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政府對面胡同里的拉面館開了有年頭。
里面的桌椅板凳看上去就透著一股陳舊感。
不過他家的面是真好吃。
略微發黃的面條特別有嚼勁。
配上四片三指長寬的獨門醬牛肉再撒上一點蔥花。
香的李明連湯底都沒剩下。
此時楚磊和劉文杰兩人早就把自己點的小碗吃完了。
兩人看見他吃的這麼香忍不住再次喝了口湯。
“你小子這胃口可以啊?”
楚磊擦擦嘴說道。
“打小就愛吃這口。”
“中學的時候一次能吃兩大碗。”
“要不我恁麼能長大個兒呢!”
“呵呵...”
“你這麼能吃也不怕把伯父伯母吃破產?”
劉文杰笑著打趣。
“那時候丈母娘總是偷偷給我零花錢。”
“我一般存一個禮拜,然後帶我對象出來旋一頓。”
李明嘴里說著,眼神中滿是回憶。
這樣的記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可他還是記得清清楚楚,一切都仿佛發生在昨天。
劉文杰再次開口︰
“話說你小子艷福不淺吶?”
“早早就定下一個這麼漂亮的媳婦。”
“嘿嘿...”
“沒辦法,會討丈母娘歡心。”
李明滿臉䱇瑟。
“馬上要高考了。”
“還打算上大學?”
楚磊問了一嘴。
“嗯...”
“得陪著媳婦。”
“恁麼?還怕跟人跑了?”
劉文杰問道。
“我們情比金堅,我能怕這個?”
李明一撇嘴。
“主要是從小陪伴習慣了,舍不得分開。”
“嘿...這小子!”
楚磊笑著搖頭說了一句。
隨後終于把話題引到了正事。
“綿四對外承包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不過現在綿四內部卻因為承包人選的問題跟區里較上了勁。”
李明听了這話突然心里一動。
“恁麼個情況?”
“是不是他們想內定人選?”
“你怎麼猜到的?”
楚磊驚訝的問道。
李明苦笑一下︰
“說來您可能都不信...”
李明快速的把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及從江年那里了解到的情況講了一遍。
最後補充道︰
“要不是兩人最後吵起來我也不知道那個陳春建有心承包綿四。”
“嘶...”
“這個陳春生怕是有問題呀!”
“自己的親弟弟干了這麼多丑事他能不知道?”
“最起碼從貨源上就說不過去啊!”
楚磊輕叩著餐桌說道。
“這個我不好說。”
“不過以次充好這種事可是非常影響品牌信譽的。”
楚磊听了李明這話點了點頭。
“這事我回頭要查一下。”
“不過眼下承包的事情迫在眉睫。”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我也不好出面阻止人家承包啊!”
“對了。”
楚磊說到一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陳春生給我的那份內部承包方案剛好比你提出的好了一點點。”
“我之前還沒想這麼多。”
“現在看來這是他監守自盜,把你的方案泄露出去了。”
楚磊說到這里臉色開始不好看了。
他為了解決綿四的困局沒少操心。
可現在好不容易有了辦法,對方卻想要偷偷摘桃子。
這次如果真讓陳春建把工廠承包下來。
那將來萬一出了事,不是把他也給牽連了?
“那個無所謂。”
“當初提出來不也就是為了能讓您跟上面有個交代嗎?”
李明對自己之前的方案被走漏根本沒放在心上。
“現在關鍵問題是不能讓綿四內部決定投標人選。”
“否則真保不齊會出事。”
楚磊點了點頭。
“這事我會繼續給陳春生施壓。”
“必須讓他同意公開對外招募承包人。”
“不過即便如此,後續可能也會有大麻煩。”
楚磊目光看著李明說道。
“陳春生既然敢爭取內部承包,肯定是跟廠里的其他管理達成了共識。”
“外人即使承包到手恐怕也會受到不小的阻礙。”
李明點頭道︰
“這是一定的。”
“就是不知道您能頂住多大的壓力。”
“什麼意思?”
楚磊問了一句。
“無論是誰承包下來都免不了要跟現在的管理層發生矛盾。”
“最終的局面肯定是進行人員裁撤。”
“目前雖然不清楚會有多少人受到影響。”
“但我想即便只涉及到那些領導,他們也肯定會大鬧特鬧。”
“吸...”
楚磊听了李明的話以後深深吸了口氣。
“誰敢鬧我就把誰抓起來。”
“怎麼抓?”
“人家鬧事肯定是有借口的。”
“什麼借口?”
“什麼借口也不能影響上千人的生存大計!”
綿四的規模要比綿二小不少。
“您說的這都是氣話。”
“人家自己都被裁了,還管別人死活?”
“那你說怎麼辦?”
幾句下來楚磊感覺自己沒招。
“這人吶!只要干了虧心事就怕有人問。”
“綿四領導層為什麼能夠這麼快達成共識?”
李明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
“內幕?”
“沒有證據也不好查呀?”
楚磊低頭自語著。
“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
“或者干脆只放個風聲。”
“如果剛有人接手上邊就鬧著要查,您說還有人敢冒頭嗎?”
楚磊听了這話猛然抬頭看向李明。
眼中的神色逐漸從迷茫轉向清明。
“哈哈哈哈”
“妙啊!”
“你小子這腦瓜子是怎麼長的?”
“這主意簡直太好了。”
“敲山震虎、打草驚蛇!”
“這幫人如果不干淨,那只要听到風聲就會自亂陣腳。”
“到時候沒準自己就把尾巴露出來了。”
“只要有人露出尾巴...”
楚磊說到這里看向李明。
“那風聲就可以變成雷霆了。”
李明笑眯眯的接口。
“哈哈哈”
“就這麼辦。”
楚磊輕輕一拍桌面。
不過剛說完這句突然又皺起了眉頭。
“嘶...”
“不對呀!”
李明納悶兒。
“怎麼?”
楚磊皺眉說道︰
“你的那份方案可是說要每年最少完成五百萬產值的。”
“陳春生給出的那份方案更是把產值提高到五百五十萬。”
“按照綿四現在每年虧損三百萬來粗略估算。”
“承包人未來每年至少要把效益提高上千萬。”
“這樣的條件哪有外人會接呀?”
李明听了這話笑著看向對方。
“...”
“你還能繼續往上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