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富商甦半城

第165集︰腦機接口的跨界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165集︰腦機接口的跨界

    第一章沉默的信號

    深秋的甦州,細雨如絲,給百年甦氏老宅的白牆黛瓦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詩意。但老宅深處的會議室里,氣氛卻異常凝重,只有投影儀打在幕布上的冷光,映照著甦曉沉靜的側臉。

    站在她面前的,是甦氏集團旗下生物神經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年輕的博士陳曦。她身後的團隊成員,個個眼中閃爍著激動又忐忑的光芒。他們面前的展示台上,擺放著一些看似普通的家具——一張輪椅、一個簡約的書架,以及配套的頭環設備。

    “甦總,”陳曦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我們……想向您展示一項可能改變很多人生活的技術。”

    甦曉微微頷首,示意她繼續。她見過太多新奇的技術提案,從元宇宙到量子計算,甦氏在她的帶領下,始終站在科技前沿,但此刻,她能感受到陳曦團隊身上那種不同尋常的張力。

    陳曦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解“這不是傳統的聲控或觸控家具系統。我們研發的,是基于腦機接口技術的‘思維控制系統’。通過這個頭環,我們能捕捉並解析用戶的腦電波信號,將其轉化為指令,直接控制家具設備。”

    她頓了頓,操作著電腦“簡單來說,用戶只需要在腦海中‘想’,家具就能‘懂’,並執行相應的動作。”

    會議室里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腦機接口並非完全陌生的概念,但將其應用于民用家具,尤其是做到“思維控制”的程度,听起來仍像科幻小說。

    “理論很吸引人,”甦曉的聲音平靜,“但關鍵在于,它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如何?”

    “我們進行了長期的動物實驗和健康人群測試,”陳曦立刻回答,“現在,我們想向您展示它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潛力。”

    她示意團隊成員做好準備,然後看向甦曉“我們邀請了一位特殊的測試者,李教授。他是國內著名的古典文學學者,但同時,也是一位漸凍癥患者。”

    屏幕切換,畫面連接到了實驗室的另一個房間。透過監控,甦曉看到一位坐在傳統輪椅上的中年男子,他穿著整潔的襯衫,頭發梳理得一絲不苟,但身體大部分都無法自主活動,只有眼球能微微轉動,臉上帶著溫和而略帶疲憊的笑容。那就是李教授。他的妻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幫他調整著坐姿,眼神中充滿了關愛與無奈。

    “漸凍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陳曦低聲解釋,“患者的運動神經元逐漸死亡,導致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直至完全癱瘓,最終可能影響呼吸和吞咽。李教授現在的情況,幾乎只有眼球和部分面部肌肉能活動。對他而言,最簡單的動作——比如伸手拿一本書,都是難以企及的奢望。”

    甦曉的心微微一沉。她見過商業戰場上的血雨腥風,也經歷過家族內部的權力博弈,但此刻,屏幕上李教授那被疾病禁錮的身體,卻讓她感受到一種直擊人心的無力感。

    陳曦繼續說道“我們和李教授及其家人溝通後,他非常願意參與我們的測試。我們希望,這套系統能為他打開一扇重新‘掌控’生活的窗戶。”

    第二章意念的力量

    實驗室里,李教授的妻子小心翼翼地將那個看似普通的頭環戴在他的頭上,調整好位置。頭環連接著一根縴細的線纜,通向旁邊的一台筆記本電腦。

    陳曦通過對講機溫柔地說“李教授,準備好了嗎?您不用緊張,就像我們之前練習的那樣,試著在腦海中想象‘向前移動’。”

    監控畫面中,李教授的眼球輕輕轉動了一下,似乎在回應。會議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甦曉也微微前傾身體,目光緊緊盯著屏幕。

    起初,什麼都沒有發生。輪椅靜靜地停在原地。

    陳曦的團隊成員有些緊張,手指在鍵盤上微微顫抖。

    就在這時,奇跡發生了。

    那輛看似普通的輪椅,底部的靜音滾輪悄然轉動,平穩地向前滑動了一小段距離。雖然速度很慢,但確確實實是按照“向前”的指令在移動!

    “成功了!”陳曦團隊中有人低呼出聲。

    甦曉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陳曦穩定了一下情緒,繼續通過對講機引導“很好,李教授。現在,請您想象‘向左轉’。”

    輪椅應聲轉向,精準地調整了方向,停在了房間中央那個特制書架的前方。書架上,擺放著幾本書,其中一本,是李教授自己撰寫的《唐宋詩詞賞析》。

    “接下來,”陳曦的聲音帶著鼓勵,“請您想象‘伸出手’,然後‘握住書’,最後‘把書拿到面前’。”

    這一次,難度顯然增加了。輪椅前端,一個設計精巧的機械臂緩緩伸出,末端是一個可以微調的夾持裝置。

    李教授的額頭似乎微微皺了一下,雖然他無法做出明顯的表情,但所有人都能感覺到他正在集中全部的精神力量。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

    機械臂的末端微微顫抖著,似乎在捕捉那微弱而復雜的腦電波信號。幾秒鐘後,它終于穩定下來,精準地伸向書架,輕輕夾住了那本《唐宋詩詞賞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然後,機械臂緩緩收回,將書送到了李教授的面前。

    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多余的動作,流暢得不可思議。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隨即爆發出壓抑不住的掌聲。甦曉站起身,走到展示台前,看著屏幕上李教授的臉。

    雖然他依舊無法動彈,無法說話,但他的眼楮里,此刻卻閃耀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種重獲自由、重新掌控自己生活的激動與喜悅。他的妻子在一旁,早已淚流滿面,緊緊握住他幾乎沒有知覺的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李教授的目光落在那本書上,然後,他似乎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在腦海中“下達”了最後一個指令。機械臂再次動作,將書輕輕翻開,停留在某一頁。

    “那是他最喜歡的一首詞,甦軾的《定風波》。”陳曦輕聲說,聲音里帶著淚光,“莫听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甦曉的心髒像是被什麼東西猛地撞擊了一下。她見過甦氏家具給人們帶來的舒適與美觀,見過新技術帶來的效率與財富,但從未有過此刻這樣的震撼——當冰冷的科技,真正觸踫到人性最柔軟的地方,當它不再是商業報表上的數字,而是變成了一雙幫助他人重新“站立”起來的手,它所蘊含的力量,遠超想象。

    第三章心意相通的機會

    “停止演示。”甦曉突然開口,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

    陳曦一愣,以為是哪里出了問題,連忙準備關閉系統。

    “不,”甦曉擺了擺手,目光依舊停留在屏幕上李教授那充滿光芒的眼楮上,“我是說,停止‘演示’。從現在起,這不再是一個需要向我展示的項目,而是一個必須立刻推進的事業。”

    她轉過身,看向陳曦和她的團隊,眼神銳利而堅定“陳博士,你們研發的,不是一套家具控制系統,而是一扇門。一扇讓被禁錮的靈魂重新與世界連接的門。”

    陳曦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只能用力點頭。

    “我知道,”甦曉繼續說道,“將這項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實際應用,中間還有巨大的鴻溝。算法需要優化,設備需要小型化、舒適化,成本需要降低,還要面對無數的倫理、安全挑戰……這可能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路,投入巨大,短期之內,很難看到直接的商業回報。”

    她環視了一圈會議室里的高管和董事,有些人露出了猶豫的神色。商業投資,講究的是回報,而這個項目,听起來更像是一項社會公益。

    “賺錢的項目,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甦曉的聲音提高了一些,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甦氏發展了百年,從爺爺甦承宗那一代起,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我們做家具,是為了打造‘家’的溫度,是為了承載生活的美好。而現在,陳博士他們的技術,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一個讓‘家’真正與‘人’心意相通的機會。”

    她走到窗邊,推開窗戶,讓帶著濕氣的新鮮空氣涌進來。遠處,是甦氏工廠的輪廓,那里,有傳承百年的榫卯技藝,也有最前沿的工業機器人。

    “什麼是‘心意相通’?”甦曉轉過身,目光掃過每一個人,“不是簡單的語音控制,不是程序化的智能響應。而是‘懂你所想,予你所需’。對于像李教授這樣的人來說,他們的‘心意’被困在身體里,無法表達,無法實現。而我們的技術,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嘴’,他們的‘手’,他們的‘腿’。”

    “我決定,”甦曉一字一頓地說,“立刻成立專項基金,就叫‘心意相通’專項基金。首期注資一億元,由陳博士的團隊主導,聯合國內外頂尖的神經科學、人工智能、材料學專家,以及……最重要的,殘障人士代表,共同推進這項技術的研發與落地。”

    “甦總,這……”一位董事忍不住開口,“一億不是小數目,而且風險太大……”

    “風險?”甦曉打斷他,眼神里帶著一絲冷峻,“看著李教授的眼楮,你告訴我,什麼是風險?是投入的資金可能打水漂,還是眼睜睜看著這樣的技術被束之高閣,讓更多像李教授一樣的人,在沉默中失去與世界連接的可能,這才是更大的風險?”

    她頓了頓,語氣緩和了一些,但決心不變“我知道這是跨界,是挑戰,甚至可能超出了我們傳統家具企業的範疇。但甦氏的精神,從來不是固守成規。爺爺當年敢用全部身家押注電力設備,我們今天,為什麼不敢為‘人心’押一次注?”

    會議室里,再次陷入沉默,但這一次,沉默中蘊含的不再是猶豫,而是被甦曉話語所觸動的思考與認同。

    陳曦走上前,深深鞠了一躬“謝謝甦總!我代表所有參與項目的研究人員,也代表……所有可能從中受益的人,感謝您的決定。”

    甦曉擺了擺手,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柔和“不用謝我。要謝,就謝那些在實驗室里日夜奮斗的科學家,謝像李教授這樣勇敢的先行者。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件事做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她看向屏幕,李教授的妻子正在幫他取下頭環,他的目光依舊停留在那本書上,嘴角似乎有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

    “記住,”甦曉最後說,“我們的目標,不是做出最先進的腦機接口設備,而是做出最‘懂’人的家具系統。讓科技,真正有溫度。”

    第四章兩年的淬煉

    “心意相通”專項基金的成立,在甦氏內部和行業內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人稱贊甦曉的遠見與擔當,也有人質疑這是否是“不務正業”。但甦曉頂住了壓力,她給了陳曦團隊最大的支持和自由度。

    這兩年,對于陳曦和她的團隊來說,是充滿挑戰與突破的兩年。

    首先是技術關。實驗室里的成功,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天壤之別。

    漸凍癥患者的腦電波信號極其微弱,且個體差異極大。為了提高識別的準確率和穩定性,團隊采集了大量不同患者的腦電數據,不斷優化算法。他們借鑒了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技術,讓系統能夠“學習”每個用戶獨特的腦電波模式,提高指令識別的精準度。

    其次是設備關。最初的頭環體積較大,佩戴不舒適,且需要有線連接,極大地限制了用戶的活動。團隊與材料學家合作,研發出了更輕薄、更貼合頭部曲線的柔性電極材料,實現了無線連接。同時,他們將控制模塊集成到家具本身或小型便攜設備中,讓整個系統更加簡潔易用。

    機械臂的精度和靈活性也需要大幅提升。傳統的工業機械臂過于笨重,無法滿足精細動作的需求。團隊參考了仿生學原理,開發出了更輕巧、更靈活的仿生機械臂,末端的夾持裝置也經過多次迭代,從最初只能夾取固定形狀的物體,到能根據物體形狀自動調整力度,甚至能輕輕拿起一個雞蛋而不捏碎。

    成本控制同樣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先進的腦機接口技術成本高昂,這使得系統難以普及。團隊一方面優化硬件設計,尋找更具性價比的傳感器和芯片;另一方面,通過規模化生產和技術共享,降低整體成本。甦曉也動用了甦氏的資源,與上下游供應鏈溝通,爭取到了更優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價格。

    更重要的,是“人性化”的打磨。

    甦曉強調,不能讓技術成為新的壁壘。她要求團隊必須深入了解殘障人士的實際需求和使用場景,邀請了包括漸凍癥患者、脊髓損傷患者、截肢者等在內的各類殘障人士代表參與到系統的設計和測試中來。

    “李教授,您覺得這個頭環的佩戴舒適度怎麼樣?”

    “王大哥,用意念控制燈光開關,反應速度您還滿意嗎?”

    “小朋友,你希望這個能幫你拿玩具的機械臂,是什麼顏色的?”

    在一次次的反饋與改進中,系統變得越來越“懂人”。

    他們增加了更多的“快捷指令”,讓用戶可以通過預設的思維模式,快速完成如“開門”、“關燈”、“呼叫家人”等常用操作。

    他們開發了“思維導航”界面,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思維選擇,在虛擬屏幕上瀏覽和控制家中的各種設備。

    他們甚至加入了“情緒感知”模塊,系統能根據用戶的腦電波特征,大致判斷其情緒狀態,在用戶感到焦慮或疲憊時,自動調整環境光線、播放舒緩的音樂,或者發出輕柔的語音安慰。

    李教授成了團隊的“特殊顧問”。他雖然行動不便,但思維依舊敏捷。他從使用者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比如,他希望系統能有“記憶”功能,記住他常用的書籍擺放位置;比如,他希望在“指揮”機械臂拿書時,能有更直觀的“視覺反饋”,讓他知道機械臂的位置和動作。團隊都一一將這些建議融入了系統的改進中。

    甦曉也經常來到實驗室,不是以老板的身份,而是以一個關注者和傾听者的身份。她會坐在李教授旁邊,看他用意念“操作”家具,听他講述使用感受。有一次,李教授通過系統“告訴”甦曉,他想念家鄉的桂花糕了。甦曉立刻讓廚房做了送來,看著李教授的妻子用機械臂“拿”起一塊桂花糕,送到他嘴邊,甦曉的心中充滿了溫暖。

    這兩年,甦氏的其他業務依舊在穩步發展,但“思維家居生態”項目,卻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甦曉的心中,在整個團隊的心中,激起了最澎湃的漣漪。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項目,更像是一種使命。

    第五章十萬個自主的靈魂

    時間荏苒,兩年時光倏忽而過。

    當甦氏集團召開年度新品發布會時,會場的焦點,不再是那些設計精美的傳統家具或智能化的家居系統,而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思維家居生態”。

    發布會的現場,布置得像一個溫馨的“家”。客廳、臥室、書房,每個場景中,都擺放著融入了腦機接口技術的“思維家具”。

    甦曉站在台上,身後的大屏幕上,播放著兩年來項目的研發歷程和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當李教授用意念“指揮”輪椅在房間里自由移動,“拿起”書本閱讀的畫面出現在屏幕上時,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各位,”甦曉的聲音充滿了力量,“兩年前,我們啟動了‘心意相通’項目。很多人問我,甦氏為什麼要跨界去做腦機接口?今天,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不是在做腦機接口,我們是在搭建一座橋。一座連接‘心意’與‘現實’的橋。”

    她示意工作人員推上一個展示台,上面是一套最新的“思維家居生態”系統——包括更輕薄的無線頭環、集成了各種傳感器和控制模塊的“智能中樞”,以及一系列經過優化的智能家具。

    “經過兩年的研發與迭代,我們的‘思維家居生態’系統正式誕生了。”甦曉介紹道,“它不再是單一的家具控制系統,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它包括

    精準的腦電波采集與解析系統,識別準確率達到98以上,響應延遲低于03秒。

    模塊化的智能家具矩陣,從輪椅、機械臂,到智能床、可調節書桌、自動開關的門窗,覆蓋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

    個性化的“思維雲”服務,每個用戶都有專屬的雲端數據庫,系統會不斷學習和適應用戶的思維習慣。

    開放的開發者平台,我們希望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加入進來,共同豐富這個生態。”

    隨後,發布會現場進行了實時演示。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年輕女孩,戴上頭環,僅僅通過思維指令,就完成了從“起床”、“洗漱”(通過機械臂輔助)、“打開窗簾”、“煮咖啡”到“坐在書桌前閱讀”的一系列動作。整個過程流暢自然,仿佛她的意念就是無形的雙手。

    “這位是小雨,”甦曉介紹道,“脊髓損傷導致她胸部以下癱瘓。但現在,通過‘思維家居生態’,她重新獲得了生活的自主能力。”

    小雨對著話筒,聲音有些激動但清晰“謝謝甦總和陳博士團隊!現在

    喜歡大民富商甦半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民富商甦半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民富商甦半城》,方便以後閱讀大民富商甦半城第165集︰腦機接口的跨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第165集︰腦機接口的跨界並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