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舊廠房里的新火種
清晨六點,濱海市的霧氣還未完全散去,甦式集團老廠區的三號廠房卻已燈火通明。與隔壁幾條生產線傳來的規律機械轟鳴聲不同,這里透著一股截然不同的“安靜”——那是一種思維高速運轉時的沉寂,夾雜著鍵盤敲擊的細碎聲響和偶爾響起的低聲討論。
甦明輝站在玻璃幕牆外,看著里面忙碌的身影,鏡片後的眼神復雜。這里曾是甦式集團發家的地方,生產著第一代讓甦家在業內站穩腳跟的機械零件。如今,機床被挪到了角落,覆蓋著防塵布,像一位沉默的老臣,而取而代之的是排列整齊的服務器機櫃,以及一群穿著隨意、眼神卻格外明亮的年輕人。
“明輝叔。”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端著馬克杯走出來,鏡片上還沾著點咖啡漬,“昨晚的數據建模有了新突破,ai對生產線能耗的預測誤差,降到了百分之三以內。”
說話的是陳宇,甦明輝親自從頂尖高校挖來的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他身後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卻肩負著甦式集團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技術命脈。
甦明輝點點頭,推了推眼鏡︰“辛苦了。能耗優化只是第一步,我要的是全鏈條的智能化。從原材料采購預測,到生產流程自主決策,再到售後服務的智能響應。”他的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甦式不能再靠‘經驗’和‘人情’打天下了,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
他指的“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科技爆炸的時代。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新技術如同海嘯般席卷而來,顛覆著一個又一個行業。有的老牌企業在浪潮中轟然倒塌,有的則抓住了機遇,一飛沖天。甦式集團,這個由他父親甦承宗一手創立,歷經風雨傳承到他和哥哥甦明遠手中的家族企業,正站在這樣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
哥哥甦明遠更多地負責集團的戰略布局和對外事務,而將科技賦能、內部革新這一重擔,交給了對技術更感興趣,也更具前瞻性的甦明輝。
“我明白,”陳宇喝了口咖啡,眼神發亮,“區塊鏈那邊也有進展。供應鏈金融的溯源系統原型已經搭好了,一旦試運行成功,我們就能徹底解決供應商賬期和信用評估的老大難問題。這在以前,靠人工審核,光是單據就得堆成山。”
甦明輝走進實驗室,一台巨大的屏幕上正滾動著密密麻麻的代碼和實時數據圖表。他走到一個模擬生產線的沙盤前,沙盤上的微型機械臂正在ai的控制下,以不可思議的精度進行著組裝作業,整個過程流暢、高效,幾乎沒有多余的動作。
這讓他想起了幾十年前,父親甦承宗帶著工人在昏暗的廠房里,靠雙手和簡單工具打磨零件的場景。汗水、油污、還有那份不服輸的勁頭,是他童年記憶里最深的烙印。如今,時代變了,挑戰變了,但那份“求變”和“創新”的基因,必須在新技術的土壤里,開出更絢爛的花。
“爸,如果您還在,看到這些,會怎麼想?”甦明輝在心里默默問了一句。他知道,父親一定不會反對,甚至會比他更激進。甦承宗當年就是靠著“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才讓甦式在競爭激烈的制造業中脫穎而出。
“明輝叔,”另一個負責區塊鏈項目的小姑娘林薇跑了過來,手里拿著平板,“您看這個,我們和銀行合作的跨境支付試點,用區塊鏈技術處理,交易時間從原來的幾天縮短到了幾分鐘,而且手續費降低了七成!”
數據是冰冷的,但甦明輝能從中感受到滾燙的力量。這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商業模式的重構,是甦式集團在新時代立足的根本。
第二章︰齒輪與代碼的踫撞
變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當甦明輝的研發團隊在實驗室里如火如荼地推進項目時,集團內部的質疑聲也從未停止。
“搞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有什麼用?我們甦式靠的是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口碑!”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工程師在會議上拍了桌子,他是從甦承宗時代就跟著企業的元老,對傳統工藝有著深厚的感情和近乎固執的堅持。
“就是,人工智能?機器能懂什麼?能比得上我們幾十年的經驗?我看啊,就是瞎折騰,浪費錢!”另一位負責生產的副總也附和道。
會議室里氣氛有些凝重。甦明遠坐在主位,看了一眼弟弟甦明輝,示意他發言。
甦明輝站起身,沒有直接反駁,而是打開了身後的投影儀。屏幕上出現的不是枯燥的技術參數,而是一段視頻。
視頻里,是老廠區那台被防塵布覆蓋的老舊機床。鏡頭慢慢拉近,聚焦在布滿油污和劃痕的操作面板上。然後,畫面一轉,切到了實驗室里那台正在精準作業的微型機械臂,以及屏幕上跳動的ai算法模型。
“各位叔伯,各位同事,”甦明輝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這台機床,我父親用它打下了甦式的江山,我們很多老師傅,用它磨練出了一身精湛的手藝。它是甦式的根,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但是,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們的競爭對手,已經在用ai設計產品,用區塊鏈優化供應鏈,用大數據預測市場需求。如果我們還守著這台‘老伙計’,守著我們的‘經驗’,那我們不是在傳承,而是在埋葬甦式的未來。”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馬克筆,開始勾勒︰“科技賦能,不是要取代我們的老師傅,不是要否定我們的傳統。恰恰相反,是要讓我們的傳統工藝,在新技術的加持下,煥發新的生命力。”
“ai可以分析老師傅們一輩子積累的操作數據,把‘手感’‘經驗’轉化為可復制、可優化的算法模型,讓新工人更快上手,讓老工藝更加精準。”
“區塊鏈可以記錄每一個零件的生產流程、原材料來源,讓我們的‘匠心’有跡可循,讓客戶更加信任我們的產品。”
“大數據可以幫我們分析市場趨勢,提前布局,讓我們不再是被動地適應市場,而是主動地引導市場。”
他放下筆,看著那位老工程師︰“王叔,您總說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學技術不扎實。如果我們用ai把您的經驗數字化,是不是就能讓更多年輕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您畢生的精華?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傳承’嗎?”
老工程師張了張嘴,一時語塞。
甦明遠適時地補充道︰“明輝說得對。時代在變,我們的傳承方式也要變。科技不是敵人,是工具,是翅膀。我們要做的,是讓甦式這棵大樹,在新技術的土壤里,扎更深的根,開更繁的花。”
會議最終達成了共識,但甦明輝知道,真正的挑戰,在于如何讓這些理念落地,如何讓習慣了傳統模式的員工,真正擁抱變化。
他決定從最基礎的生產環節入手,選擇了一個試點車間——正是那位老工程師王叔負責的精密零件車間。
當裝載著最新智能控制系統的機器人手臂被運進車間時,工人們的眼神是復雜的,有好奇,有懷疑,還有一絲不安。王叔更是黑著臉,一整天都沒怎麼說話。
甦明輝沒有急于求成,他讓陳宇的團隊派了專人,一對一地給工人們培訓,講解新系統的原理和優勢,更重要的是,告訴他們,這些技術是如何輔助他們工作,而不是取代他們。
第三章︰智能之光點亮生產線
轉變是從一次意外開始的。
一天深夜,試點車間的一台關鍵設備突然出現了故障,按照以往的流程,需要通知維修人員,排查故障點,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恢復生產,這意味著一筆不小的損失。
當時值班的是一位年輕工人小李,他想起了培訓時提到的智能診斷系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打開了系統界面,輸入了設備的異常參數。
幾秒鐘後,系統給出了一份詳細的故障報告,不僅指出了具體的故障部件——一個不起眼的傳感器,還給出了維修步驟和所需零件的庫存位置。
小李按照指引,不到半小時就換好了傳感器,設備恢復了正常運轉。
第二天,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車間。連一直板著臉的王叔,也忍不住湊到智能控制系統前,研究了半天。
“這玩意兒……還真有點門道。”王叔喃喃自語,語氣里的懷疑少了許多。
甦明輝抓住這個機會,讓小李在車間里分享了他的經歷。“以前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得手忙腳亂地找師傅,找維修單,現在有了這個系統,就像身邊隨時跟著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還是個不會累、不會出錯的老師傅。”
漸漸地,工人們開始主動接觸這些新技術。他們發現,ai系統不僅能快速診斷故障,還能根據歷史生產數據,提前預測設備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防性維護;能根據訂單量和原材料庫存,自動優化生產排程,減少浪費和等待時間。
王叔也放下了成見,他主動找到陳宇的團隊,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獨家秘方”——一些關于零件打磨力度、溫度控制的微妙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了出來。
“這些東西,我帶進棺材就沒了。”王叔說得很實在,“要是能變成代碼,讓機器也‘懂’,那才是真本事。”
在王叔的帶動下,更多的老師傅加入進來,他們與研發團隊緊密合作,將傳統工藝的精髓與現代科技結合。
不久後,一個融合了ai算法和老師傅經驗的“智能打磨系統”誕生了。它不僅能完成人工難以達到的高精度打磨,還能根據不同的零件材質和要求,自動調整參數,甚至“學習”新的打磨技巧。
當第一個由智能打磨系統生產出來的零件,經過嚴格檢測,各項指標都遠超傳統工藝標準時,車間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王叔看著那個零件,又看了看屏幕上運行的算法模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啊!”他拍著甦明輝的肩膀,“明輝,你做得對!這不是忘本,是把本兒發揚光了!”
生產效率提升了40,能耗降低了25,產品不良率下降到了0.5以下……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是科技賦能最有力的證明。
不僅僅是生產環節,科技的光芒開始照亮甦式集團的各個角落。
在管理方面,甦明輝引入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系統。以往需要層層審批、耗時良久的采購合同、銷售訂單,現在通過智能合約,只要滿足預設條件,就會自動執行,大大提高了效率,也減少了人為干預可能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管理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物聯網技術,每一批原材料從采購、運輸、入庫到投產,都被實時追蹤,數據上鏈,不可篡改。這不僅解決了以往供應鏈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還讓甦式集團在面對供應商時,有了更精準的評估和更高效的協同。
一次,原材料供應商突發狀況,交貨可能延遲。但由于區塊鏈系統實時捕捉到了這一信息,甦式的采購部門提前做出了反應,啟動了備選供應商方案,不僅沒有影響生產,還因為應對及時,從備選供應商那里拿到了更優惠的價格。
“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負責供應鏈的副總感慨道,“以前靠的是關系,是人情,現在靠的是數據,是系統,更可靠,也更高效。”
第四章︰核心競爭力的重塑
科技賦能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甦式集團的核心競爭力。
在產品研發上,甦明輝帶領的研發團隊與ai深度合作。ai不再只是一個工具,而是成為了“創意伙伴”。它能根據市場大數據,分析消費者潛在的需求和偏好,為設計師提供靈感;能在成千上萬的材料組合和設計方案中,快速篩選出最優解;甚至能模擬產品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的性能表現,提前發現設計缺陷。
一款融合了最新智能技術的高端家用電器應運而生。它不僅具備傳統家電的所有功能,更搭載了甦式自主研發的ai控制系統,能“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自動調節運行模式,達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節能效果。
在產品發布會上,當演示者展示這款家電如何通過ai分析用戶的生活規律,在用戶回家前提前調節好室內溫度、準備好熱水,甚至根據用戶的健康數據推薦合適的烹飪方案時,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這不是簡單的智能化,這是真正懂用戶的產品。”一位資深的行業評論員在報道中寫道,“甦式集團通過科技賦能,完成了從‘制造產品’到‘創造生活解決方案’的華麗轉身。”
市場的反饋印證了這一點。新產品一經上市,就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追捧,訂單量節節攀升,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不僅為甦式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是,它讓甦式在競爭激烈的家電市場中,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技術壁壘。
競爭對手們很快反應過來,紛紛開始效仿,加大科技投入。但甦明輝對此並不擔心。他知道,科技競爭,拼的是研發實力和創新速度。
在他的推動下,甦式集團成立了“未來技術研究院”,不僅聚焦于現有的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更開始布局量子計算、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他高薪聘請了國內外頂尖的科學家,與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我們不能只看眼前的一步,要看到未來的十步,百步。”甦明輝在研究院的成立儀式上說道,“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只有保持持續的創新能力,我們才能在這場沒有終點的賽跑中,始終保持領先。”
甦式的年輕一代,也在這場科技革新中迅速成長。甦曉,甦明遠的女兒,那個在商業傳承課程上嶄露頭角的女孩,如今已經成為了國際業務部的骨干。她敏銳地看到了科技賦能在全球化進程中的重要性。
“爸爸,明輝叔叔,”在一次跨國視頻會議後,甦曉興奮地說道,“我們的智能供應鏈系統和區塊鏈支付系統,在海外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優勢!當地的合作伙伴對我們的技術實力贊不絕口,這比我們說多少遍‘甦式品質’都更有說服力!”
科技,成為了甦式集團走向世界的一張最硬的“名片”。
第五章︰傳承的新定義
又是一個清晨,甦明輝再次來到三號廠房的實驗室。經過幾年的發展,這里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略顯簡陋的“試驗田”,而是成為了甦式集團的“大腦”,匯聚著最頂尖的人才和最前沿的技術。
陳宇正在調試一個新的ai模型,林薇則在與海外團隊溝通區塊鏈項目的落地細節。年輕人們充滿活力的討論聲,與隔壁生產線傳來的更加智能化、更有效率的機械運轉聲,交織成一曲屬于新時代的交響樂。
甦明遠走了進來,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明輝,干得不錯。爸要是還在,一定會為你驕傲。”
甦明輝笑了笑,眼神里有欣慰,也有一絲感慨︰“哥,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整個團隊,是所有願意擁抱變化的甦式人,一起努力的結果。”
他看著窗外,朝陽正緩緩升起,照亮了整個廠區。那些老舊的廠房,在科技的加持下,煥發出新的生機。
“你說,”甦明遠忽然問道,“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和父親當年創業,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嗎?”
甦明輝沉吟了一下,說道︰“時代不同了,技術不同了,面對的挑戰也不同了。但有些東西是相通的。父親當年靠的是創新和勇氣,我們現在,靠的也是創新和勇氣。只不過,我們的創新,是建立在高科技的基礎上;我們的勇氣,是敢于拋棄舊思維,擁抱新世界。”
“傳承,”他頓了頓,語氣堅定,“從來不是簡單地復制過去,而是在理解先輩精神內核的基礎上,用最適合當下時代的方式,把它延續下去,發揚光大。對我們來說,加大科技投入,用科技賦能企業,就是最好的傳承方式。”
甦明遠點點頭,深以為然。
這時,甦曉走了進來,手里拿著一份文件︰“爸爸,明輝叔叔,我們和歐洲一家頂尖的ai研究機構達成了合作意向,他們對我們的智能家電系統非常感興趣,想聯合開發下一代產品。”
“好!”甦明遠和甦明輝同時說道,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三人的身上,也灑在屏幕上跳動的代碼和數據上。那些冰冷的0和1,仿佛也被賦予了溫度,承載著甦式集團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甦式集團正以科技為筆,以創新為墨,在傳承的畫卷上,書寫著屬于他們的,更加輝煌的篇章。齒輪與代碼的交響,還在繼續,而甦式的故事,也將在科技的賦能下,走向更遠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