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144章 宗室條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144章 宗室條例

    河南洛陽府。

    幽靜的長春宮內,身材肥胖的福王朱常洵不敢置信的盯著眼前的不速之客,其狹小的眼楮眯成了一條縫,臉上滿是驚恐之色,再無往日的囂張跋扈。

    "爾等何人,竟敢擅闖福王府,這可是殺頭的大罪.."

    沉默半晌,身著緋袍的總管太監終是恢復了些許心神,在殿中緹騎不善的眼神中,哆哆嗦嗦的上前幾步,氣急敗壞的質問道。

    "錦衣衛北鎮撫使李若漣奉旨行事.."聞聲,長春宮中為首的錦衣衛便是嗤笑一聲,在福王朱常洵及其身旁內侍愈發驚駭的眼神中自報家門,同時自懷中摸出一封明黃色的卷軸,交由身旁陪同至此的洛陽當地有司官員查閱。

    這福王朱常洵不愧是昔日神宗皇帝最為寵愛的三子,這福王府的規制除了略遜于天子所在的紫禁城之外,奢華程度竟是不遑多讓,令他這位見多識廣的錦衣衛督撫使都嘆為觀止。

    "福王朱常洵桀驁不馴,貪贓枉法,草芥人命,著廢為庶人,押往中都鳳陽府,交由宗人府看管.."在諸多錦衣緹騎及東廠番子環顧周遭大殿陳設的時候,幾名同樣面色慘白的河南有司官員也是肝膽欲裂的小聲復誦著手中聖旨的內容...

    "矯詔,這是矯詔!"

    "本王要親自上書天子,控訴爾等矯詔!"

    殿中官員的復誦聲雖是輕微,但卻沒有瞞過福王朱常洵的耳朵,這位自幼錦衣玉食,曾與大明皇位擦肩而過的"皇子"瞬間便暴跳如雷,手指著殿中淡然自若的李若漣等人,氣急敗壞的咒罵道,神情很是瘋癲。

    但若是有人近前觀瞧,便會發現這位平日里囂張跋扈的親王額頭上已然滲出了冷汗,其眼眸深處也充斥著溢于言表的驚恐。

    至于平日里與其"沆瀣一氣"的總管太監可是面如死灰,直接癱軟在地,口中念念有詞"完了,完了.."

    "福王,事到如今,你還不認罪嗎?!"

    "你想令整個福王府為你陪葬嗎?!"對于眼前福王朱常洵狀若瘋癲的反應,北鎮撫使李若漣並無太多意外,但嘴角處卻是涌現了一抹譏笑。

    事到如今,這福王朱常洵居然還沒有認清形勢,難怪昔日無緣大明皇位。

    "你,你什麼意思?!"像是被嚇到一般,剛剛還氣勢滔天的福王朱常洵頓時一滯,隨即哆哆嗦嗦的問道。

    "天子仁慈,顧念親情,福王可不要執迷不悟.."迎著福王朱常洵憎惡的眼神,李若漣抿了抿嘴,面無表情的開口。

    與此同時,緊閉的殿門便被緩緩推開,伴隨著一陣凌亂的腳步聲,幾名穿著打扮好似是戲劇演員的漢子被錦衣衛押送進殿。

    在這些人身後,還有幾名錦衣衛鄭重其事的懷抱著一件樣式顏色好似"龍袍"的服飾,緩緩立于北鎮撫使李若漣的身後。

    隨著這件"龍袍"露面,福王朱常洵好似被人抽去全身力氣一般,直接癱軟在身後為其特質的"王位上",近乎于瘋癲的咆哮道"莫須有..莫須有.."

    只不過話雖如此,但朱常洵卻不再敢繼續爭辯,畢竟這殿中的"龍袍"從某種角度來說,確實是逾越大罪。

    殿中這"龍袍"雖說與皇宮大內無數能工巧匠耗時數年方才編織出的龍袍相比仍有許多不足,但比之民間戲台常用的"龍袍"卻又精致了不少,乃是他專門命人打造的。

    自就藩以來,為了發泄心中無緣皇位的"憤懣",他不止一次在深夜里身著這龍袍,甚至還曾公然"披掛上陣",會同王府中的樂工歌姬,于戲文中過一把"皇帝"的癮。

    見福王朱常洵好似逐漸接受了現實,北鎮撫司李若漣便是轉身朝著外間走去,心中感慨萬千。

    本以為這福王在宗室間"上躥下跳",還會藏有些許後手,卻不曾想竟然還不如張家口堡中的那些晉商們,實在是不值一提。

    這大明的藩王們還真是被寵壞了,真以為一句所謂的"宗室"便可令中樞投鼠忌器?

    當今天子,可不是朝中那群墨守陳規的老古董。

    ...

    ...

    乾清宮暖閣內,大明天子朱由校風輕雲淡的居于案牘後,不置可否的批閱著手中奏本。

    自從福王被廢為庶人的消息傳出去後,沸沸揚揚的京師瞬間便"冷靜"了不少,原本終日徘徊在宮門外,等候覲見天子的宗室們均是不見了蹤影;圍堵在吏部給事中楊漣以及大理寺丞左光斗等官員府邸外的青皮無賴們也是逃之夭夭。

    福王朱常洵被廢的消息就好似某種政治信號,在短短不到五天的時間里,朱由校已是接連收到多起來自于各府縣有關于宗室不靖的奏本。

    與此同時,以首輔方從哲為首的三位閣臣,在結合吏部給事中楊漣的奏本基礎上,會同垂垂老矣的宗人府"宗令",正式草擬了一封新的"宗室條例",交由朱由校批閱。

    沉默少許,將手中奏本內容盡收眼底之後,朱由校終是在身旁司禮監掌印的手中接過御筆,于奏本末尾批示了一個"允"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旋即,這封"沉甸甸"的奏本便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親自護送,交還至西華門外的文淵閣。

    次日清晨,一份全新的"宗室條例"便由六科頒布,並以星星燎原的速度迅速傳播京師的大街小巷以及兩京十三省。

    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便是朝廷正式廢黜了宗室享有兩百余年的諸多"特權",其中便包括了令地方官員最為頭疼的"刑罰統一"。

    依著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宗室子弟若是違反律法,除宗人府外,有司官員均無權審問。

    但在這份新的宗藩條例當中,天子朱由校正式允準"刑罰統一",宗室違反律法者,地方署衙可直接審理,事後報予宗人府備案即可。

    除此之外,宗室也被正式賦予科舉,務農,經商等權利,不再享有諸多限制,但宗室無論身份高低,經商或務農均需要按照朝廷律法一並課稅,世襲罔替的宗室藩王們也不可置身事外。

    至于底層窮困潦倒,但苦于沒有身份玉牒,無法享有"戶籍"的宗室們也可由地方署衙在征詢宗室本人的前提下,出具"堪合",可擁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但爵位不可再繼續傳承,日後也不再享有朝廷俸祿。

    當然,對于宗室藩王們最為渴望的"自由",朱由校在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也做出了一定"讓步"。

    這份新的宗室條例規定,凡宗室藩王對于朝廷做出"貢獻"者,皆可允其出城自由行走,在封地府縣內皆不再加以限制。

    但若是想要離開封地,仍需提前報予朝廷允準。

    當然,何謂對朝廷做出"貢獻",完全取決于大明天子的態度。

    而首批獲此"殊榮"的宗室藩王便是昔日主動向朝廷上書請罪的河南開封周王府以及山東兗州魯王府。

    ...

    這份新的宗藩條例一經頒布,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整個大明為之震動,各地宗室的反應不一而足。

    有人于深夜里輾轉反側,咒罵朝廷"有違祖制",憤慨天子性情涼薄,刻薄寡恩;但也有宗室痛哭流涕,朝著紫禁城所在的方向不斷叩首。

    在這世上蹉跎多年,他們終是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名字"和"身份",能夠擺脫"流民黑戶"的身份。

    至于同時與他們失之交臂的宗室爵位和所謂的"俸祿",則顯得有些不值一提。

    與此同時,平日里飽受宗室欺凌的市井百姓們也將雪花般的狀紙送進了署衙中,一時間竟是有些洛陽紙貴的意思...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44章 宗室條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44章 宗室條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