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邊防站的探照燈掃過江面時,雷宜雨正將那張印著紅 冶煉廠徽標的傳真對折三次,塞進甦晚晴帶來的海關檔案袋。紙角劃過他食指關節的舊疤——那是去年在漢正街集裝箱改造時留下的。“周廣平這輩子都想不到,“他摩挲著檔案袋上的火漆印,“我們能用dos系統的十六進制代碼反推銀行賬號。“
窗外傳來貨輪鳴笛,長江水裹挾著鋼渣特有的鐵腥味涌進半開的窗。彩鳳突然推門進來,軍綠色挎包上還沾著武漢輪渡的雨水︰“青山工人食堂在鬧事,說糧票恢復供應後菜價漲了三成。“
雷宜雨聞言輕笑,從西裝內袋抽出張泛黃的飯票。這張印著“武鋼三產公司1993年8月“的舊票據邊緣已經起毛,背面用藍墨水寫著“可兌紅燒肉一份“。“通知孫老爺子,“他突然將飯票按在海關檔案袋上,“明天開始用食堂飯票兌換長江冶金優先股。“
這個決定像顆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當夜,武鋼三號高爐的夜班工人最先發現工資袋里多了張淺綠色憑證——印著鋼水圖案的飯票背面,新增了每股0.17元的認購價說明。老吳的表弟帶著二十個漢正街兄弟,把改裝過的冰棍車推進各個廠區,車身上“憑舊飯票換股權“的標語下,還印著雷宜雨在證券周報專欄里的金句︰“計劃經濟最後的糧票,就是市場經濟最初的股票。“
第三天清晨,三產公司財務科的鐵門被擠得變形。穿勞動布工裝的老師傅們攥著發霉的飯票,隊伍排到廠區煤渣路上。彩鳳臨時調來六台點鈔機,依然應付不了潮水般的兌換需求。有個戴眼鏡的會計系實習生突然暈倒,人們才發現她膝蓋上攤開的賬本里,夾著1958年的老飯票——那是她爺爺用半斤肉票跟工友換的珍藏品。
“雷總,這不合規啊。“省國資委來的年輕人擦著汗,他手里那沓《國有企業股權管理辦法》被擠掉了封皮。雷宜雨正幫老吳調試新焊的股權證書鋼印機,聞言指了指窗外︰下崗五年的鍋爐工老周,正用1962年積攢的三十斤糧票換到四百股,此刻他舉著股權證在廠廣播站唱《咱們工人有力量》,走調的聲音驚飛了梧桐樹上的麻雀。
混亂中藏著精妙的算計。當周廣平女兒帶著律師趕到時,發現食堂窗口貼著新告示︰持有1993年之前飯票者,可額外認購防汛鋼材追償特別股。這招直接擊中了工人們最敏感的神經——當年被周家倒賣的螺紋鋼,如今化作他們手里的分紅憑證。穿稅務制服的中年人突然在隊伍里大喊︰“我這兒有周廣平簽字的招待飯票!“人群爆發的哄笑中,雷宜雨對彩鳳耳語︰“讓許敏把深圳海關扣的那批香港點心運來,今天加餐。“
股權兌換的第七天,武漢突然降溫。雷宜雨站在長江二橋工地臨時搭建的股權登記處,看江風把工人們的工作證吹得嘩啦響。穿藏藍中山裝的孫老爺子帶著七個徒弟,正在驗算第三萬六千張飯票對應的股權比例。他們用的算盤是特制的,檀木珠子刻著微型鋼印,每撥動十位就自動在牛皮賬本上壓出防偽紋路。
“雷總,香港傳真。“甦晚晴遞來的文件帶著冷霧氣息。雷宜雨掃過黃志強顫抖的簽名,突然把傳真紙折成紙飛機擲向江面——日本人同意的離岸結算協議上,赫然寫著用紅 冶煉廠5股權抵償走私鋼渣。他轉身時,看見老吳正教工人們用焊槍在股權證書上刻家族標記,飛濺的鋼花落入長江,像一場反向的流星雨。
傍晚的慶功宴設在漢正街的老茶館。雷宜雨接過彩鳳遞來的紫砂壺,壺身上新刻的“長江冶金“字樣還帶著窯溫。窗外忽然傳來鞭炮聲,原來是下崗工人老周用首期分紅盤下了街角小吃店。他執意要把第一籠蒸好的燒麥端進來,粗糙的手指捏著股權證書當餐墊,油漬恰好暈開了“特別股“三個燙金小字。
深夜清點戰果時,彩鳳發現賬本里夾著張特別的飯票——1955年武鋼建廠奠基儀式的紀念餐券。雷宜雨把它鎖進保險櫃的瞬間,電話鈴響了。許敏從深圳海關發來急電︰周廣平在拘留室用牙刷柄刻了艘運煤船,船底密密麻麻全是股權代碼。
喜歡九零倒爺請大家收藏︰()九零倒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