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時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大食堂的餐桌上,照亮了豐盛的飯菜。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能享受到同樣的待遇。這次,食堂真的是按照人頭來打飯的,每個人都能得到兩塊香噴噴的把子肉、一勺美味的鹵下水,還有一份清新可口的野菜湯。而那三合面饅頭更是管夠,讓人們可以盡情品嘗。
    由于吃飯的人實在太多,肉和鹵下水的供應量有限,所以打菜師傅需要嚴格控制每份的量。但其他的食物,如野菜湯和饅頭,則完全放開供應,大家可以盡情享用。
    望著大食堂里人頭攢動、喧鬧嘈雜的場面,葉征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這些人都是他的父老鄉親,他深知他們曾經經歷過的饑餓和困苦。如今,能夠讓他們少挨一頓餓,多吃一頓飽飯,葉征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似乎也輕了一些。
    有了這批豬羊,明天自己倒是不用再去運糧了,村里人可以給上邊交些豬羊,換回來糧食了,不過這換回來的糧食誰知道能支持多久?畢竟這缺糧是全國性的,不是哪個區域缺糧。要是區域性缺糧,哪里還有那麼多麻煩?葉征胡思亂想著。
    老家出去的一千多人,誰知道到時候回來的能有幾個?自己幾個是運氣好,活了下來,別人呢?也有這麼好運氣?不對!原身運氣也不好,死了,要不是自己穿越過來,哪里還有葉征兄妹了?
    望著大場上的父老鄉親,葉征心中涌起無盡感慨,眾人皆是面容憔悴、面色發黃,許多孩子更是肚子脹鼓鼓的。葉征的穿著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格格不入。眾人皆身著破爛衣裳,身上補丁疊補丁,宛如電視劇中的丐幫一般。若將這群人置于丐幫之中,想必個個都至少是那八代、九代的弟子長老之類的人物。葉征身上雖說也有補丁,但那是徐珍卿故意縫上去的,就是為了看起來和周圍的人差不多。這年代你一普通家庭出身得孩子,身上要是沒幾個補丁,那絕對是個另類。
    “黑小哥,叫幾個人,咱們到河邊看看。”吃過午飯,葉征喊住了陳勇。
    陳勇一听,想到了京城的護城河,那里可以釣魚,沒道理這邊不行啊。
    陳勇說道︰“好的,你等我一會。”
    陳勇叫了幾個人,都是十四五歲的。幾個人,一起往河邊走去。
    在村子的西邊,大約兩里多遠的地方,有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這里,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而過,突然分了個叉,主流河道繼續向東奔騰而去,而分叉河道則如同一支分流,緩緩地流向東南方向。然後,在下游兩里的地方,它又巧妙地轉向東北,最終與主流匯合,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小島。
    這個小島被主流和叉流緊緊地環繞著,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設計的一座堡壘。小島的地勢比河面高出兩三米,宛如一座小小的山丘,靜靜地矗立在河中央。平日里,大河和分流都流淌著清澈的河水,即使在干旱較為嚴重的時候,小河里的水雖然不再流動,但也不會干涸,而是匯聚成一個寧靜的小湖泊。
    然而,當發大水的季節來臨時,情況就變得有些不同了。一般來說,七八月份左右是黃河容易泛濫的時期,洪水如猛獸般洶涌而來。這時,整個小島有時會被滔滔河水淹沒,仿佛被大自然的力量吞噬。
    不過,聰明的村民們並沒有讓這片土地閑置。他們充分利用了小島的特點,將其開發成了一片肥沃的農田。通常情況下,這里種植著小麥和西瓜。小麥的種植時間是在寒露季節,經過漫長的冬季和春季的生長,到了芒種前後便可以收割。而西瓜的種植則相對較早,大約在清明前後就已經種下。
    這樣的種植安排,巧妙地避開了黃河發大水的高峰期,使得農作物能夠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生長。
    有時候也會人為的擴大或者縮小小河的進出口。這條小河被村民們利用到了極致。
    現在整個小島上都被種上了麥子,這里的麥子情況相對別的地方要好上不少,畢竟周邊都被黃河包圍著。
    葉征沿著小河邊走了一圈,問道︰“黑小哥,咱們村里有沒有漁網?”
    陳勇看了看大河又看了看小河,“小征,你是說把小河兩頭堵上,再中間拉網?”
    葉征點點頭說道︰“對,就是從兩頭往中間拉網,我感覺這里邊肯定有魚,魚還不會少。”
    陳勇說道︰“這地方確實適合拉網,不過咱們村里可沒有那種網,咱們村里只有那種抄網,別的也沒有。”
    葉征說道︰“算了,回去問問支書爺爺吧。咱們再看看別的。”
    小河下游和大河交匯處,水勢平緩,這里被村民用了幾根圓木並在一起當作了小橋。
    葉征幾個踩著圓木小橋到了河中心的小島上。
    這里的麥子長勢還可以,比起別的地方的麥子,多了一份生機,現在還沒到驚蟄,麥苗並不高,只有一扎左右的高度,這里確實適合小麥的生長。
    葉征在小島上轉了一圈,小島呈半月型,最寬的地方也不過只有不到區區50米,面積還不到50畝,這對整個八家莊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回到了村口,葉征走了四處看了看地勢。
    八家莊的土地距離河邊並不遠,但是,地勢的落差太大了,最小的落差也在20米以上,更不要說越往南邊地勢落差越大,建排灌站的話,中間肯定需要中轉站的,沒有中轉站,排灌站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葉征在心里想著用什麼辦法,把拖拉機換回來,最好是能換幾台柴油發動機,這樣的話就能把排灌站給建起來並利用起來。
    一路上葉征都在思考問題,不知不覺就回到了自家院子。
    “小征,想什麼呢?這麼入神。”老太太問道。
    葉征皺起眉頭,若有所思地說︰“老姑,我在想啊,咱們為啥不想辦法把河里的魚撈出來呢?”
    老太太嘆了口氣,無奈地回答道︰“娃啊,不是我們不想辦法去撈魚,而是實在沒有什麼好辦法啊。你看看,就那幾個小撈網,能撈多少魚呢?而且要撈魚還得下水,這大冷的天,下水可是很容易生病的喲。咱們本來就吃不飽,要是再生個病,那可就更難活啦,說不定連命都沒了呢。去年冬天,楊家村的就組織人手下過河,魚是沒撈上來多少,就是人病倒了幾個,到現在都還在家里躺著呢,還沒好利索。有個病重的,差點就沒了。”
    “生病了趕緊看病啊,不能一直躺著啊。”
    “沒錢啊,去不了衛生院,就說那個病重的,還是他們全村人給湊的錢才救了回來的,就這後續治療的錢也是不夠。”
    葉征明白了,其實還是缺營養,要是有營養有油水,這病連藥都不用吃,直接就能好了。現在這年頭缺營養,有個頭疼腦熱的有時候都能要了命。
    今天公社和縣里可是非常熱鬧,隔壁的公社青山公社由于臨近下河公社,昨天也有人參與逮豬逮羊的活動,今天一大早就上報給公社和縣里了,縣里一早就等著下河公社來人黑匯報了,甚至一個副縣長還親自帶人來下河公社了。
    下河公社是距離縣城最遠的公社,等副縣長到達南村公社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
    下河公社距離縣城100多里,一路上全是山,路非常難走,有的地方吉普車都不好通過,現在正在修建的公路叫做南垣公路,起點是縣城,終點是山西的垣曲縣城,中間就是南村公社,這是連接縣城和山西的公路,到了南村公社,再一路向東才能到達下河公社。
    副縣長一行雖說開著吉普車,一路到達下河公社的時候,也是已經快傍晚了。
    到了下河公社,一打听, !這事公社已經讓人統計過上報縣城了,他們雙方的人由于走的不是一條路,沒踫面。
    既然副縣長已經到了下河公社,那也不能白來啊。
    副縣長深思熟慮後,充分考慮到縣里目前的實際狀況,最終決定同意下河公社上交豬羊。作為交換條件,縣里將撥出一批糧食給下河公社,而剩余部分則以錢票的形式進行結算。
    然而,關于具體要撥多少糧食,副縣長卻不敢擅自做主。畢竟這關系到全縣的糧食儲備和分配問題,必須謹慎對待。他深知,這樣的決策需要與各個部門的領導共同商議,尤其是國庫和地方庫的負責人。
    目前,縣里的大部分糧食都集中存放在國庫,只有少部分存放在地方庫。可以說,沒有國庫和地方庫領導的同意,即使是縣委書記也難以調動哪怕一顆糧食。因此,副縣長必須回去與這些關鍵人物進行深入討論,權衡各種因素,以確保糧食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與此同時,下河公社的領導以及各大隊的相關人員也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最終的結果。他們迫切希望能夠得到足夠的糧食,以滿足公社和大隊的需求。
    公社書記這次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回!要知道,他們這里地處偏遠,道路崎嶇難行,縣領導們很少會到這邊來視察工作。就算偶爾有領導下來,往往也只是到了南村公社就折返了,根本不會再往他們這里多走一步。
    更讓人無奈的是,他們公社有時候要開會,還得大老遠地跑到南村公社去。這可真是讓人心里憋著一股氣啊!
    公社的領導們也不是沒發過脾氣,大家都覺得同樣都是公社,憑什麼縣領導開會都要讓自己跑到人家公社去?這不是明擺著看不起自己公社嗎?
    不過,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也不能全怪縣領導。畢竟,馬瘦毛長,人窮志短,誰讓自己公社太窮了呢?連一條像樣的沙石路都修不起,領導們自然不願意多費周折到這里來。
    村支書張立根和大隊長李德鄰下午被叫去公社開會了,晚飯的時候剛回來要開村民大會。
    吃飯的時候老支書張立根說道︰“等下吃完飯都先別回家,咱們開個大會。”
    會上李德鄰說了一下副縣長的決定之後,然後說道︰“現在讓會計劉華民給大家通報一下統計的結果。”
    劉華民說道︰“經過今天挨家挨戶的統計,咱們村里一共抓了三千二百二十一頭豬,羊稍微多點,羊四千六百九十七只,不算今天咱們已經宰殺的兩頭豬和七只羊。不過今天咱們上報的數量還不到一半,上報的是一千三百頭豬,一千九百只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葉征一听,呵呵,老百姓也有老百姓的智慧,他是真怕村里這些干部頭腦一熱全部上報,誰知人家比自己考慮的還周全,上報的數量連一半都沒有。
    李德鄰一臉嚴肅地說道︰“前幾年虛報糧食產量的時候,大家都是拼命往高了報,結果呢?咱們可是吃了大虧啊!所以這次咱們一定要吸取教訓,盡量往低了報。”
    他頓了頓,接著說︰“之所以報這麼多,其實我和支書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昨天咱們村逮豬逮羊的時候,這里可是咱們村的主場啊,大家都看到了,咱們逮的確實多。要是報得太低,那咱們留的太多,容易惹人眼紅;可要是報得太多,也不行啊。所以這個數字剛剛好,比別的大隊都稍微多那麼一點點,但又沒有多到太離譜的程度。”
    李德鄰環視了一下四周,繼續說道︰“明天,咱們就得把上報的這個數量交上去了,這樣才能換回咱們急需的糧食。大家今晚回去都早點睡覺,養足精神,明天可得早起啊!”
    就在這時,人群中突然有人高聲問道︰“村長啊,明天到底是全村人都出動呢,還是只讓青壯們去啊?”
    李德鄰站在眾人面前,他清了清嗓子,大聲回答道︰“大家听好了啊!明天要送的豬羊數量可不少呢,所以這次不限制人數啦!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你們願意去,都可以一起去!而且啊,縣里這次還特意說了,這次去縣城不需要介紹信哦!所以呢,如果你們當中有人想去縣城逛逛的話,這次可真是個好機會,可以順便去溜達溜達!”
    村民們一听,頓時興奮起來。他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有人喊道︰“真的嗎?那可太好了!”還有人說︰“我早就想去縣城看看了,這次終于有機會啦!”
    大家都覺得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既能幫忙送豬羊,又能去縣城逛逛,一舉兩得啊!于是,村民們毫不猶豫地一哄而散,紛紛回家準備去了……
    喜歡大夢60年請大家收藏︰()大夢6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