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濕的梅雨季里,渠成順推開興華法律服務中心的玻璃門,霉味混著油墨香撲面而來。他扯了扯領口的舊領帶,瞥見劉君華蜷縮在褪色的布藝沙發上,指節捏著房屋征收公告,邊緣被汗浸得發皺。
"渠主任,我這房是爺爺輩傳下來的..."劉君華聲音發顫,窗外的雨突然砸在鐵皮雨棚上,像無數人在擂鼓。渠成順將搪瓷缸推過去,看著水面倒映出對方通紅的眼眶,想起十年前自己剛從鄉鎮司法所辭職時,也是這樣攥著百姓的信任。
當晚在辦公室,渠成順把劉君華的案件資料鋪滿長桌。泛黃的建房審批表、手繪的院落平面圖、老鄰居的證人證言,在台燈下堆成小山。張忠民叼著圓珠筆皺眉︰"征收程序明顯缺失听證環節,這是突破口。"周萬全戴著老花鏡翻閱法條,煙灰簌簌落在卷宗上︰"強拆必須得有法院裁定,他們急著建地鐵,怕是踩了紅線。"
第一次庭審那天,法庭外的梧桐樹正落毛絮。渠成順握著劉君華冰涼的手︰"別慌,證據鏈我們反復核對過。"可當政府代理人拋出"公共利益優先"的論調時,旁听席傳來壓抑的騷動。渠成順起身時西裝下擺掃過桌角,他調出衛星地圖投影︰"諸位請看,被征收區域距地鐵規劃線實際偏移237米,這真的是必要拆遷範圍嗎?"
轉折發生在2017年那個寒夜。渠成順接到劉君華帶著哭腔的電話,踩著積水沖進拆遷現場。挖掘機的探照燈下,劉君華被保安架著,老房子的磚瓦正簌簌墜落。渠成順舉起手機錄像,冷雨順著傘骨流進衣領︰"強拆違法!我要你們給個說法!"
後續的行政訴訟成了持久戰。渠成順帶著周萬全在省檔案館泡了整整三周,終于找到當年土地規劃的原始會議紀要。開庭前一晚,他對著鏡子反復演練質證環節,直到嗓子發啞。當他把蓋著紅章的文件拍在桌上,法官的鋼筆在筆錄紙上停頓了三秒。
賠償訴訟卻陷入僵局。評估公司那句"資料不全"讓渠成順徹夜難眠。他帶著卷尺和單反,走遍周邊五個小區,拍下287張二手房交易公示;又聯系到省城的房地產評估師,用專業軟件模擬房屋增值曲線。在堆滿快遞盒的辦公室里,他對著投影儀調整ppt到凌晨四點,窗外的路燈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終于,
第二次庭審到來。法庭內氣氛緊張,渠成順帶著精心準備的材料沉著應戰。他將拍攝的照片、模擬的增值曲線一一展示,條理清晰地闡述著賠償的依據。對方律師依舊試圖狡辯,可渠成順憑借著扎實的證據和犀利的言辭,一次次將其反駁。法官認真傾听著雙方的辯論,不時低頭記錄。
庭審結束後,渠成順和團隊成員們焦急地等待著結果。日子一天天過去,大家的神經都緊繃著。
喜歡律政鋒芒請大家收藏︰()律政鋒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