,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昔日揮斥方遒的那段時日,並且不遺余力的想要回京輔政。

    只可惜任憑他百般努力,及至萬歷皇帝撒手人寰,也沒有流露出起復他的意思。

    甚至就連泰昌皇帝繼位"撥亂反正",接連提拔了諸如劉一,韓,何宗彥等朝臣,分別對他們委以重任,卻依舊將他這位"東林肱骨"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他本就偏執的內心也產生了一絲病態。

    "老爺,京師來信.."

    正當李三才雙眼微眯,好似靠在椅子上睡著的時候,躡手躡腳的腳步聲響起,一名年歲瞧上去與其有些相仿的老僕緩緩行至池塘邊,手中還握著一封書信。

    "講。"

    盡管心中困意不斷翻涌,但李三才仍是強打精神,將渾濁的眼楮睜開了一條縫,看向自己的老僕。

    實話實說,如今他已是年近七十,精力和記憶早就不如往昔,身體又虛弱的厲害,縱使真的被天子起復回京輔政,只怕也是有心無力。

    但令東林"眾正盈朝"一直是他的夢想,如今天子信重武人,在垂拱而治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他實在痛心疾首。

    更何況在家作壁上觀多年,他心中也有些不甘,希望能夠燃燒身體中殘存的熱血,照亮大明未來的方向。

    這大明,是朱家的天下,更是讀書人的天下。

    歷朝歷代,無數王侯將相的例子早已證明了,武人只能打天下,不能治理天下。

    陛下,將路走短了吶。

    "昨日晌午,天子聞听山東亂民暴動震怒,決意御駕親征。"

    "兵部行文已下.."

    在李三才驟然睜大的雙眼中,身穿尋常農閑服飾的老僕語氣遲疑的匯報著手中書信的內容,枯瘦的雙手也是不自覺的顫抖起來。

    雖說自成祖朱棣之後,這大明的天子便是出了名的"奇葩",有人喜歡養蛐蛐,有人喜歡"叫門",有人偏愛"熟女",有人獨寵一人...

    但像當今天子這般,才剛剛繼位便著手整飭行伍,並且在局勢詭譎多變的時候,便打算御駕親征的,還是獨一份。

    縱然是昔日的那位"瓦剌留學生",也是在繼位多年,國本已定且朝中局勢一切穩定的情況下,方才有意"御駕親征"。

    可眼下紫禁城中的天子,哪里來的底氣敢御駕親征?

    他就不怕,就此一去不回嗎?

    "呵,倒是有幾分膽識.."

    "但是這盤棋一旦落子,可就有進無退了.."

    短暫的錯愕過後,李三才的老臉上轉而涌現了一抹嘲弄,手中魚竿因為過于用力,于平靜的湖面上泛起了無數漣漪。

    他本來想著,借著山東這檔子事,讓紫禁城中的小皇帝吃些苦頭,知難而退也就罷了。

    但他怎麼都沒有料到,自幼養育深宮之中,傳聞中生性怯懦的天子居然有膽識御駕親征。

    須知,這紫禁城雖然像是一個牢籠,困住了歷任大明天子的自由,但也能夠為其提供庇護。

    可一旦踏出紫禁城,天子的安危可就沒法保證了。

    尤其是山東的那些"燒香人",平日里隱姓埋名,尋求當地富紳豪商和"孔家人"的庇護也就罷了。

    如今大亂將啟,這些野心勃勃的"燒香人"豈會甘心久居于人下?

    "老爺,是不是要跟南邊知會一聲?"猶豫半晌,李三才身旁的老僕終是小心翼翼的開口,渾濁的眸子中夾雜著一抹征詢。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最好還是讓南方那邊做好準備,隨時出兵接應,以免山東"亂民"坐大。

    畢竟天子御駕親征可不是鬧著玩的,如若真的有所閃失,這大明朝必然會迎來一番腥風血雨。

    屆時,他們這些人都將是大明朝的"罪人"!

    "不急,且先靜觀其變。"

    "天子的性子雖是有些急切,但並不莽撞.."

    如今圍繞著山東局勢展開的棋局,雖然涉及到了諸多勢力,但正所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宜即刻下場博弈。

    且先瞧瞧那些蟄伏多年的燒香人究竟有幾分本事,又能夠在山東攪起怎樣的風浪再說。

    呼。

    一陣風起,李三才臉上的發須隨風揚起,其枯瘦的臉頰上滿是堅毅之色,不由自主的看向紫禁城所在的方向。

    時隔多年,他又一次感受到了心跳急速的感覺,只覺早已枯竭的身體重新煥發了一絲生機。

    如若這場棋局他能夠笑到最後,他們東林必將"眾正盈朝",來日他縱使撒手人寰,也能夠含笑九泉。

    但若是敗了,只怕自"土木堡之戰"過後,大明持續了百八十年以文抑武的局面會瞬間瓦解。

    樹欲靜,而風不止吶。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93章 御駕親征?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93章 御駕親征?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