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228章 決勝千里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228章 決勝千里下)

    "倘若土司犯上作亂,僅憑數千石柱將士,怕是難以建功吧.."不知過了多久,兵部尚書憂心忡忡的聲音終是于暖閣內響起。

    在天子的"引導下",一向善于深謀遠慮的王在晉終是意識到川中虎視眈眈的土司們隱藏著何等隱患,其思緒也不由得飄至數千里外的西南。

    听得此話,已是不知不覺起身行至暖閣另一側,緊緊盯著牆上輿圖的朱由校便是眉毛一挑,臉上露出了一抹若有若無的笑容。

    涉及數千軍馬調動,且路程橫跨數千里,除了要得到他這位大明天子的首肯之外,由王在晉掌管的兵部"堪合"也是必不可少。

    尤其是此次調兵遣將乃是秘密進行,不宜大動干戈,以免永寧奢氏在聞訊之後率先發難。

    "除了石柱將士歸川之外,朕還有心自京營抽調數千精銳,一並趕赴川中,整飭行伍。"

    因為西南邊陲承平日久,加上大明自成祖之後,便一貫在西南奉行"以夷制夷"的政策,故而四川當地的衛所官兵們定然是指望不上。

    如若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奢安之亂"扼殺在搖籃之中,以免其效仿遼鎮建奴,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朝廷必須采取足夠的重視,並予以雷霆手段,將其鎮壓。

    "陛下,這沿途花費?"

    對于朱由校的決定,王在晉臉上沒有露出半點意外之色,只是轉而關心起後勤輜重。

    自朱由校繼位以來,曾經名存實亡的京營便是煥發了新的生機,並且在京營總督秦邦屏的認真整飭下,早已今非昔比。

    天子有心令其"親軍"趕赴川中平亂,也在情理之中,但數千人的吃喝用度,沿途花費,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依著大明的慣例,每逢大軍出征所需輜重,都是由沿途府縣承擔一半,中樞承擔一半。

    但如此大張旗鼓,勢必會鬧得人盡皆知,以至于打草驚蛇。

    "皆由朕的內帑出。"

    關于大軍沿途花費的問題,朱由校心中早有準備,此時自是不會與眼前的兵部尚書"討價還價"。

    在查抄了山西八大晉商以及"諸王最富"的福王朱常洵之後,他的內帑還算充盈,完全可以獨立承擔此番大軍開拔的調費。

    "如若石柱將士歸川,這京營事由?"稍作猶豫之後,兵部尚書鏗鏘有力的聲音再響。

    總督秦邦屏以及其麾下石柱將士對于京營的影響有目共睹,倘若石柱將士歸川,好不容易在重新煥發了一絲生機的京營再度廢弛又該如何?

    "朕已授意大同總兵楊肇基回京述職。"聞聲,朱由校臉上的笑容不減反增,清澈的目光中滿是笑意。

    在他的設想中,似童仲揆這等沙場經驗十分豐富,但卻早已上了年紀的老將們本就不宜繼續于前線履職,而是應坐鎮後方,整飭行伍,發揮余熱。

    倒是似秦邦屏,楊肇基這等正值壯年的武將們,理應在前線發光發熱,建功立業。

    "陛下,英明。"听聞天子心中早已規劃好一切,兵部尚書王在晉便是輕輕一嘆,心悅誠服的朝著眼前的天子躬身應是。

    他雖是總管天下軍馬大權的兵部尚書,但在天子面前,卻總是有些相形見絀之感。

    "勞煩愛卿了。"深吸了一口氣,大明天子轉而將目光自眼前的輿圖移開,朝著愁眉苦臉的兵部尚書聞言寬慰道。

    他雖是有心向西南增兵,但這些話卻不能由他親自宣之于口,只能由兵部尚書王在晉"代勞"。

    遼鎮戰事才剛剛結束,朝廷對于有關將士的獎賞及撫恤尚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但作為兵部尚書王在晉的卻是要"心血來潮",派遣大軍護送老成持重的童仲揆歸川,勢必會在朝野間引起些許非議。

    "臣不敢,"見朱由校似是沒有多余的事情要吩咐了,心情跌宕起伏的王在晉便是趕忙起身,行禮告退。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雖說此番花費皆由天子一力承擔,但其中的諸多細節卻需要他盡快落實,以免紕漏。

    不過在疾步邁出乾清宮之後,頗有些焦慮不安的兵部尚書王在晉方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他似乎是忘記詢問天子,此役京營出京由誰為帥了?

    ...

    ...

    及至兵部尚書王在晉的背影消失不見,朱由校方才隱去了臉上的淡笑,轉而輕輕敲擊著眼前的案牘。

    自"土木堡之戰"過後,軍權由于少保手中回歸兵部,涉及兵馬調動,朝中的爭議便是更迭不休。

    歷史上的"奢安之亂"之所以鬧得如此轟轟烈烈,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朝廷在事發後的第二年,方才籌措軍馬,前往西南平亂,繼而錯過了最佳時機,導致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已成氣候。

    正因如此,他方才在"廷議"過後,沒有忙于對"東林"趕盡殺絕,而是迫不及待的將兵部尚書王在晉召至暖閣議事。

    只希望,他的未雨綢繆,能夠將在原本歷史上持續十余年,惹得西南地區資源耗盡,百姓死傷慘重,方才最終得以結束的"奢安之亂"能夠以最小的代價結束。

    "陛下,"見朱由校似是心情不錯,御馬監提督太監魏忠賢稍作猶豫之後,便是小心翼翼的回稟道"禮部給事中阮大鋮又遞了折子.."

    對于"雷厲風行"的阮大鋮,他心中其實欣賞的很,但苦于不知曉天子的真正態度,也不好輕舉妄動。

    "何事?"聞言,朱由校便是面不改色的詢問道。

    "阮大鋮上書彈劾督查院左都御史張問達,結黨營私,私交藩王.."迎著朱由校似笑非笑的眼神,日漸陰沉的老太監不自覺的降低了聲音,不敢與天子的眼眸對視。

    "呵,"听得此話,朱由校的瞳孔便是一縮,心道這"東林叛徒"阮大鋮果然嫉惡如仇,這是擺明了要對東林趕盡殺絕吶。

    只可惜,如此咄咄逼人,勢必會導致朝野愈發動蕩,並且還會令首輔方從哲擁有更大的聲勢。

    這可不是他想要見到的吶。

    "駁了吧。"少許,年輕天子便是做出了最終的決斷,引得本打算對"東林"趕盡殺絕的大太監魏忠賢心中為之一顫。

    君心難測!還好他沒有自作聰明。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228章 決勝千里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228章 決勝千里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