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李四盯著手機屏幕上不斷彈出的嬰兒車廣告,後頸泛起細密的冷汗。三個小時前,他剛在育兒論壇搜索"如何挑選嬰兒車",妻子懷孕的消息連同事都沒告訴,此刻各大購物app卻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推送鋪天蓋地涌來。
    "李老師,這是您要的課程表。"辦公室里,年輕助教遞來文件時,李四正慌亂地關閉手機彈窗。對方不經意的一眼,讓他覺得那些"防輻射孕婦裝胎教音樂大全"的廣告像是刺青般刻在屏幕上。
    與此同時,大二學生張三在圖書館接到第七個貸款推銷電話。上周她為了參加某個美妝試用活動,在小程序填寫了姓名、電話和身份證號。從那以後,教育機構、房產中介、甚至婚戀平台的騷擾電話像潮水般涌來,最可怕的是,每個來電者都能準確叫出她的名字。
    "這不對勁。"張三攥著手機沖進興華普法法律服務中心時,劉海被汗水粘在額頭上。渠成順注意到她滑動屏幕的手指在發抖——二十多個未接來電整齊排列,通話記錄里充斥著"您申請的貸款已通過初審名校考研保過班了解一下"。
    "這屬于典型的個人信息侵權。"周萬全推了推老花鏡,將民法典翻至人格權編,"未經同意收集、使用、公開個人信息,違反了合法、正當、必要原則。"戴世龍調出法條補充︰"app之間的數據共享很可能構成對隱私權的侵擾。"
    方梅的筆記本上飛速記錄著細節,職業敏感讓她意識到這是張巨大的網絡。當李四帶著公證處的人來做證據保全時,她發現這位大學老師的手機里,連運動軟件都在索要通訊錄權限。
    法律服務中心連夜成立調查小組。張忠民偽裝成app開發從業者,混入行業交流群,發現某灰色產業鏈正在公開售賣"精準用戶畫像";張彩嬌則通過技術手段追蹤廣告推送路徑,發現多個看似無關的app背後,都指向同一家數據公司。
    "他們就像數字時代的小偷。"渠成順在晨會上展示分析報告,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流如同蛛網,"利用用戶授權的微小縫隙,編織成龐大的信息采集網絡。"
    隨著調查深入,驚人的真相浮出水面︰那家數據公司通過"超範圍索取權限靜默數據傳輸跨平台關聯分析"的手段,將用戶在不同app的行為數據拼接成完整畫像。李四的育兒需求、張三的消費偏好,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明碼標價。
    當方梅的深度報道《你的生活正在被明碼標價》登上頭版時,輿論瞬間沸騰。在法律中心的協助下,李四和張三向法院提起訴訟,同時向工信部舉報違規app。庭審當天,旁听席坐滿了帶著手機來學習維權的市民。
    判決結果出來那天,陽光透過法律服務中心的玻璃窗,在民法典的封面上折射出金色的光。數據公司被判立即停止侵權,賠償受害者精神損失,並公開道歉。更重要的是,這場官司推動了行業整頓,數十款app因違規收集信息被下架。
    "原來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數字世界的衛士。"張三在普法講座上分享經歷時,台下的學生們紛紛舉起手機檢查權限設置。渠成順看著滿場認真的面孔,想起調解室牆上的標語——在數據洪流中,法律就是守護隱私的堤壩。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