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陽光炙烤著黃土村,葉廣勝坐在自家院子里的老槐樹下,手里握著那支磨得發亮的鋼筆,在紙上寫寫停停。遠處傳來小兒子葉偉民夫婦忙碌的聲音,他們正在收拾剛收割回來的麥子。
    大兒子葉偉軍自從去了南方,這些年只在過年時偶爾寄些錢回來,電話也打得很少。看著小兒子一家的孝順,葉廣勝心中滿是欣慰。終于,他下定決心,寫下了那份遺囑︰自己的三間瓦房及存款5000元,死後全部由小兒子葉偉民繼承。
    "爸,喝點綠豆湯解解暑。"兒媳端著一碗綠豆湯走過來,葉廣勝笑著接過,將寫好的遺囑小心地收進抽屜。此刻的他不會想到,這份遺囑將在未來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1997年的春天,葉偉民夫婦經朋友介紹,決定去省城當臨時工。臨走前,他們千叮嚀萬囑咐,拜托鄰居幫忙照看年邁的父親。葉廣勝雖然不舍,但也明白年輕人有自己的追求,只能默默點頭。
    然而,沒過多久,葉廣勝就因一次中風倒下了。他躺在病床上,望著空蕩蕩的屋子,心中滿是淒涼。這時,村委會派人來看望他,並提出了一個方案︰由村里負責葉老漢的生養死葬,他死後,三間瓦房歸村委會所有。
    葉廣勝思考再三,最終在協議上按下了手印。從那以後,村里專門派人照顧他的飲食起居,讓他在生命的最後兩年感受到了溫暖。
    兩年後,葉廣勝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村委會按照約定,妥善地為他辦理了後事。在整理遺物時,大家發現了一個藏在箱底的存折,上面竟有1萬元存款,這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與此同時,葉偉軍和葉偉民也得知了父親去世的消息,兄弟倆先後趕回了村里。當他們看到村委會準備接管三間瓦房時,紛紛提出了異議。
    "這房子是我爸留給我的!"葉偉民拿出那份1995年的遺囑,情緒激動地說。葉偉軍雖然平日里對家里關心甚少,但此時也不願放棄︰"我也是爸的兒子,憑什麼我什麼都沒有?"
    面對兄弟倆的質疑,村委會拿出了當年簽訂的協議。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最終決定請來了律師渠成順。
    渠成順仔細查看了遺囑和協議,開始耐心地解釋︰"葉老漢生前所立的遺囑是有效的,但後來他與村委會簽訂的協議,屬于遺贈扶養協議。根據法律規定,遺贈扶養協議的效力高于遺囑。所以,這三間瓦房應該歸村委會所有。"
    听到這個結論,葉偉民有些失落,但也表示理解。然而,關于那1萬元存款的歸屬,又成了新的爭議焦點。
    渠成順繼續說道︰"對于這1萬元存款,由于遺囑和協議都沒有明確提及。按照法律規定,應該按照法定繼承處理。葉偉軍和葉偉民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這筆遺產。同時,考慮到村委會對葉老漢的悉心照料,也可以適當分得一部分。"
    在渠成順的調解下,兄弟倆和村委會最終達成了和解。葉偉軍和葉偉民每人分得4000元,剩下的2000元歸村委會所有。
    塵埃落定後,兄弟倆站在父親的墳前,望著熟悉的村莊,心中感慨萬千。葉偉軍握住弟弟的手說︰"這些年我對家里關心太少,以後咱們兄弟要多走動。"葉偉民點點頭,淚水模糊了雙眼。這場遺產風波,最終以和解收場,也讓兄弟倆重新找回了那份珍貴的親情。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