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普法工作並非一帆風順。沒過多久,中心就接到了一起類似的糾紛調解請求。一家新開業的民宿,因為房間編號混亂,導致兩位住客同時打開了同一間房。雙方情緒激動,差點大打出手。
    渠成順帶著周萬發和張彩嬌趕到現場。民宿大廳里,兩位住客正吵得不可開交,民宿老板站在一旁滿臉焦急。
    “別吵了!” 渠成順大聲喝止,“有問題我們來解決。先說說情況,到底怎麼回事?”
    一位住客氣呼呼地說︰“我按照訂單上的房間號來的,結果一開門,他居然在里面!這民宿怎麼管理的?”
    另一位住客也不甘示弱︰“明明是我先入住的,憑什麼他也能打開門?”
    周萬發示意大家冷靜,轉向民宿老板︰“你說說,房間編號和門鎖是怎麼設置的?”
    老板苦著臉說︰“我們開業匆忙,房間編號沒仔細規劃,門鎖系統也是隨便裝的,沒想到會出這種問題。”
    張彩嬌拿出隨身攜帶的法律資料,向老板指出︰“根據《民法典》,你這種管理疏漏已經侵犯了住客的隱私權和居住權。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先給兩位住客妥善安排房間,再協商賠償事宜。”
    在渠成順等人的調解下,民宿老板誠懇地向兩位住客道歉,並承諾退還房費、給予一定的補償。兩位住客的情緒逐漸平復,接受了調解方案。
    處理完這起糾紛,渠成順感慨道︰“看來咱們的普法工作還得繼續加強,要讓更多的經營者和消費者知法、懂法、守法。”
    回到中心,大家又聚在一起,討論下一步的普法計劃。方梅的報道已經在晨報上發表,引起了不小的反響,不少讀者打來電話咨詢法律問題。
    張忠民提議︰“我們可以定期舉辦法律講座,針對不同的行業和群體,深入講解相關法律知識。”
    戴世龍點頭贊同︰“還可以建立線上咨詢平台,方便大家隨時提問。”
    周萬全則說︰“我可以聯系以前在司法局的同事,邀請一些專業律師來給我們指導,提升我們的服務水平。”
    渠成順看著大家充滿干勁的樣子,心中充滿欣慰。他知道,普法之路漫長而艱辛,但只要他們堅持下去,法治的光芒終將照亮青山縣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人都能在法律的保護下,享受安寧和諧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青山縣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的成員們忙碌而充實。他們走進學校,給孩子們講述未成年人保護法;深入社區,為居民普及婚姻家庭法律知識;來到企業,向經營者宣傳勞動法和合同法。每一次的普法活動,都像是一顆法治的種子,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
    而那起民宿侵權案,也成為了中心普法工作的一個起點。越來越多的民宿經營者開始重視管理規範,住客們的維權意識也不斷提高。青山縣的法治氛圍愈發濃厚,各類民事糾紛逐漸減少,人們在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再是爭吵和沖突,而是尋求法律的幫助。
    渠成順站在辦公室的窗前,望著窗外熱鬧而有序的街道,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他們的努力正在改變著這座縣城,而普法之光,將永遠照亮人們前行的道路。
    以上小說呈現了法律服務中心眾人的工作日常與普法成果。你對故事節奏、人物刻畫等方面有什麼想法,或者還有其他修改需求,都能隨時和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