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386章 水耗子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386章 水耗子上)

    自鄆城縣而出,沿著運河一路向南而行千八百里,便是享有漕運樞紐,鹽運要沖美譽的淮安府,也是鳳陽巡撫和漕運總督的駐地。

    盡管前任漕運總督李三才已是離任多年,朝廷也遲遲沒有委任新的鳳陽巡撫,但這座漕運樞紐依然運轉的井然有序。

    放眼望去,太陽已是漸漸落山的府城燈火通明,城內縱橫交錯的河道中滿是游船,平靜的水面也在周遭坊市燈光的映射下顯得波光粼粼。

    坊市中,人流如織的販夫走卒將寬敞的街道擠得滿滿當當,各式各樣的呼喝聲和叫賣聲不絕于耳,好不喧囂。

    與千里之外,流民遍地的齊魯大地相比,此地乃是真正的人間天堂,瞧不出半點災荒年景的樣子。

    沿著縱橫交錯的河道一路往城中而行,越過氣勢恢宏的巡撫衙門和"漕運總督府",便是一座座規制氣派的宅院,門前各自立著數名身著短衫,腰間藏有棍棒的壯碩家丁,無形的威懾著偶爾路過的行人百姓。

    此地,便是淮安府城最為"金貴"的地界,因為鬧中取靜,向來被城中的富紳豪商們所推崇。

    凡是能夠在此居住者,非富即貴。

    ...

    此時在街道東頭,有一座門楣高聳的宅邸,簇新的朱紅匾額上的"劉"字格外刺眼,與府邸門前的銅獅顯得格格不入。

    如若在國朝初年,如此明顯的"逾越"定然會招來御史言官的彈劾,但兩百余年的時間過去,諸多所謂的"規矩"早已名存實亡,更何況這宅邸的主人並非官場中人。

    不過雖然沒有官身,但凡是在淮安府生活過一段時日的,卻大多都听說過這宅子主人的名諱,尋常人等不敢招惹。

    這淮安府乃是漕運樞紐,一年到頭無數漕船來往于此,久而久之便誕生了一批依托漕運而衍生的"水耗子"。

    起初的時候,這些"水耗子"只是仗著虛張聲勢,兼之本地人士,對外地至此的行商們打打秋風,平日里各行其事,並沒有明確的從屬關系。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淮安府的"水耗子們"便被整合到了一起,領頭的便是這宅子的主人劉大。

    靠著麾下人多勢眾,這劉大居然傳奇般,由早年間的青皮無賴,一躍成為淮安府有頭有臉的人物,不僅有了正經營生,還硬生生從其余富紳豪商的手中搶到了幾艘漕船,在運河上做起了買賣。

    不過據一些市井傳聞,這劉大背地里還是做著"水耗子"的營生,負責對初來淮安府或者在運河上跑船的商賈們私自收取"份子錢"。

    凡是主動交了這份子錢的,至少在南直隸的地界上,絕不會有人再去隨便找麻煩,即便有不開眼的潑皮或者走投無路的盜匪們無中生事,這劉大也能負責解決。

    總而言之,在有關于漕運的事宜上,劉大多少還算個人物。

    ...

    府邸深處的官廳中,已是許久不曾"廝殺"的劉大身著一身得體的長袍,保養極好的面容上泛著一抹陰冷的笑容,伸手從身旁婢女手中接過冒著滾滾熱氣的香茗,並仰頭將其一飲而盡。

    早在上個月的時候,朝廷要在南直隸一並推行"稅課司"的旨意便正式頒發到了淮安府,不過包括他在內的所有富紳豪商,都沒有將其當回事。

    畢竟這南直隸自國朝初年以來便是大明的經濟命脈,誰敢輕舉妄動,遑論是提高商稅,這等足以牽扯到千萬人利益的大事。

    只是隨著天子正式下旨允準各地吏員轉官,且南京的"國子監"士子們也可通過考試,報名成為稅課司大使,淮安府本是作壁上觀的富紳豪商們方才逐漸慌亂起來,意識到紫禁城中的天子怕是要動真格的了。

    說實話,如今大明的商稅遠低于前宋,南直隸富甲天下,縱使按照規矩多交些賦稅也沒什麼打緊的。

    只是大家伙早已習慣了當下的賦稅,憑什麼還要多繳納銀兩?

    想到這里,劉大的眼中便是寒芒一閃,扭頭朝著官廳中陪坐的兩位"行首"吩咐道"如今世道愈發亂了。"

    "水面上也總不安穩,我看往北直隸運的漕糧也該緩上一緩了.."

    雖說千八百里之外的人間煉獄眼下還全然沒有影響到眾人腳下的淮安府城,但劉大等人卻是對山東流民的情況了如指掌,神情很是嚴肅。

    听得此話,在場的兩位"行首"便是一愣,心道這是個什麼說法?

    他們本以為這劉大深夜相召,是打算針對官府提高的賦稅,將日後的"份子錢"也動上一動,但暫緩往北直隸運糧又是個什麼意思?

    他們這些人不過是依托漕運而生的"水耗子",至多也就在水面上有些分量,而遠遠無法與那些真正有權有勢的大人物比擬吶。

    這漕糧何時運抵北直隸,哪里是他們能夠決定的?

    像是瞧出了眼前兩人心中所想,劉大把臉一沉,便是以不容拒絕的口吻命令道"听命行事就是了,這都是貴人們的吩咐.."

    嘶。

    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在場兩位"行首"跟這劉大共事多年,但還是第一次從其口中听聞"貴人"的存在。

    "劉大,"稍作沉吟之後,在場的行首仍是遲疑道"這漕糧可不比其他,千萬別鬧出事啊.."

    今時不同往日。

    當今天子繼位不過一年有余,卻是先後對遼鎮建奴和西南土司動兵,對內又接連整治了勛貴和桀驁不馴的藩王,誰敢小覷?

    以天子年輕氣盛的脾氣秉性,他們若是將事鬧大,只怕不好收場吶。

    "哼,怕甚.."以劉大的精明,自是知曉眼前二人的顧慮,轉而不屑道"如今山東流民遍地,就連鳳陽等地也有流民背上。"

    "我看用不了多久,山東就要徹底亂起來了,朝廷哪有功夫理會我等?"

    這可是"貴人"親自交代下來的大事,他們只需要從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即可,有何顧慮?

    見劉大言辭灼灼,在場的兩位"行首"雖然依舊心有疑慮,但終沒有繼續出聲,只是沉悶的點了點頭,便轉身告辭離去。

    天塌下來有高個的頂著,他們听命行事就是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86章 水耗子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386章 水耗子上)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