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學五天,放假回家去玩兩天,一個禮拜就等于什麼都沒學下……”
自覺被內涵的同學們一陣無語。
期中考試之後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大多事情早就忘卻了,只有那些過去的不堪時常在不經意間回想起來。
中秋節——在期中考試之前。
然而在小學四年級之前,賀炎也是鐘愛各種傳統節日的,因為能受到很多親戚長輩們的夸獎,那個時候,賀炎也是其他家長所羨慕的,口中經常會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當時對于傳統節日,賀守和張霞還是非常重視的,尤其是大孝子賀守,如果中秋節是在上學日,而且學校也不放假的話,賀守就算是大晚上借著朦朧將沉的夜色也要騎著摩托帶著余下三口人回村里。
從晚上八九點開始到凌晨兩三點,這便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烙月餅的時間段了。
摩托剛到農村院子里,就听見亮堂的屋子里傳來一陣聲音。
“誰了?是不是賀守回來了?”
“是咧,回來啦。”
“我看一下?昂,真是還。”
“這不是?又給拿回來這麼多東西。”
……
下了摩托,賀炎還沒站穩,就听見賀守說︰“把東西給你奶奶丟回去丟︰拎、拿的意思)。”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賀炎知道這是在使喚他,便乖乖地走過去接下了兩三個裝滿了蔬菜瓜果的塑料袋。
在這個大家庭中,賀守扮演的永遠是舊時代大家庭中忠義兩全的大孝子好兄弟身份。
賀炎拎著塑料袋往房子里走。張蓮急忙走出來,“甚咧?拿這麼多?哎呀?怎買了這麼多東西咧?家里有了麼?放當中吧!里間里頭。”
說著便往房子里引。
賀炎的爺爺住的是三間連著的平房,中間住的是兩位老人,面對房門口,左手邊是他二叔的房子,右邊是賀守的。每年的中秋節,通常是在他二叔賀才的屋子里做月餅的。
兄弟姐妹們五六個人因為不確定賀炎的四叔會不會回來,每年的中秋節倒是不常見他的身影),外加倆兒媳婦賀守和賀才的),一個女婿賀炎他大姑的),兩位老人,兒童若干,“冒牌大人”——賀炎一個。
從小賀守就命令賀炎做這個做那個的,家里沒水吃了,就讓賀炎拿著小木桶半桶半桶的往家里接水;髒水桶里有水了,剛有了個底,趁著還沒有過半,就讓賀炎火急火燎地拿去倒了‘有什麼東西物件是賀炎能拿的,就必須得是賀炎來拿,若是其他人就顯不出賀守的孝子身份了。
呵——
真是可笑。
放了東西,賀炎就得跟著賀守和張霞去找死了——去到他二叔那邊,已經有人在準備食材了,便是一陣清冷的熱鬧。
那勢利眼的大姑便爭著搶著爛著嘴問道︰“賀炎回來了麼,考試來沒咧?考的怎麼樣?我听人們說,你們上了初中不是有甚的周考?考過沒有咧?成績多少咧?”
賀炎倒想問一句︰人為什麼要有臉這個東西?
自從賀炎從第一名的王座上退位以後,每當有人問賀炎成績,但凡賀守在旁邊的,賀炎總覺得殺氣騰騰,仿佛兒子沒拿到一個好成績家長就沒臉見人了,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去拿?生了兒子就是用來給自己所謂的臉上貼金的?賀炎倒想把世界上所有一見面就問成績的親戚挨個活埋了。
“沒了。”
賀華又問︰“那你覺得你能考多少分兒咧?”
不知道世界上有沒有一本書是教人怎樣動腦子說話的?或者是教人怎樣學會閉嘴當個啞巴的,如果有,賀炎就算把自己賣了也要給這一群無法言語的親戚全套買來摔他們臉上。
因為賀炎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無法言語的親戚問的無法言語的問題。
關于這種事賀炎並不想過多贅述,但他這位大姑賀華是一個怎樣的人,賀炎便倒是得好好地說道說道了。
最初的記憶中,賀炎對于他這位大姑的態度並不是很友好,第一印象也有些反感,或許是因為她的一雙眼總是太過鋒利,像刻出來的一樣,眼神中射出來的目光永遠是強勢而高傲的,仿佛自己是偶爾來到野雞群里的鳳凰孔雀,始終高人一等,也看不起任何人,尤其是她的嘴巴,可能是門牙有點突出但又不太過分,也可能是唇形的緣故,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來看,就顯得這是一個咄咄逼人最特別賤的潑婦。
事實證明,也大差不差。
面對這個無法言語的問題時,賀炎應付了一句,“不知道。”
這便不得了了,賀華的語氣當下就強勢了不少,“甚叫不知道咧?你覺得你能考多少分兒咧,好好兒想一下,你哪門成績好,哪門成績不好咧?如果考出試來,考到自己不會的,能不能拿到保底的分數咧?”
……
……
……
賀華是不是和那些只會脫褲子放屁的出題人有一腿?
問的都是什麼廢話?
僅僅通過這麼一句話,賀炎就對他這位無法言語的大姑的好感度清零了,本來一兩個月沒見再見時應該是相互寒暄兩句,怎麼那破嘴就跟吃了榴蓮一樣臭得沒話說。沒錯,賀武的生日是在暑假期間,那個時候賀華也回來了,到中秋節差不多兩三個月的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什麼呀?
賀炎他大姑,人了不起著呢!
人家在休介有房子呢!好幾層的高樓大廈呢!可讓人羨慕了呢!
每天呀!粉底液上著臉,火焰般耀眼的口紅在嘴上涂著,十個手指甲蓋兒,十個腳指甲蓋兒,都抹著指甲油呢!那顏色還不一樣呢!
這不是富貴人家的小姐嗎!
眼瞅著那氣質和穿著,可半點不像那鄉里人的窮酸樣。
在上江的大街上呀!那可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呢!
哪個男人不喜歡,哪個女人不羨慕?
那既然當媽的都這樣了,兒子也差不了多少吧?
那當然了!
人家的寶貝兒子也是休介出生的呢!連戶口都不是寒酸小鎮的。
出生時呀!學的就是普通話,不學咱們這沒文化的土包子的方言,人家看不上呢!
小寶貝女兒也是,一家四口都是城里人,高貴著呢!
兒子從小就報了各種補課班和學前班,就是要讓別人家的孩子還在家長拉著手一步步學走路的時候,讓自己家的寶貝兒子能開局就享受一段超級沖刺,遙遙領先同齡人,把“別人家的孩子”牢牢地甩在身後。
女兒也了不起呢!
你看啊,藝術也是得從小娃娃抓起,女孩子是要氣質的呢!
琴棋書畫,那個是高雅的東西。
當然嘍!補課班也是不少的呢!
畢竟就算是女兒,成績也不能太落後吧!
不僅要德藝雙馨,還得七步成詩呢!
兩個寶貝可是讓年少的母親操碎了心呢!
你想想,那是寶貝啊!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該狠心的時候不能手軟。
所以賀炎就問一句,這個存在了幾千多年的考試制度到底什麼時候改?所謂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就優秀在這了?
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一群大腹便便的人上人是死活不知道嗎?從前的應試教育是為了給皇上當狗奴才,畢竟在他們眼中,皇上拉的五谷輪回之物那是比金子還珍貴寶貝的;後來的應試教育是為了給洋鬼子當狗奴才,是為了給那群目光短淺的洋鬼子開開眼,讓他們也知道知道,什麼是“天朝物產豐富,無奇不有”;現在呢?現在好了,應試教育是為了給有錢人當狗奴才的,每天低三下四累死累活地爭那三瓜倆棗,到了該發工資的時候還得擔驚受怕金主爸爸會不會圈錢跑路了……
國人的思想便是與生俱來的,倒也不枉至今還有的“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一名號了。
見了個輩分長的金子多的,當即跪下磕倆響頭尊他一聲稱呼,美其名曰“禮儀”,倘若有人要壞了這規矩,吃了兩耳光,倒也還算的是輕的,說是叛逆,也算得上美言了,若是那些一心念著皇帝陛下的好,喊著誓死護我皇族尊嚴的老爺大人們,豈不隨隨便便就得誅個九族?
國人的思想尚且如此了,便由此也解釋的通應試教育這一毒瘤了——那便是要去當奴隸的。有了一個好成績,從一個好學校里頭出來了,頂了一個好名頭,拿了一個好學位,便能給一個好人家當一個好奴才。
主人吃完便還能剩幾口湯水給自己留著,吃上幾口殘渣剩飯,去了外面便能炫耀自己的主人多麼多麼地有勢力,以此來以主人為驕傲。
假使沒有拿到上面說的當一個好奴隸的東西,那便只能當一個沒有人要的壞奴隸了,當了壞奴隸,那便是有了自由了,因為沒人要來使喚他們,不要每天為著主人的小心思而費盡心神,吃的雖不及好主人的好奴隸的殘羹剩飯好,卻也能自己開一塊土地,種點兒糧食,自給自足。
只是如此罷!卻還是有數不清的壞奴隸爭破頭顱也要搶著當一個好奴隸,似乎只是為了那一個“好”字。
而如今更讓人不可置信的是……
內容違規,省略92字)
這僅僅只是其一,其二便是美其名曰為“優秀的傳統文化”了。
只因咱的父親要讓咱出人頭地,咱的母親要讓咱爭光添彩,終其一生,咱們也就爭了一個剮了龍鱗的蚯蚓,拔了羽毛的烏鳳凰。
爭到的人,便像是範進中舉一般,先發瘋再充傻,只是咱卻沒有一個好丈人來一巴掌扇醒咱們了;爭不到的人便是悲痛欲絕,只因這是咱父母低三下四苦苦求了一輩子卻求還是求不得的,便要像對著父母的石碑嚎啕大哭,以尋死來對不起父母的一廂情願的那般人一樣了。
先是懺悔,自己把自己貶低得豬狗不如,倒也不用別人來侮辱了,情到深處還得扇自己倆耳光或許還少了,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孝”。
只是驚訝,竟有人稱得這種行為是“有著禮義廉恥盡忠盡孝的大孝子”……
現在的人到底怎麼了?
這便是咱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了,只是這得借著《進化論》的觀點來了︰咱們出生時雖慣了人的名頭,卻只是為了掩蓋咱是畜生的事實。
因為咱們須得像狗一樣一直灌著“父母之命不可違”、“我養了你,你得好好的孝順著我”、“養育之恩大于天,你得一直記著這份恩情”這種早已爛了臭了的心靈雞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狗須給主人看門,咱須給父母賣命,這便是真相。
後來咱們從畜生進化成了家犬,有了所謂的人權,咱們能向父母提一些要求,即使永遠不會被實現,但卻證明咱們進化了,而這要求的便是宛如賣身契的條款,雖說無紙無字來證明這件事,卻是一輩子都解不開的枷鎖烙印,用咱們的“傳統文化”來解釋,那便是︰咱們當家犬的時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向咱的父母要的,美其名曰是養育之恩,再後來咱們就是從小家犬變成了大家犬,小時候咱們尚且還無力看管院子,長大了卻不同了,問主人吃的多了,就得賣力氣干活,幫主人要咬仇家,給主人看院子,出生給我們十幾年的吃食,咱們卻得給他們一輩子的勞力,讓他們能過上後半輩子的好日子,這是第三次進化,確定主人對家犬需要的進化;第四次便是最終的進化了,由動物變成人,即生了一個孩子,只因為有人可以使喚畜生,生了一個孩子便是有了一個可以使喚的畜生,就像咱們的父母生了咱們,使喚咱們一個樣子,使喚的畜生若是當了人了,也開始同父母使喚咱們一樣咱們去使喚自己的孩子,這便是人的進化。
其三倒是還得說一句,應試教育便是為了給各位人上人提供奴才的,咱們倒還好,不叫黑奴,人上人給咱們取了好幾個名號,其中“學生”和“勞動者”便是兩個大集體。
然而這些話是不能夠搬到台子上來說的,畢竟“父母們脆弱還死活都要的面子”撐不住咱們這麼說,而這也算是揭老底了,“長輩們”的臉上自是掛不住的,而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們”更是如天打雷劈,生怕下一刻就要被群起而攻之,被冠上“離經叛道”的罪名。
畢竟連上帝都有了過錯,倘使還一直覺得“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無上至寶,金枝玉葉,那還是“符合我國國情”……
喜歡昨日年少請大家收藏︰()昨日年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