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小會議室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茶香混著煙味在空氣中交織。
省委書記趙為民捏著楊進京的檔案,紙張翻動的沙沙聲格外清晰。
履歷表上密密麻麻寫著︰縣鄉鎮企業局局長正科級)、東八里莊村支書、省委黨校優秀學員......
最下面還別著張便簽,是組織部的考察意見︰"該同志在宅基地改革中首創"逆向質檢法",三百萬專項資金使用零投訴。"
"老周啊,"趙為民突然抬頭,看向分管組織的副書記,"還記得南巡講話里那句"膽子再大一點"嗎?"
周副書記正在筆記本上畫圈,鋼筆尖一頓︰"您是說......"
"甦南的吳仁寶,村支書兼縣委書記。"趙為民的手指在檔案上敲了敲,"咱們河南就不能出個楊進京?"
窗外的梧桐樹影搖晃,一片葉子啪地貼在玻璃上。
三天後,開州縣委大院炸開了鍋。
"什麼?讓個村支書當縣委副書記?"組織部副部長老馬的茶杯差點打翻,"這、這不合規矩啊!"
縣長李為民盯著紅頭文件反復確認︰"兼職不脫產?也就是說他主要還在東八里莊?這......"
"這是省委趙書記親自點的將。"新任縣委書記張建軍環視會議室,"有意見的同志,可以去省里反映。"
此刻的東八里莊卻異常平靜。楊進京蹲在新建的蔬菜大棚里,正跟周小虎研究滴灌設備。手機在兜里震了第五遍,他才不情不願地掏出來——是省委組織部的正式通知。
"楊、楊書記......"周小虎瞥見屏幕,舌頭突然打了結。
"叫啥都行。"楊進京把手機塞回兜里,順手抓起把土捻了捻,"這濕度還差點,傍晚再澆一遍。"
回村的路上,消息已經像風一樣傳開了。王鐵柱爹拎著旱煙袋守在村口,見著楊進京撲通就要跪︰"青天大老爺啊......"
"老哥!"楊進京一把扶住,"我還是我,就是多了份工。"
村委會擠滿了人,連多年不出門的劉奶奶都讓孫子攙來了。王德山不知從哪得到的消息,電話直接打到村部︰"老楊!這下咱倆平級了——我兼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呢!"
最激動的要數徐老三。這個曾經的混子如今是青年突擊隊骨干,舉著自制橫幅滿村跑︰"咱村出大官啦!"結果被楊進京一把扯下來︰"胡鬧!趕緊去磚窯幫忙,新訂單還差三十萬磚!"
夜深人靜,楊進京家的燈還亮著。王素心默默收拾著行李——丈夫明天就要去縣里報到,雖然說不脫產,可......
"素心。"楊進京突然按住她的手,"我不搬家。"
"啊?"
"縣里給我分了宿舍,但東八里莊才是根。"他摸出個牛皮紙信封,"這是工作計劃——周一三五在縣里,二四六回村,周日......"
"周日去大柳樹村找王德山是不是?"王素心突然紅了眼眶,"你當自己是鐵打的?"
楊進京笑了,從炕席下抽出張泛黃的報紙——那是三十年前他剛當村支書時的報道,標題是《知青楊進京立志改變家鄉面貌》。
"你看,我答應過的事,得做完。"
第二天縣委見面會,楊進京的"三不原則"讓全場嘩然︰不換辦公室仍在村委辦公)、不領工資補貼仍拿村支書待遇)、不參與日常事務只管鄉村振興)。
"我就干三件事。"他站在縣委會議室,身上的中山裝還沾著泥點,"第一,把城關鎮集體經濟搞活;第二,帶十個落後村脫貧;第三......"他頓了頓,"在全縣推廣"逆向質檢法",確保每一分扶貧款都花在刀刃上!"
散會後,城關鎮的干部們面面相覷。鎮長劉志強攔住楊進京︰"楊書記,您看什麼時候听匯報?"
"現在就走。"楊進京摸出自行車鑰匙,"先去你們最窮的村。"
劉志強看著那輛二八大杠,張了張嘴沒說出話。
一個月後,三個爆炸性新聞傳遍開州縣︰
一是城關鎮十八家虧損企業被楊進京打包改制,成立全州第一個"集體經濟聯合體";
二是東八里莊的"黨員積分制"在全縣推廣,懶政干部被派到村小代課;
最勁爆的是第三件——楊進京把縣委配的桑塔納賣了,錢全部投入村辦養老院,自己仍騎那輛叮當響的自行車。
"胡鬧!"地委書記在電話里訓斥張建軍,"他這個級別配車是國家規定!"
張建軍放下電話,卻看見秘書送來的最新報表——城關鎮稅收同比增長300,東八里莊又引進兩家企業,十個幫扶村全部落實產業項目......
秋收時節,趙為民突然輕車簡從來調研。在東八里莊新建的文化廣場上,他拉著楊進京和王德山拍了張合影。背景是金燦燦的麥田,遠處"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標語鮮紅奪目。
當晚的座談會上,趙為民突然問︰"楊進京同志,如果讓你在全省推廣經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全場屏息。楊進京搓了搓手上的老繭︰"就一條——有些同志總覺得,帽子比老百姓重要。"
會議室落針可聞。趙為民沉默良久,突然摘下眼鏡擦了擦︰"這句話,應該寫在省委黨校的牆上。"
散會時,秘書匆匆跑來︰"楊書記,中組部的調研通知!點名要了解"一肩挑三職"的改革探索!"
楊進京望向窗外,夕陽正沉入麥浪。他想起早上王素心的抱怨,說菜園子的籬笆該修了;想起周小虎匯報的新校舍進度;想起劉奶奶特意送來的虎頭鞋——老人說,等著看他去北京見大領導呢......
喜歡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請大家收藏︰()年代逆襲︰癱瘓老爹重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