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開學季,今天是何雨水和葉琳琳開學的日子,也是葉勛,陳燕和葉靈入學的日子。葉琳琳因為需要轉學,今天並沒有去學校。
徐珍卿帶著幾個小家伙和何雨水一起去了學校。
最開心的當然是葉靈了,別看葉靈最小,可這小家伙上學的勁頭比葉勛還足,背上了小書包,也不讓葉征背了,自己一路上蹦蹦跳跳的。
和其他小孩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別的孩子都對上學充滿了抵觸情緒,甚至需要家長用打罵的方式才能勉強送去學校。然而,葉靈卻與眾不同,她是自己主動要求去學校的。
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葉征告訴了她一個有趣的事情︰如果她今年能夠學會20以內的數字,那麼葉琳琳她們在打牌的時候就會帶上她一起玩。這個小小的承諾對于葉靈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誘惑。
葉靈對于和葉琳琳她們一起玩耍充滿了期待,因此她非常渴望能夠學會這些數字。這種自我驅動力使得她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願意主動去學校接受教育。
葉征對于小孩子學打牌的態度是不鼓勵也不反對,畢竟也算是益智類游戲。
一早葉征就和陳勇到護城河釣了一百多斤的魚,這是準備帶去學校,當葉勛他們的口糧的。
到了校門口,校長魏敏早就等著了。徐珍卿和魏敏打了個招呼,就把葉勛幾個介紹了一遍,何雨水是初中部的,自己找班主任報名去了。
魏敏領著一行人到了辦公室,親自給葉勛,陳燕,葉靈辦了入學手續,由于提前說好了用魚代替學費和口糧,葉征也把帶來的一百多斤魚,交給了魏敏。
“魏老師,這魚就交給您了,需要魚您就讓葉勛給我帶個話,到時候我給您送來。”葉征說道。
魏敏面帶微笑地說道︰“行啊,那我可就真的不客氣啦!我們學校的伙食確實不怎麼樣,你這可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啊!我在這里代表學校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謝!”
接著,魏敏開始給三個小家伙安排班級。她稍作思考後,決定將他們都安排在同一個班級——一一班。對于葉靈這個孩子,魏敏特別提到,由于她年紀還小,可以把在學校的時光當作玩耍,只要不擾亂課堂紀律就好。魏敏表示對葉靈不會有太嚴格的要求,如果今年的學習情況不理想,還可以選擇復讀一年。
徐珍卿听了魏敏的安排,連連點頭表示感謝,並說道︰“那就麻煩魏老師多多費心照顧啦!要是孩子們有不听話的地方,該教育就教育,千萬不要客氣。如果遇到什麼問題解決不了,或者孩子受了欺負,一定要及時告訴我。”
葉征是不擔心這幾個小家伙受欺負的,同齡的孩子,不被葉勛欺負就不錯了。
看著葉勛他們被帶進教室,葉征吐了口氣,總算是了卻一件心事,弟弟妹妹入學了,他總算是給了原身一個交代。
看著安安靜靜的坐在教室里的弟弟妹妹,葉征也放心了,別的孩子第一次進教室都是哭的不行,誰哄都不好使,可看弟弟妹妹的樣子,哪里有不樂意的樣子?
徐珍卿抬頭看了看天,覺得時間夠用,對葉琳琳說道︰“走吧,琳琳,咱們給你辦轉學去!”
今天由于孩子們開學,徐珍卿請了一天假。
在這個時代,辦理轉學手續相對來說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與現代社會相比,轉學所需的材料和流程都要簡潔許多。
通常情況下,學生只需要從之前就讀的學校獲得一份轉學證明即可。這份證明的主要作用是證實該學生確實曾在該校就讀,包括所在年級以及平時的表現等信息。
這份轉學證明的形式與後世的學生檔案有些相似,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區別。後世的學生檔案往往是經過格式化處理的電子文檔,而在這個年代,所有的轉學證明都是由人工手寫完成的。
這種手寫的轉學證明雖然可能在格式和規範上不如後世的電子檔案那麼統一,但卻更具有人情味和歷史感。每一份轉學證明都像是一件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上面的字跡或許不夠工整,但卻充滿了當時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和評價。
到了工人子弟學校,手續辦的也比較順利,工人子弟學校這種情況太普遍了。轉進轉出的,學校不會故意刁難。大家都是革命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家長都搬走了,學生能不跟著轉學嗎??
下午放學時,葉征和陳勇等在了小學門口,他們是來接弟弟妹妹放學的。
接到了弟弟妹妹,葉征問道︰“怎麼樣?今天在學校都學了什麼?能學會不?”
葉勛說道︰“哥,今天學的東西,你都已經教過了,我們今天就教了三個聲母,也太簡單了。”
葉靈說道︰“哥哥,我也早就會了,今天老師還夸我寫得好。”
陳燕說道︰“我在老家上過兩年的,這次又從頭開始學,感覺好簡單啊。”
葉征說道︰“二妮姐,要不找魏老師說說你的情況,給你跳個級?直接上三年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燕說道︰“那還是不用了,就這樣也挺好的,我還能看著葉靈。”
葉征想了想,算了,等他們完小畢業,就要刮大風了,到時候能不能接著上學還兩說呢,只希望他們都能打好基礎,看機會吧。
葉征問葉靈︰“靈靈,你今天在廠里課堂上打瞌睡了嗎?”
葉靈嘰嘰喳喳的說道︰“哥哥,今天我沒打瞌睡,我們班上的金彩霞老是打瞌睡,她就是這樣打瞌睡的。”一邊說著,一邊做著動作,那滑稽的樣子把葉征都給逗笑了。
看著妹妹越來越開朗起來,葉征也是很高興的。
………
95號院雖說開過大會了,可也沒有消停。這不賈張氏就盯上了何雨水的耳房,這個耳房挨著易中海的東廂房,雖說不大,但也有20來個平方,比起賈家分的一間西廂房也就小了十多個平方,兩個人居住還是沒問題的。
賈張氏就找上易中海,想讓易中海做說客,給傻柱說一下讓何雨水讓出耳房,賈張氏都想好了,把耳房要過來自己呆著棒梗過去住,西廂房就讓賈東旭和秦淮茹小當住,小當現在才三歲,啥都不懂,賈張氏可不願意帶她。
易中海知道賈家住房緊張,那這年頭誰家的住房不緊張?就說閆阜貴家吧,一家六口還不是都擠在前院的西廂房?那面積也不大,不到60個平方。
要說當時的住房分配政策,賈家的住房面積並不小,很多家庭,人均面積不足4平米。這是對京城來說的,但是要是放在95號院看,賈家房子確實不夠用,祖孫三代擠在一間廂房里。
易中海想了想說道︰“老嫂子,你家的住房確實緊張,這棒梗看著也是一年一年大了,是該考慮房子的事情了。何雨水這個小丫頭遲早是要嫁人的,等雨水嫁人了,這房子也就空出來了,要不你再等兩年?”
賈張氏說道︰“老易,既然雨水那個賠錢貨遲早要嫁人,那就不能讓她早點把房子讓出來?再說了,雨水除了放假在家待幾天,大部分時間也都在學校,不行就讓她搬到傻柱那個屋去住唄,反正她又不長住。傻柱比較听你的話,你還是跟傻柱說說吧。”
易中海說道︰“老嫂子,你先回去,我找機會給傻柱說說,放心吧,傻柱肯定會同意的。”
賈張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復,心滿意足的走了。
回到賈家,賈張氏的腦瓜子就又開始轉動了。
何雨水那賠錢貨今年16了,過兩年就可以嫁人了,這院里知道情況的可不少啊。前院老閆家,後院老劉家,都是仨小子,恐怕他們也都在盯著何雨水的房子呢,不行,可不能讓別人搶了先,我得先佔住了。這樣,誰也搶不走了。我可真是個大聰明!賈張氏給自己暗暗的點了個贊!
想做就做,賈張氏開始收拾東西,先是把自己的鋪蓋給隨意的一卷,就到了雨水的耳房。
雨水的耳房里東西也不多,就一張小桌子,一張凳子,一些書,還有床上的鋪蓋,別的也沒什麼了。桌子,凳子賈張氏給留下了,床上的鋪蓋和那些書都被賈張氏直接送到了傻柱的屋里,就那樣胡亂的堆在了堂屋的地上。
秦淮茹看到賈張氏來回的進進出出,問道︰“媽,你這忙啥呢?我看你不停的進出。”
賈張氏興奮說道︰“我在搬家呢,以後這房子就留給你和東旭了。”
秦淮茹疑惑的說道︰“媽,東旭又分房子了?分到哪了?”
賈張氏說道︰“什麼東旭又分房子了?是雨水那個賠錢貨的房子,易中海那個老絕戶答應了讓咱倆住。”
秦淮茹問道︰“那傻柱和雨水同意了?”
賈張氏滿不在乎的說道︰“不同意,他們憑什麼不同意,易中海都答應了,他們敢不同意?”
說完也不再理會秦淮茹,繼續自己的搬家大業。
院子里很多沒上班的人看到賈張氏這樣,也有人好奇的問了一嘴,只要有人問,賈張氏都會說是易中海答應把雨水的房子讓她家住了。
這是要坐實了,易中海同意讓搬家的事情。
這麼一看賈張氏確實有點小聰明。
賈張氏一直以來都對易中海持有輕視的態度,在她的眼中,易中海不過是一個沒有後代的“絕戶”而已。對于這樣的人,賈張氏認為他們最關心的自然就是養老問題了。
而易中海收賈東旭為徒這件事,在賈張氏看來,其目的再明顯不過了——就是為了讓賈東旭將來為他養老送終。畢竟,易中海自己沒有孩子,需要有人在他年老體弱時照顧他。
既然易中海有這樣的想法,那麼賈家這邊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心里很清楚,易中海作為廠里的八級鉗工,不僅技術精湛,而且在廠里還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力。如果能和易中海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對賈家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
于是,賈家便順水推舟,存了利用易中海的心思。他們覺得,只要賈東旭能夠好好跟著易中海學習手藝,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鉗工,那麼賈家就可以通過賈東旭與易中海保持緊密的聯系,從而獲得更多的利益和好處。
這樣一來,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事情不就變得簡單多了嘛。
易中海就如同那被賈家驅使的騾子一般,賈家將那拉磨的套子套在了他的身上。無論這騾子是否願意拉磨,那套子已然套上,它是否拉磨便已由不得易中海自己做主了。而那“賈東旭給養老”的承諾,就如同掛在套子前的胡蘿卜一般,讓易中海為了得到這顆“胡蘿卜”而不得不乖乖地拉磨。
賈張氏不僅如此設想,更是如此付諸實踐。自從易中海當上一大爺以來,他便一直在為賈家收拾爛攤子。賈家可謂是麻煩不斷,每隔兩三天就會惹出一些事端來。而每當賈家捅出簍子時,易中海總是會在事後采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他會賠禮道歉,有時則會打壓那些對賈家不利的人。當然,易中海在處理這些事情時,也少不了運用道德綁架的手段來壓制院子里的其他人。最終,賈張氏惹出的那些麻煩事,往往就這樣被易中海輕而易舉地擺平了。
喜歡大夢60年請大家收藏︰()大夢60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