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

第137章 起風了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柯久 本章︰第137章 起風了下)

    幾個呼吸過後,當朱由校發現手中奏本署名為吏部給事中楊漣之後,臉上的滿意之色更甚,同時聚精會神的翻閱起手中這封明顯冗雜許多的奏本。

    他倒是要瞧瞧,這位鐵骨錚錚的"東林君子"能夠帶給他怎樣的驚喜。

    眼見得朱由校如此鄭重其事,從旁伺候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便是不動聲色的擺了擺手,屏退了暖閣內的宮娥內侍。

    雖說這乾清宮暖閣的宮娥內侍都是經過了他的層層篩選,但事關宗室親王,謹慎些總是好的。

    呼。

    相比較左光斗的"言簡意賅",這封來自于吏部給事中楊漣的奏本,朱由校足足用了半柱香的功夫方才批閱完畢,臉上的表情很是復雜。

    這楊漣果然不愧是以"直諫"而聞名朝野,居然絲毫不顧及皇室顏面,于奏本中詳細描述了洛陽福王朱常洵的種種惡行以及低階宗室苦不堪言的現狀。

    雖說早在萬歷年間,朝廷便針對嘉靖年間的"宗室條例"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例如放松了對于宗室的"束縛",允準其參加科考,務農,經商。

    但相比較而言,有資格務農或經商的宗室不過滄海一粟,絕大部分低階宗室都苦于沒有"牙牌",只能隨波逐流,苦不堪言。

    為了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無所顧忌的楊漣居然效仿前漢的晁錯,力薦于宗室間施行"推恩"。

    要知曉,朱由校剛剛繼位的時候,撫寧侯朱國弼等勛貴因為不滿他染指兵權的行為,便曾在暗中散播謠言,聲稱要在宗室間施行推恩之策,著實惹得人心惶惶。

    這楊漣,還真是"膽大妄為"。

    畢竟自太祖朱元璋建國以來,即便是諸如犯上作亂的寧王,草菅人命的尹王,至多也就是廢除封爵,但隸屬于寧藩和尹藩的郡王們依舊得以保存,代代傳承。

    倘若朝廷真的在宗室間頒布"推恩"之策,勢必會在宗室間引發巨大的震動,極有可能危及中樞。

    "陛下,慎重吶.."

    不知過了多久,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小心翼翼的聲音在暖閣內悠悠響起,令其不由自主的抬起了頭。

    "老奴自知人微言輕,不敢妄論朝政,但陛下根基尚淺,不可樹敵太多吶.."司禮監掌印太監滿臉苦澀,渾濁的眸子中充斥著驚憂。

    雖說經過兩百余年的傳承,如今大明的宗室藩王早已不負國朝初年的盛況,決然難以重現昔日的"靖難",但這推恩之策對于宗室而言,實在是過于敏感。

    再加上如今大明內憂外患不斷,遼鎮建奴虎視眈眈,塞外蒙古蠢蠢欲動,這些宗室藩王們只需在地方稍微鬧出些動靜,瞬間便會加重大明的負擔。

    此時得罪遍布全天下的宗室們,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吶。

    "大伴勿慌,朕心中有數。"良久,朱由校略有些疲憊的感嘆聲于暖閣內悠悠響起。

    他沒有料到,僅僅是一封尚未批紅的奏本,便令對自己忠心耿耿的老太監如臨大敵。

    可以想象,這奏本的內容若是被宗室們所知曉,將會惹來怎樣的軒然大波。

    緊握著手中奏本,年輕天子盯著不遠處半開的窗柩,遲遲不發一語。

    ...

    ...

    紫禁城中沒有不通風的牆。

    經過一夜的發酵,大理寺丞左光斗及吏部給事中楊漣的奏本內容終是鬧得人盡皆知,瞬間便成為了朝野間最為炙手可熱的話題。

    不少官員聞訊之後,竟是冒著被東林憎恨的風險,朝著這兩位"東林君子"深施一禮。

    為國為民者,永遠值得人們尊重。

    但也有不少官員,對左光斗及楊漣的行為嗤之以鼻,認為二人的奏本不過是在嘩眾取寵。

    畢竟這大明朝立國兩百余年了,無論是靖難成功的成祖皇帝,亦或者御極四十余年的嘉靖皇帝,都不敢冒著得罪天下宗室的風險,實行這推恩之策。

    如今的天子年僅十六,登基尚且不到半年,即便是誅殺了幾名試圖犯上作亂的勛貴,並將"失察"的大同代王廢為庶人,但也絕不敢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得罪整個宗室。

    不過在眾說紛紜之下,遷居仁壽宮的鄭貴妃卻是有些坐不住了,此起彼伏的呼喝聲不絕于耳。

    "朱由校,朱由校那頭狼崽子,還沒有將彈劾常恂的奏本駁回?!"幽靜的宮殿中,披頭散發的鄭貴妃全然不復昔日的雍容華貴,好似市井間的潑婦,歇斯底里的咆哮著。

    听聞眼前婦人對于天子大不敬的稱謂,宮殿中的宮娥內侍均是心驚肉跳,卻又不敢爭辯。

    自從遷居仁壽宮之後,曾經高高在上的鄭貴妃便是跌下了神壇,連帶著他們這些從旁伺候的宮娥內侍們也是受到了"冷落",心中多多少少有些怨氣。

    "還請娘娘寬心,"半晌,待到鄭貴妃有些累了,一名與其年紀相仿的女官便是上前一步,聞言寬慰道"或許昨日是元宵燈會的緣故,天子無心政事,這才沒有第一時間駁斥左光斗及楊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自從大太監崔文升便處死之後,這仁壽宮的大權便落到了她的身上。

    話雖如此,但這女官眉眼間卻隱隱涌現些許不以為然,好似對鄭貴妃的大動干戈頗為不解。

    若是那左光斗及楊漣單獨彈劾遠在洛陽的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有此反應還在情理之中。

    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左光斗及楊漣二人居然將矛頭對準了整個宗室,這可是天大的笑話。

    "你懂什麼?!"不待女官多想,鄭貴妃歇斯底里的咆哮聲便在其耳畔旁炸響"那朱由校涼薄心性,哪里有半點心慈手軟?!"

    "山西大同的代王是怎麼被廢的?正值壯年的代世子又是怎麼因病暴斃的?"

    听得此話,陪伴鄭貴妃多年的女官先是一愣,隨即臉上便涌現了一抹不可思議之色。

    難道紫禁城的天子真的不顧及"皇家親情",因為些許微末小事,便對福王趕盡殺絕?

    要知曉,福王朱常洵在封地的所作所為,相比較歷史上"橫征暴斂"的藩王們,實則也算不了什麼大事。

    "快派人給常恂送信,讓他趕緊上書給天子請罪,不要自作聰明.."深知自己兒子脾氣秉性的鄭貴妃趕忙呼喝道。

    當今天子吃軟不吃硬,如若及時上書請罪,或許事情尚有轉機;但若是自作聰明,執迷不悟,除非神宗皇帝復生,否則誰也救不了他。

    "是,娘娘。"見鄭貴妃把話說的嚴重,跪在地上的女官不敢爭辯,趕忙急匆匆的離開了仁壽宮。

    隱晦不定的燭火下,鄭貴妃原本精致白皙的面容也顯得有些陰森恐怖。

    望著洛陽府所在的方向,這位雍容華貴的老婦人時隔數十年,再一次體會到了後悔的滋味。

    若是在泰昌皇帝殯天之後,她沒有選擇蠱惑李選侍,也沒有在亂軍士卒嘩變的當天,命人縱火焚燒皇極殿,而是老老實實的搬到仁壽宮養老,許多事情是不是就能避免了...

    喜歡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請大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方便以後閱讀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37章 起風了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第137章 起風了下)並對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