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刻鐘後,王夫人滿意地放下名冊和筆,“你做得很好,該賞。”
說罷,拿出二兩碎銀賞給了金釧。
金釧欣然接過︰“多謝夫人。”
王夫人又問金釧︰“那邢夫人的名冊可屬實?”
“回夫人,大夫人送來的名冊人選家世確實屬實。”
金釧說到這里,頓了頓,接著她臉上浮現出一絲憤怒,氣道︰
“不過大部分人選本人都是無能之輩,只靠著父輩余蔭過活。大夫人還真是陰險,故意拿這些人來膈應我們。”
王夫人微微眯起眼楮,眼神中閃過一絲冷意,說道︰“行了,我知道了。”
“你把這名冊拿下去,里面我精心挑選了五個人。”
“你且重新整理一下,再將畫像一並帶上,送到大小姐那兒去,讓她從中擇選一位吧。”
說完,她揮了揮手,示意金釧將名冊取走退下。
“是。”
待金釧離開後,房間內的王夫人獨自坐在榻上,目光幽冷,低聲喃喃自語︰
“邢夫人,這個暗虧我暫且吃下,別以為就這麼算了。咱們走著瞧,日後定有你好受的。”
窗外,微風輕輕吹動著樹枝,似也在為這府中的暗流涌動而嘆息。
這邊,金釧回到房間整理好王夫人選定的人選後,便帶著一名丫鬟,朝著大小姐賈元春所居的春暉閣走去。
彼時,春暉閣前廳,賈元春正端坐在書案旁,看著捧在手中的書本,神情專注而寧靜。
抱琴則靜靜地侍奉在一旁,時而輕輕為賈元春斟上一盞香茗,時而輕輕整理一下周圍的物件。
忽地,房門外傳來一陣輕盈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丫鬟快步走進來,恭敬地說道︰
“小姐,夫人的大丫鬟金釧姐來了。”
抱琴微微側身,湊近賈元春,壓低聲音說道︰
“小姐,想來是給您送大姑爺的人選來了。”
賈元春輕輕點了點頭,將手中的書緩緩放到書案上,起身對著丫鬟說道︰
“讓她進來吧。”
隨後,她蓮步輕移,走到房中主位上優雅坐下。
抱琴連忙跟了過去,靜靜地站在賈元春身側。
沒過多久,金釧便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一個抱著畫卷的丫鬟。
“大小姐。”金釧盈盈福身,恭敬地行禮。
後面的丫鬟同樣跟著一福。
賈元春微笑頷首,輕聲問道︰“金釧,娘親讓你來找我,所為何事呀?”
金釧恭聲道︰“夫人讓奴婢送來大姑爺的人選名冊和畫像,供姑娘細細參選。”
賈元春神色平靜︰“哦,你且放這兒吧,我稍後便看。”
“是。”
隨後,金釧和身後的丫鬟一同將名冊和畫像輕輕放在桌上,再次向賈元春禮別,而後緩緩退出了房間。
待她們二人離開,抱琴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快步走到桌前,伸手拿起名冊,轉身遞到賈元春面前,說道︰
“小姐,快看看夫人都為您選了什麼人。”
賈元春卻並未接過名冊,只是輕輕搖了搖頭,神色淡然地說道︰
“娘親選的,自都是極好的,你幫我隨便選一個吧。”
言罷,她起身款步走回書案前坐下,重新拿起那本書籍。
“小姐,即便再好,您也得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呀,怎能讓我幫您選呢?這可是關系到您以後的幸福。”
抱琴趕忙跟了上去,苦口婆心的勸解。
賈元春抬起頭,看著她那急切的模樣,不禁笑道︰
“我都沒見過這些人,又何談喜歡不喜歡,在我看來,都差不多。”
抱琴可不會放棄,再次將名冊遞到賈元春面前,撒嬌央求道︰
“小姐,您就看看嘛,說不定這里面就有您中意的人呢。”
“好吧好吧,真拿你沒辦法,我看還不行嗎。”
看著抱琴那執拗又可愛的模樣,賈元春無奈放下手中的書,接過名冊。
“嘻嘻,那小姐您慢慢看,我去把畫像拿過來。”
抱琴頓時喜笑顏開,歡快地轉身,走向之前那邊的桌子。
待她抱著畫卷回來,賈元春已在看名冊。
她並未打擾,只是靜靜地立在一旁,嘴角含笑,目光溫柔地落在自家小姐身上。
半盞茶的工夫過去,賈元春輕輕合上名冊,剛一抬頭,便見抱琴滿臉期待地看著自己。
“小姐,您可算看完了,怎麼樣,可有特別合適的?”
賈元春將名冊輕輕放下,神色平靜︰“都挺合適的,就選……”
然而,她話還未說完,便被看出苗頭的抱琴打斷︰
“小姐先別急著決定,還有畫像沒看呢,說不定您能挑到一個合眼緣的。”
抱琴心中暗暗嘆息,自夫人開始為小姐挑選夫婿以來,小姐便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對未來夫君的要求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
可她不能如此,她要為小姐以後的幸福著想。
她一邊想著,一邊將抱著的畫卷全部放在書案上。
隨後拿起其中一幅,一只手抓著卷軸,另一只手緩緩展開畫卷。
只見畫卷之上,繪著一位年輕郎君的畫像,風度翩翩,右側上書 “陸峰” 二字。
她掃了一眼,長得還算俊朗,隨即將畫像豎在身前,笑著說道︰
“小姐,您看這陸峰,如何?”
“嗯。”
賈元春微微抬眸,目光在畫卷上輕輕一掃,只是輕輕應了一聲,便再無下文。
抱琴見狀,心中有些失落,趕忙說道︰“小姐,咱們再看看下一個。”
接著,她又一連打開了四張畫卷,每打開一幅,都滿心期待地看向賈元春。
然而,賈元春的反應始終平淡,不是“嗯”,便是“哦”,這讓抱琴不禁有些氣餒。
“小姐,最後只剩下一張了,您就多評價幾句吧。”
賈元春听後微微一怔,名冊上明明只有五個人選,怎會多出一張畫卷?
她心中呀然,剛才抱琴展開的五張畫卷也與名冊上的人選一一對應,這多出來的畫卷會是誰呢?
難道是娘親另有安排?她張了張嘴,剛想詢問抱琴,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
罷了,多一個便多一個吧,許是娘親一時疏忽,忘記寫在名冊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