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

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吹愛浪 本章︰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

    昭武二年春,成都東城內的張記茶館蒸騰著竹香與茶香。

    一位頭戴斗笠、身著粗布短打的中年漢子,握著粗陶茶碗坐在角落,听著鄰桌的閑談。

    而他的身邊,則坐著一身農婦打扮的妙齡女子,縱是一身粗衣,也難掩其顏色,讓茶館內的客人頻頻扭頭偷看。

    這人正是劉備與糜貞,因為實在是受不了那些御史的嘮叨,他便假稱生病,實則是悄悄帶著妻子糜貞偷溜出來玩。

    兩人在城里逛了半天,倒是買了不少東西,就是始終沒有玩盡興,想要尋個幽靜去處看點不一樣的景色。

    思來想去不知道去哪里,劉備便提議到茶肆里坐坐,問詢一下城里的百姓。

    此時正是炒出來的清茶在成都城盛行之時。

    一進茶肆兩人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清香,而且觀察半晌,也未見里面有人點此前的那種加蔥、姜、橘皮等佐料的常規茶飲,反而是蜜飲、清茶等大行其道。

    何謂蜜飲,其實就是茶葉沫子加蜂蜜,再加當季新鮮水果的果肉,兌入煮沸後涼置的開水,放到密閉容器里在井下冰鎮之後撈上來。

    一碗這樣的蜜飲黑心的商家要收二十文,就這還供不應求。

    原本劉備還想指責一下這盜竊他創意的蜜水賣的太貴,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甦雙與張世平合伙兒的買賣,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清茶倒是不貴,茶葉沫子一文錢一碗,五文錢許你喝一天。好一點的十文到百文不等,除去大堂擺的桌子外,二樓多是富人和有身份的人坐的雅間。

    就在劉備給自己與妻子分別要了一杯清茶與蜜飲之後,就听得周邊的茶客說道。

    “听說那個新任的刺史荀爽要整修各地的堤壩,其中就包括湔塴那里的?”

    說到此處這個商販模樣的人壓低聲音,“希望他別瞎折騰,弄壞了李太守留下的堤壩。”

    一開始劉備還沒反應過來對方說得是什麼,听到李太守這三個字時這才明白原來這說的是都江堰。

    此時這都江堰,可不就叫“湔塴”麼,都江堰旁的那座山也不叫玉壘山,而叫做“湔山”。

    “是啊。”

    旁邊的老者抿了一口茶,面露憂愁之色的說道。

    “希望這新刺史不要亂來,李太守修的湔塴到現在都管用,前年洪水那麼凶,多虧飛沙渠把水泄出去,俺們灌縣的田愣是沒被淹。”

    劉備心頭一動,湊近問道,“老丈,這湔塴當真如此神奇?”

    老者打量了他一眼,見他衣著樸素,語氣便熱絡起來。

    “後生,听你說官話的口音,恐怕是外鄉人吧?”

    “嗯,幽州涿郡人士。”

    “ 。”等劉備說完之後,身邊立馬有人發出驚嘆,“涿縣人士,那不是和我們的王上是同鄉。”

    “這也不對啊,我見到的那些在成都之內的涿縣人士個個非富即貴,听說都是跟著王上的老人了。”

    “這家茶肆的東家,甦雙、張士平,就听說就是在涿縣遇到的王上,並拋家舍業的跟隨,這才一發不可收拾,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天下屈指可數的巨賈。”

    “怎麼兄台這般......”

    劉備看那人欲言又止,不在意的笑了笑。

    “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幸能夠跟隨王上的,我以種地為生,編席織履為業。此來成都,就是帶著家人來投奔你口中那些貴人的。”

    听到劉備如此說,那人立馬神色一凜,心想幸好自己沒有亂說話,否則還真是禍從口出。

    之前那個看著有些貴氣的老者這時開口插話,“後生,我看你挺眼熟的,就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在哪見過你......到底是在哪里呢?”

    劉備生怕這個老人想起什麼,喊破他的行蹤,因此連忙開始轉移話題。

    “相逢何必曾相識,老丈還是說說湔塴吧,我和內人初至貴地,听人說秦時的李府君治水之法精妙絕倫,想著去那附近游玩觀賞一番,再去投奔親人,還請指點一二。”

    “說不上指點,這湔塴啊,那可是咱們巴蜀之地的命根子。”

    “就說那魚嘴,把岷江劈成兩半,內江灌溉,外江排洪,枯水之期、洪水之期都分得明明白白。”

    “枯水時內江引水六成,灌溉巴蜀之地的農田,洪水時外江泄洪六成,保護各地免除水患。”

    “還有那喚作寶瓶口的地方,當年李府君帶著人,為打通此口,采用火燒水激之法,先以烈火焚燒岩石,再潑冷水使其炸裂,歷經數年,方才鑿通。”

    “從此,人人想著逃難的災荒之地變為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天府之國。”

    正說著,茶館外突然傳來喧鬧聲。

    一個年輕的農夫扛著鋤頭,探頭進來看了半天,終于在劉備坐的桌子附近看到了自家弟弟周季。

    “季弟,季弟,俺就知道你在這喝茶,今年內江的水比往年來得早了幾天。”

    “官府還給了新稻種讓俺們試種,阿翁讓我喊你下地干活兒,說要是去晚了耽擱春播就把你腿打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眾人頓時哄堂大笑,那個叫周季的男子只能不情不願的起身,隨後將兩文錢拍到了桌案之上。

    不過等這兩人離開之後,許多家里地多的听到內江的水來了之後也匆匆起身,同樣去忙著準備春耕事宜了。

    劉備朝著老人抱了抱拳,隨後起身和妻子離開了茶肆。等二人走後,那個老者苦思冥想許久,這才怪叫一聲,在其他茶客好奇的目光中捶胸頓足。

    “老夫真是老眼昏花,老眼昏花啊!”

    看到老者連連嘆氣,周圍的連忙出聲詢問。

    “虞夫子何故嘆息,莫非是丟失了什麼重要財物。”

    “唉......都到了老夫這黃土埋了半截身子的年紀了,活一天,便少一天,錢財于我而言其實與糞土無異。”

    “之所以長嘆,乃是因為我與真正的貴人失之交臂了啊!”

    “哈哈哈……什麼能讓虞夫子你悔成這樣,難不成還能是剛才問話的外鄉人不成?”

    旁邊有個滿臉胡子的壯漢笑得最大聲,“樂死我了,什麼貴人,難不成還能是王上微服出巡,體察民情?”

    虞夫子看著這人苦笑,“胡大,還真讓你小子猜中了,那人還真就是王上,你剛才頻頻偷看的,很可能就是說書人口中壓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王後糜氏。”

    撲通一聲,那個叫胡大的壯漢嚇得渾身癱軟,跌倒在地,周圍的茶客包括掌櫃、伙計全都看向虞夫子。

    “別亂說啊,他怎麼可能是王上?!”

    看到眾人不信,腸子都悔青的虞夫子開口解釋道。

    “老夫在王上入城之時沒有擠進人群,只能遠遠看了一眼,因此有些模糊的印象。”

    “剛才那人長得相貌堂堂,氣宇軒昂對吧,是涿縣人士對吧,他說自己以織席販履為業對吧,他的耳朵比常人大一些,你們也看到了,對吧。”

    說到這里,胡大哭的更大聲了,哭聲猶如殺豬一般淒厲。

    “天殺的,早說那是王上啊......”

    就在茶肆之中響起此起彼伏的嘆息聲時,劉備與妻子已經坐上了前往岷江方向的馬車,在一群護衛的保護之下朝著灌縣的方向緩緩駛去。

    幾天之後,灌縣春日的田野里,新插的秧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遠處的孩童追逐著白鷺,笑聲清脆。

    劉備一行人在一處田邊停下,他下車後向正在澆水的老農拱手。

    “老伯,這田里的水,可是從湔山引來的?”

    老農看了看一身錦袍的劉備與他身邊的護衛,知道來人非富即貴,因此直起腰抹了把汗小心回話。

    “可不是!自從有了湔塴,咱們再也不用看老天爺臉色。”

    “听俺大父說,很久以前幾乎年年發大水,莊稼全都泡爛了。天旱時,井里也沒有水。”

    “現在好了,水不夠了,寶瓶口就多放點。水多了,飛沙渠就把多余的排走。你看這田,哪塊不是油汪汪的?”

    劉備蹲下身,手指劃過濕潤的泥土,觸感細膩而溫熱,于是開口嘆道。

    “好地方啊,希望能找到我想要的稻株吧。”

    離開農田,劉備一行人沿著岷江前行。轉過山坳,一座氣勢恢宏的水利工程映入眼簾。只見岷江被一分為二,江水如馴服的巨龍,沿著兩條河道緩緩流淌。

    “夫君,這就是魚嘴分水堤麼。”

    劉備看著遠處江心那道形如魚嘴的分水堤點頭道。

    “嗯,這李冰確實是個能人,這處水利之所妙在順勢而為,不與水爭,卻能馭水。”

    “也就是從此處開始,岷江分為內江與外江,江水在魚嘴處從容分流,內江水流平穩,外江則裹挾著泥沙奔騰而下。”

    說著說著他們沿著堤壩前行,劉備右手指向右側一道低矮的石堰。

    “這應當就是當地人口中的飛沙渠了,不過我還是喜歡稱它為飛沙堰。”

    “若內江水位過高,江水便會漫過此堰,流入外江,避免洪水泛濫。更神奇的是,這飛沙堰還能將江水中的泥沙和石塊排向外江,防止內江淤塞。”

    糜貞捂嘴輕笑,“我入蜀之前似乎听大兄說過此乃‘深淘灘,低作堰’之妙法,既保證了灌溉水源,又解決了泥沙淤積之患。夫君,貞兒說得對麼。”

    劉備笑了笑應是,目光落在遠處玉壘山腳下的一個狹窄缺口。

    “看那處,那便是寶瓶口了。”

    不久之後眾人就站在了寶瓶口旁,劉備望著奔騰而入的江水,想象著數百年前李冰父子在此治水的艱辛。

    每每念及此處,劉備心中就充滿了感慨與崇敬,此刻的他仿佛看到無數百姓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用最原始的工具,開鑿出這條生命之渠。

    正是這道小小的缺口,讓成都平原從此告別水旱之災,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也正是有了這都江堰,巴蜀之地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如今這里家家有余糧,戶戶有笑顏,自己這些後人又怎能忘記先賢的付出呢?

    “李冰父子,真乃神人也!” 劉備不禁感嘆,“此等功績,當永載史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久之後他就回到了成都後,當即下令征調能工巧匠,在都江堰旁擇地建廟立祠,消息傳開,巴蜀百姓無不歡呼雀躍。許多百姓自發前來幫忙,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三個月後,廟宇落成。紅牆青瓦,飛檐斗拱,氣勢恢宏。廟前立著兩塊石碑,一塊刻著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績,另一塊則刻著劉備命那些大儒寫下的祭文。

    廟祠修成當日,劉備身著祭服,率領文武百官,在廟前設壇祭祀,成都城內的百姓傾巢而出,拖家帶口的前往這處觀禮。

    劉備手捧祭文,聲音渾厚有力,在都江堰上空回蕩。

    “維昭武二年,蜀王劉備,謹以清酒庶羞,致祭于秦蜀郡太守李冰公及二郎之靈︰昔者岷江泛濫,民不聊生。公父子以神鬼之智,行大禹之事,鑿山開渠,分水導江……”

    等祭祀完畢,劉備又親自為廟宇題匾,上書 “崇德廟” 三個大字。隨後,他宣布將每年四月六日定為“放水節”,紀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

    劉備還當著所有巴蜀之地的百姓的面承諾,若有一日天下定鼎,必為李冰父子建神像以及封王。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歡呼,其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擠到前面,老淚縱橫。

    “老漢活了六十有七,歷經世情,飽經滄桑,從未見過如此仁德之君!”

    劉備連忙上前攙扶,“老丈言重了,這是我劉備該做的。”

    “李公父子造福巴蜀,造福益州之民千百載,此等功績,當受萬世敬仰。”

    “備入蜀以來,承蒙各位鄉親父老厚愛,自當繼承李公之志,讓此地永享太平。”

    “多謝王上!王上萬年!大漢萬年!”

    喜歡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請大家收藏︰()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第220章 灌江口下封二王並對三國︰這個劉備不對勁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