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郊,新落成的“雪絨一號菌種供應中心”矗立在初秋的陽光下。紅磚灰瓦的兩層小樓,窗明幾淨,旁邊是更寬敞、規劃齊整的菌種生產車間和庫房。嶄新的牌匾上,“雪絨一號”幾個大字遒勁有力,無聲地宣告著這里將成為全縣食用菌產業的心髒。
錢勝站在中心門口,看著進進出出、穿著嶄新白大褂的工作人員,心中感慨萬千。短短幾個月,從大壩子村那間簡陋的自建實驗室,到眼前這座初具規模的縣級菌種中心,變化翻天覆地。他身上的擔子,也從帶領一個生產隊,變成了推動全縣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
作為菌種中心主任兼技術總指導,同時掛著“縣革委會副主任掛職)”的頭餃,錢勝的辦公室設在二樓。辦公室不大,但整潔明亮,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一個文件櫃,牆上掛著一幅全縣行政區劃圖。
此刻,錢勝正坐在辦公桌後,眉頭微蹙地看著桌上攤開的幾份文件。一份是各公社上報的“雪絨菇”推廣意向書,需求數量遠超中心目前的產能預估;另一份是縣農業局轉來的,省農科院張研究員的來信,信中除了祝賀,也委婉地提醒大規模菌種生產中可能遇到的技術瓶頸和風險;還有一份,是中心新招聘的技術員名單和履歷——人員來自全縣各地,背景、能力、想法各異。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請進。”
進來的是李衛國。他如今被縣里明確指派,常駐菌種中心,負責協調保障和部分行政事務。他臉上帶著慣有的爽朗笑容,但眼神里也有一絲憂慮。
“錢主任,忙呢?”李衛國拉過一把椅子坐下,“各公社催菌種的電報和電話都快把總機打爆了!都等著咱們的‘雪絨一號’救命呢!可咱們這產能…還有新來的那幫技術員,磨合也需要時間啊。”
錢勝揉了揉眉心︰“是啊,李干事。需求井噴是好事,但步子邁得太快容易摔跤。張研究員的提醒很及時。‘雪絨一號’在大壩子村小規模生產沒問題,但大規模擴繁,無菌保障、菌種活力、批次穩定性…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砸了招牌,毀了全縣推廣的大計。”
他拿起那份技術員名單︰“人,是關鍵。光有熱情不夠,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和絕對的責任心。特別是無菌操作意識,必須刻進骨子里。”
“這我明白。”李衛國點頭,“所以招聘的時候,都是按你定的高標準,優中選優。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我听說,城關公社來的那個小孫,農校畢業的,技術是不錯,但有點傲氣,不太服管,覺得咱們這土辦法不夠‘科學’。”
錢勝眼神微凝。技術分歧和管理磨合,是他預料中的挑戰。“技術是服務于生產的,不是用來擺架子的。‘雪絨一號’的成功,恰恰證明了我們這套結合了科學原理和本地實踐的‘土辦法’是行之有效的。當然,也要與時俱進,吸收更先進的技術。下午安排一次全體技術員會議,我親自講。”
“好!”李衛國應道,“對了,還有件事。大壩子村那邊,周隊長和吳隊長來了,在樓下會客室等著呢。桂花、春梅她們幾個也跟著一起來了,說是…來看看咱們這大本營,順便送點新收的花生。”
錢勝眼中閃過一絲暖意。大壩子村,是他的根。“快請他們上來!”
不一會兒,周振武、吳大剛、桂花嫂、春梅嫂、建國、石頭一行人便涌進了辦公室。看著窗明幾淨的辦公室和外面氣派的中心大樓,桂花嫂她們嘖嘖稱奇,眼中充滿了自豪。
“錢主任!這地方真氣派!”周振武嗓門洪亮,帶著由衷的驕傲,“咱們大壩子村出來的人,就是不一樣!”
“大隊長,吳叔,桂花嫂…快坐!”錢勝笑著招呼,親自給他們倒水,“家里都還好吧?蘑菇房那邊?”
“好著呢!”吳大剛搶著說,“按你留下的章程,桂花她們管得井井有條!新一茬‘雪絨一號’長得比之前還好!就是…就是大家伙兒都想你了!”
桂花嫂也接口道︰“是啊,錢技術員…哦不,錢主任!大家伙兒都說,沒有你,就沒有咱們村今天的好日子!這次來,一是看看你這新地方,二是…大家湊了點花生、雞蛋,還有桂香嫂子納的幾雙鞋墊,給你送來…”說著,她把一個沉甸甸的布包放在桌上,臉上帶著樸實的笑容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局促。
錢勝看著那飽含深情的布包,心中暖流涌動。他拿起一雙厚實的千層底布鞋墊,針腳細密,納得結結實實。“謝謝大家!這鞋墊,我一定穿!桂花嫂,春梅嫂,建國,石頭,你們現在可都是技術骨干了,是大壩子村的頂梁柱!蘑菇房管好了,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他頓了頓,語氣鄭重︰“中心這邊,攤子大了,挑戰也多。你們在大壩子村積累的經驗,非常寶貴。以後中心遇到技術難題,可能還要請你們這些‘元老’過來支援,或者派人去你們那里學習呢!”
“沒問題!”桂花嫂挺起胸脯,信心十足,“錢主任你一句話,我們隨叫隨到!”
“對!需要人,我們大壩子村全力支持!”周振武和吳大剛也拍著胸脯保證。
送走了滿載著鄉親們情誼的周振武一行,錢勝心中的浮躁沉澱了不少。那份來自土地的、最質樸的信任和支持,是他面對新挑戰時最堅實的後盾。
下午的技術員全體會議,在中心的小會議室舉行。十幾名年輕的技術員濟濟一堂,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錢勝身上。有好奇,有敬佩,也有像李衛國提到的城關公社孫技術員那樣,眼神中帶著審視和一絲不服。
錢勝沒有長篇大論。他開門見山,拿起一支“雪絨一號”的原種試管,展示給眾人。
“諸位,‘雪絨一號’不是實驗室里精心呵護的嬌花。”錢勝的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它是從大壩子村的泥土里長出來的,是在無數次失敗和摸索中誕生的,是在沒有高級設備的情況下,靠嚴格的規程、絕對的細心和無數次實踐總結出來的‘土辦法’守護住的。”
他環視眾人︰“中心的任務,不是搞高精尖的研究,而是穩定、高效地生產出大批量、高品質、符合標準的‘雪絨一號’菌種,送到全縣每一個生產隊,讓更多的鄉親能靠它過上好日子!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無菌操作刻進骨子里,把規程執行到每一個動作,把責任落實到每一支試管!任何一點疏忽、任何一點‘差不多就行’的思想,都可能讓一個生產隊幾個月的努力白費,毀掉鄉親們對‘雪絨菇’的信任!”
他目光特意在孫技術員臉上停頓了一下︰“技術,沒有高低貴賤。能把最基礎的操作做到極致,能在現有條件下保證最高的成功率和穩定性,就是最大的本事!也是最‘科學’的態度!”
錢勝的話,如同重錘,敲在每個人心上。孫技術員臉上的那點傲氣漸漸褪去,若有所思。
“從今天起,中心實行最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獎懲制度。”錢勝語氣不容置疑,“每一批培養基配制、滅菌、接種、培養,都必須有詳實的記錄和責任人簽名!定期進行無菌操作考核!發現違規操作,一次警告,二次扣工資,三次清退!同時,設立‘質量標兵’獎,對連續無差錯、菌種活力高的班組和個人,重獎!”
會議結束後,錢勝親自帶著所有技術員,進入剛剛調試好的菌種生產車間。他穿上白大褂,戴上口罩帽子,一絲不苟地進行消毒,然後站在嶄新的超淨工作台前,親自演示第一代“中心版”“雪絨一號”原種的無菌接種。
他的動作比在大壩子村時更加沉穩、更加精準,帶著一種經過千錘百煉後的返璞歸真。每一個步驟,都伴隨著清晰的講解和關鍵點的強調。掛機面板【種蘑菇 v10】的境界加持下,他對整個流程的理解和控制達到了化境,每一個細微的操作都蘊含著對菌絲生長的深刻理解。
技術員們屏息凝神地看著,再沒有一絲輕視。連孫技術員也看得目不轉楮,眼中漸漸流露出真正的敬佩。他意識到,這位年輕的主任,手上的功夫和對技術的理解,遠比他想象的深得多。
夜幕降臨,喧囂了一天的菌種中心漸漸安靜下來。錢勝獨自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外面新安裝的、散發著柔和光芒的路燈。
新的起點,新的挑戰。菌種中心的機器已經轟鳴起來,全縣推廣的巨輪開始轉動。前方的路,有產能的壓力,有管理的難題,有技術的瓶頸,更有無數雙期待的眼楮。但錢勝的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堅定和力量。
他轉身回到辦公桌前,攤開全縣地圖,拿起紅藍鉛筆,開始規劃第一批菌種供應的路線和優先順序。燈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長,沉穩而專注。掛機面板在腦海中靜靜懸浮,【種蘑菇 v10】的經驗條在應對新挑戰的思考中,正悄然積累著更深厚的底蘊。星火燎原的征途,才剛剛鋪開更廣闊的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