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紐約的晨光與祖輩的影子
紐約曼哈頓的清晨,陽光透過“甦氏國際大廈”頂層的落地窗,將巨大的ogo映照在光潔如鏡的地板上。甦晚晴站在窗前,俯瞰著腳下川流不息的車流和遠處曼哈頓島的輪廓。今天是她正式接管甦氏北美區總部的第一天,距離祖父甦明遠將家族企業的接力棒交給父親甦曉,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而甦承宗的名字,那個在家族歷史中如同燈塔般的存在,即便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清晰地烙印在每一個甦氏成員的心中。
“大小姐,董事會成員已經到齊。”助理林薇的聲音打斷了她的思緒。
甦晚晴轉過身,整理了一下剪裁得體的白色西裝外套。鏡子里映出一張年輕卻異常沉穩的臉,眼神里有著甦家人特有的銳利,也帶著一絲屬于這個時代的從容。她深吸一口氣,推開了會議室的門。
“各位早上好。”她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天然的穿透力,“今天,是甦氏北美區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起點。在開始討論具體戰略前,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一個關于我們家族,關于‘傳承’的故事。”
她走到屏幕前,指尖輕點,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出現在眾人眼前。那是甦承宗,穿著樸素的長衫,站在一家小小的綢緞鋪前,眼神里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不屈的斗志。
“這是我的曾祖父,甦承宗。”甦晚晴的聲音帶著一絲溫情,“1920年代,他在南方小城創辦了‘承記綢緞莊’,那是我們甦氏商業帝國的雛形。當時時局動蕩,生意艱難,但他始終堅信,誠信為本,創新為翼,方能立足。他曾經說過︰‘做生意,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為了留下點什麼,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客戶,對得起跟著你的人。’”
會議室里一片安靜,無論是頭發花白的老董事,還是年輕的高管,都專注地听著。這些故事,他們或許听過無數遍,但從新任掌舵人口中說出,又有了不同的分量。
“曾祖父經歷過戰火,經歷過經濟蕭條,甚至一度瀕臨破產。但他從未放棄,他帶著員工一起熬,一起想辦法,把傳統的綢緞生意做出了新意,甚至在戰後率先引入了機器生產,成為了當時行業的翹楚。”甦晚晴的目光掃過眾人,“他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更是一種精神——創新、拼搏、奉獻,還有最重要的,對‘傳承’的責任感。”
屏幕上的照片切換,是甦明遠和甦明輝在會議室給年輕一輩講課的場景,是甦曉帶領團隊在海外拓展市場時的留影,是甦氏企業在全球各地的標志性項目……
“我的祖父們,我的父親,他們將曾祖父的精神火種傳遞了下來,讓甦氏從一個區域商號,發展成為今天橫跨多個領域的跨國集團。我們在紐約、在倫敦、在東京……我們的業務涉及科技、金融、能源、環保……但無論走多遠,我們都沒有忘記起點,沒有忘記曾祖父留下的‘根’。”
甦晚晴頓了頓,語氣變得更加堅定︰“今天,我站在這里,接過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管理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耀與責任。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身處哪個崗位,哪個國家,都能記住我們的家族精神,記住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甦氏的榮耀,不是某一個人的,而是代代相傳的榮光之脈。”
掌聲響起,帶著尊重,也帶著對未來的期許。甦晚晴知道,這只是開始。在全球化的今天,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早已不同以往,科技的飛速發展,市場的瞬息萬變,地緣政治的復雜局勢……都需要他們以更開放、更創新的姿態去應對。但她心中有底氣,這份底氣,就來自于那條看不見,卻無比堅韌的“榮光之脈”。
第二章︰日內瓦的午後與傳承的溫度
與此同時,在瑞士日內瓦湖畔的甦氏歐洲總部,一場截然不同的“傳承”正在進行。
甦雲哲,甦晚晴的堂弟,正有些局促地坐在沙發上,對面是他的父親,甦氏歐洲區總裁甦明軒,以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他的祖父,甦明輝。
“雲哲,知道我為什麼叫你從巴黎趕回來嗎?”甦明軒的語氣溫和,但帶著一絲嚴肅。
甦雲哲搖搖頭,他剛剛結束在巴黎高等商學院的課程,本以為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餐。
甦明輝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目光落在孫子身上︰“你快畢業了,也該真正接觸家族企業了。但在讓你進入核心業務之前,我想帶你去一個地方。”
車子沿著日內瓦湖行駛,最終停在一座略顯古樸的莊園前。莊園門口沒有醒目的標志,只有一塊小小的銅牌,刻著“甦氏歐洲基金會”。
“這里是……”甦雲哲有些好奇。
“這里是我們甦氏在歐洲最早的‘據點’,”甦明輝走下車,指了指莊園深處,“幾十年前,你爺爺甦明遠和我決定開拓歐洲市場時,就是從這里起步的。那時候,我們租下了這個小莊園,既是辦公室,也是宿舍。”
他們走進莊園,里面別有洞天。一側是現代化的辦公區,另一側則被改造成了一個小型的家族歷史陳列館。
甦明輝帶著甦雲哲走進陳列館。泛黃的文件、老舊的計算器、手寫的市場調研報告……一件件物品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的艱辛。
“看這個。”甦明輝拿起一份用英文和中文書寫的合同,“這是我們和歐洲一家老牌企業的第一份合作協議。當時對方看不起我們,覺得我們是來自東方的‘小公司’,處處刁難。你父親當時還是個年輕小伙子,為了這份合同,在對方公司樓下等了三天,才等到一個面談的機會。”
甦明軒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那時候年輕,就覺得不能給家族丟臉,不能讓爺爺和父親的心血白費。”
甦明輝繼續說道︰“雲哲,你在學校學了很多先進的管理理論,這很好。但管理企業,尤其是傳承家族企業,光有理論是不夠的。它需要情懷,需要對家族歷史的認同,需要一種‘根’的意識。”
他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幅甦承宗的畫像︰“你曾祖父甦承宗,他創業的時候,想的不僅僅是賺錢,更是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讓跟著他的伙計有飯吃。這種‘責任’,後來就變成了我們的家族精神。當我們在海外拓展時,支撐我們克服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商業壁壘的,不僅僅是商業策略,更是這種‘我們代表著家族,不能辜負前人’的信念。”
甦雲哲靜靜地听著,看著那些充滿年代感的物件,仿佛能感受到祖輩們當年在異國他鄉拼搏的溫度。他一直以為家族企業的傳承就是權力和財富的交接,直到此刻才明白,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文化的傳承。
“爺爺,爸爸,我好像有點明白了。”甦雲哲低聲說,“傳承,不是繼承一個空殼,而是要把曾祖父、祖父們的精神接過來,走下去。”
“對,”甦明輝欣慰地點點頭,“財富會有盈虧,權力會有更迭,但精神和文化,才是一個家族企業真正的靈魂,是能跨越時空,代代相傳的‘榮光’。你父親當年在歐洲,遇到困難時,就會來這里坐坐,看看這些老物件,想想爺爺們是怎麼過來的,就又有了力量。”
甦明軒接口道︰“雲哲,接下來你會在歐洲區總部實習,從基層做起。我希望你不僅要學習業務,更要用心去感受這份傳承的重量。記住,你是甦氏的子孫,你的一舉一動,都關系到家族的聲譽,關系到這條‘榮光之脈’是否能繼續流淌。”
陽光透過陳列館的窗戶,灑在甦承宗的畫像上,也灑在甦雲哲年輕的臉上。他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某種東西填滿了,那是一種超越了個人得失的使命感,一種與家族、與歷史緊密相連的歸屬感。
第三章︰新加坡的夜晚與危機中的堅守
紐約的會議剛剛結束,甦晚晴就接到了來自新加坡的緊急電話。甦氏在東南亞投資的一個大型環保能源項目遭遇了突發危機——當地合作伙伴被爆出財務丑聞,項目面臨停滯,甚至可能影響甦氏的聲譽。
“晚晴,情況很棘手。”電話那頭,甦氏東南亞區負責人的聲音帶著焦慮,“當地媒體已經開始報道,一些不明真相的民眾也在項目現場聚集,質疑我們的合作資質。”
甦晚晴的心一沉。環保能源項目是甦氏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戰略方向,不僅關乎商業利益,更關乎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是家族“奉獻”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如果處理不好,不僅項目受損,更會動搖家族企業多年來積累的聲譽。
“我馬上飛新加坡。”甦晚晴當機立斷,“通知公關團隊,立刻啟動危機預案,先正面回應,強調我們對合作伙伴的審核流程和對項目的重視,同時法務團隊介入,查清事實。”
十幾個小時後,甦晚晴出現在新加坡甦氏辦公室。會議室里氣氛凝重,團隊成員匯報著最新情況︰合作伙伴的財務問題確實存在,雖然甦氏在前期盡了審核義務,但仍被卷入輿論漩渦,股價也出現了小幅波動。
“我們不能被動挨打。”甦晚晴揉了揉有些疲憊的太陽穴,“首先,要明確我們的立場︰甦氏對任何不誠信行為零容忍。其次,要向公眾說明,我們投資環保項目的初衷是為了當地的可持續發展,這一點不會因為合作伙伴的問題而改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拿出行動,不是撇清關系,而是解決問題。”
“怎麼解決?合作伙伴出了問題,項目可能要擱淺了。”一位高管憂心忡忡地說。
甦晚晴看向窗外新加坡璀璨的夜景,腦海中閃過曾祖父甦承宗在困境中堅持的身影,閃過祖父們在開拓市場時面對挑戰的堅定。家族精神里,從來沒有“逃避”二字,只有“擔當”。
“項目不能停。”她斬釘截鐵地說,“這個項目對當地的能源轉型很重要,關系到成千上萬民眾的生活。如果因為合作伙伴的問題就放棄,那我們和那些唯利是圖的企業有什麼區別?我們甦氏的‘奉獻’精神體現在哪里?”
她頓了頓,理清思路︰“第一,立刻成立專項小組,由我親自帶隊,全面接管項目的運營,尋找新的可靠合作伙伴,或者我們自己增加投資,確保項目繼續推進。第二,邀請第三方機構對項目的財務和運營進行全面審計,公開透明地向公眾和投資者展示我們的處理態度。第三,加大與當地政府、社區的溝通,傾听他們的訴求,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誠意。”
“但是,這樣我們的投入會大大增加,風險也很高……”有人提出顧慮。
“我知道。”甦晚晴的眼神堅定,“但有些時候,商業決策不能只看短期利益。這是考驗我們的時候,考驗我們是否真的理解並踐行家族精神。曾祖父當年在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客戶的承諾,沒有放棄對員工的責任。今天,我們面對的是聲譽和信任的危機,我們更應該拿出擔當。這不僅是為了項目,為了企業,更是為了守護我們家族的榮光。”
她的話像一劑強心針,注入了在場每個人的心中。大家看到了這位年輕掌舵人身上的魄力和擔當,那是一種源自家族精神深處的力量。
接下來的日子,甦晚晴帶領團隊日夜奮戰。他們重新梳理項目流程,與當地政府積極溝通,走訪社區傾听意見,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的合作伙伴。過程異常艱難,不僅要面對技術和資金的挑戰,還要應對持續的輿論壓力。
有一次,甦晚晴在項目現場視察,遇到了一位當地的老漁民。老漁民不太會說英語,通過翻譯告訴她,這個環保能源項目建成後,能減少附近海域的污染,他的孫子以後就能在更干淨的海里捕魚了。
“甦小姐,我們相信你,相信甦氏。”老漁民粗糙的手緊緊握著甦晚晴的手,眼神里充滿了期待。
那一刻,甦晚晴心中百感交集。她突然明白,家族企業的榮耀,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光環,而是扎根于每一個項目、每一個社區、每一個信任他們的人心中的責任與擔當。曾祖父當年的“對得起客戶,對得起跟著你的人”,在今天,有了更廣闊的內涵。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甦氏不僅找到了可靠的新合作伙伴,讓項目重回正軌,更通過透明的處理方式和積極的社區參與,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民眾的理解與支持。當項目一期工程順利竣工時,當地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老漁民帶著孫子,給甦晚晴送上了一籃新鮮的水果。
站在竣工儀式的現場,看著燈火通明的環保能源站,听著當地民眾真誠的歡呼,甦晚晴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踏實。這次危機,不僅沒有擊垮他們,反而讓甦氏在東南亞的聲譽更加穩固,讓家族精神在實踐中得到了升華。
第四章︰家族聚會與榮光之脈的延續
一年後,甦氏家族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全球家族聚會,地點選在了中國南方的老家——當年甦承宗創辦“承記綢緞莊”的城市。如今,這里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但甦氏老宅被精心保留了下來,成為了家族精神的象征。
來自世界各地的甦氏成員匯聚一堂,有白發蒼蒼的長輩,有年富力強的中年骨干,也有像甦雲哲這樣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一代。老宅的庭院里張燈結彩,充滿了歡聲笑語,但又帶著一種莊重的氛圍。
晚宴前,家族成員們聚集在老宅的正廳,那里懸掛著甦承宗的大幅畫像。甦曉,作為目前家族中最年長的核心成員,站在畫像前,目光柔和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孩子們,”她的聲音帶著歲月的沉澱,卻依然清晰,“今天,我們回到這里,回到我們的根。看著你們,我就想起我的父親,你們的祖父甦明遠,想起我的叔叔甦明輝,想起他們當年如何教導我們,如何將曾祖父的精神傳遞給我們。”
她指了指畫像︰“曾祖父甦承宗,他或許沒有想到,當年那個小小的綢緞莊,會變成今天的甦氏集團。但他一定想到了,有些東西是需要傳承下去的——那是誠信,是創新,是拼搏,是奉獻,更是對家族、對社會的責任感。”
甦晚晴和甦雲哲站在前排,他們交換了一個眼神,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認同與感悟。過去的一年,他們各自在不同的崗位上經歷了挑戰,也真正理解了“傳承”二字的重量。
“我看到了晚晴在新加坡的擔當,”甦曉微笑著看向孫女,“在危機面前,她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直面,用行動守護了企業的聲譽和家族的榮光。我也看到了雲哲在歐洲的成長,他不再是那個只懂理論的學生,而是開始理解,傳承需要腳踏實地,需要從基層做起,需要將家族精神融入每一個決策和行動中。”
甦雲哲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頭,甦晚晴則坦然地接受著長輩的贊許,同時也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家族企業的傳承,不是一代人的事情,”甦曉繼續說道,“它是一條長長的‘榮光之脈’,從曾祖父那里流淌到祖父輩,到我們這一輩,現在又流向了晚晴、雲哲,以及更多的年輕一代。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條脈絡上的一個節點,我們的責任,就是讓它清澈、有力地繼續流淌下去。”
“奶奶,”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是甦晚晴的表妹,正在大學攻讀文化遺產保護專業,“我們以後不一定要進入家族企業,那我們怎麼傳承家族精神呢?”
甦曉慈愛地看著她︰“傳承家族精神,不一定非要在企業里。曾祖父留下的,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身處哪個國家,只要你記住‘誠信、創新、拼搏、奉獻’,只要你以身為甦家人為榮,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到最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那就是對家族精神最好的傳承,就是為這條‘榮光之脈’增添了新的活力。”
這番話讓在場的年輕人們紛紛點頭。傳承的意義,在這一刻變得更加寬廣和清晰。
晚宴開始了,觥籌交錯間,大家分享著各自在世界各地的經歷和感悟。有人談論著在非洲的公益項目,有人興奮地說起最新的技術創新,有人則回憶著祖輩們的趣事……
甦晚晴走到庭院里,抬頭看著夜空中的星辰。老宅的屋檐在月光下勾勒出古樸的輪廓,與遠處現代化都市的霓虹交相輝映。她想起了在紐約的清晨,在日內瓦的午後,在新加坡的夜晚……那些經歷,那些挑戰,那些傳承的瞬間,仿佛都匯聚成了一股暖流,在她的心中流淌。
曾祖父甦承宗的商業傳奇,早已超越了具體的經營細節,成為了一種精神的象征。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甦家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這時,甦雲哲走了過來,手里拿著一杯酒。
“姐,”他笑著說,“以前總覺得‘家族榮耀’是個很空泛的詞,現在才明白,它是實實在在的,是我們每個人肩膀上的責任,是我們心里的信念。”
甦晚晴點點頭,舉起酒杯︰“是啊,雲哲。我們是幸運的,能成為這條‘榮光之脈’的一部分。但我們也肩負著使命,要讓它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