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計劃︰甦式集團的人才棋局
會議室的落地窗將黃昏的金輝切割成幾何形狀,投映在甦明遠指間轉動的鋼筆上。紅木長桌盡頭,甦明輝正用激光筆劃過投影儀上的柱狀圖,2025年第二季度的人力缺口數據像突兀的山峰,刺破了營收曲線的完美上升弧。
“東南亞事業部需要37名區域經理,新能源研發中心缺22個算法工程師,就連總部行政崗都空了14個編制。”甦明輝的指節叩在桌面上,“獵頭挖來的人水土不服,內部提拔的斷層嚴重,再這麼下去,擴張版圖就是畫餅。”
年輕一輩的管理者們交換著眼神。坐在主位下首的甦曉下意識摩挲著筆記本邊緣——她負責的海外市場拓展部,上周剛因為一個關鍵崗位的人事震蕩,丟掉了印尼的一個億級訂單。
甦明遠終于放下筆,金屬筆帽撞擊桌面的聲響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不能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我和明輝商量過,要建‘沃土計劃’,和高校捆在一起培養人。”
第一章 象牙塔與商業戰場的接口
“沃土計劃”的啟動會開得像場跨界峰會。a大商學院院長推了推金絲眼鏡,看著甦式集團提供的培養方案眉頭微蹙︰“企業定制班我們做過,但你們要求學生大三就參與真實項目,這在學分體系上很難操作。”
“所以我們準備了雙導師制。”甦明輝將一份文件推過去,“校內導師負責理論框架,企業導師帶他們做實戰課題。比如你們正在研究的智慧城市供應鏈模型,可以直接對接我們在濱海新區的物流項目。”
甦曉坐在父親身側,留意到對面幾位工科院校代表的眼楮亮了。她適時補充︰“我們會開放研發中心的實驗室,大四學生能接觸到工業4.0的生產線。而且集團設立了‘承宗獎學金’,每年資助20名學生出國參加行業峰會。”
“承宗”二字讓老教授們的表情柔和下來。甦承宗白手起家的故事在高校講壇上被當作案例講了無數遍,那份從學徒工手冊里提煉出的商業哲學,比任何教科書都更具說服力。
簽約儀式在a大百年禮堂舉行時,甦曉負責對接的學生代表林哲正躲在後台背發言稿。這個戴著黑框眼鏡的男生攥著卡片的手指發白,甦曉遞過一瓶溫水︰“緊張?我第一次在董事會匯報時,把‘市場滲透率’說成了‘市場漏水率’。”
林哲噗嗤笑出聲,抬頭時撞進甦曉帶笑的眼楮。她穿著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裝,胸前別著甦式集團的銀杏葉徽章,陽光透過彩繪玻璃落在她肩上,像為這場校企聯姻鍍上了層金邊。
第二章 實驗室里的商業邏輯
第一個實戰課題就給了林哲團隊下馬威。甦式旗下的生鮮電商“鮮時達”面臨用戶流失,企業導師丟給他們一沓厚厚的運營數據︰“找出核心問題,拿出解決方案,三個月後向事業部總監匯報。”
“用戶復購率下降12,主要集中在3545歲女性群體。”同組的女生李薇推過平板電腦,“她們的留言集中在‘配送時間不穩定’和‘包裝不夠環保’。”
“但配送時效是物流部的事,我們能改什麼?”男生王磊撓頭。林哲盯著數據屏幕,突然想起甦曉在開課時說的話︰“商業不是解決問題,是創造價值。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抱怨背後隱藏的需求?”
凌晨三點的實驗室燈火通明。林哲用馬克筆在白板上畫思維導圖,箭頭從“寶媽”“時間焦慮”“環保意識”延伸開,最終匯聚成一個詞——“場景化服務”。
他們提出的方案讓鮮時達事業部總監拍了桌子︰“給用戶送菜時順便扔垃圾?還提供育兒雜志和輔食食譜?這成本怎麼控制?”
“我們計算過,”林哲將成本模型投影出來,“用可降解包裝替代泡沫箱,雖然單箱成本增加0.8元,但能申請政府環保補貼。至于附加服務,可以和母嬰品牌置換資源,比如讓‘貝貝熊’提供試用裝,他們負責承擔20的人力成本。”
三個月後,“鮮時達”的“安心媽媽套餐”上線首周,復購率回升7。甦曉在項目復盤會上,指著林哲團隊繪制的用戶旅程圖對高管們說︰“這就是我們要的人——能把冰冷的數據翻譯成溫暖的商業語言。”
第三章 家族徽章下的雙重考驗
家族年輕成員的加入讓“沃土計劃”多了層微妙色彩。甦明遠的佷子甦浩洋被塞進林哲的小組時,正戴著藍牙耳機打游戲。“不過是走個過場,爺爺說畢業就給我個部門管。”他把腳翹在辦公桌上,引得李薇翻了個大白眼。
轉折點發生在一次供應鏈模擬對抗賽。甦浩洋負責的“虛擬企業”因為庫存計算失誤瀕臨破產,林哲熬夜幫他重做模型時,隨口問︰“你真覺得憑身份就能管好幾百號人?我爸當年在車間擰了三年螺絲。”
甦浩洋沒吭聲,第二天卻把游戲賬號注銷了。當他們團隊在決賽中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跨境支付痛點時,甦浩洋舉著獎杯的手還在發抖︰“原來不是把名字刻在大樓上就算傳承。”
甦曉將這一切看在眼里。她在給甦明遠的周報里寫道︰“家族子弟更需要在規則里摔打。當他們明白‘甦’字徽章不是免死金牌,而是責任勛章時,傳承才有意義。”
第四章 畢業典禮上的雙向選擇
畢業季的雙選會像場盛大的閱兵式。甦式集團的展位前排起長隊,林哲穿著新買的西裝,簡歷夾里放著“沃土計劃”期間參與的三個落地項目報告。
“鮮時達的寶媽套餐是你主導的?”面試官翻到其中一頁,“如果讓你負責全國推廣,第一筆預算會花在哪里?”
林哲沒急著回答,反而從包里拿出份調研報告︰“我統計了全國各城市的母嬰門店分布,發現三線城市的社區店滲透率不足37。預算應該先砸向這些‘最後一公里’,用社區媽媽ko做裂變……”
不遠處的休息區,甦曉正在和a大校長簽署新一期合作協議。她瞥見林哲在展位前侃侃而談的樣子,想起半年前那個在後台緊張到冒汗的男生,嘴角不自覺上揚。
“下一期我們想試試‘未來領袖班’,”甦曉對校長說,“讓學生參與集團的戰略研討會,甚至旁听董事會。”老校長撫掌大笑︰“你們這是要把課堂搬進董事會啊。”
第五章 銀杏葉下的新土壤
“沃土計劃”實施滿一年時,甦式集團的人力結構發生了悄然變化。35歲以下管理者佔比提升至42,新能源研發中心的核心項目組里,“沃土學員”擔綱了7個課題負責人。
在年度人才戰略會上,甦明遠指著大屏幕上的銀杏葉ogo︰“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精力種樹?因為甦式要做的不是盆景,是森林。”他看向坐在台下的林哲和甦浩洋,兩人正低頭討論著什麼,筆記本上畫滿了思維導圖。
散會後,甦曉在走廊遇見林哲。他懷里抱著一摞文件,準備去參加東南亞事業部的競聘答辯。“甦總,”他猶豫了一下,“我能問個問題嗎?您當初為什麼選我負責那個項目?”
甦曉推開窗,晚風帶著初秋的涼意涌進來。遠處的辦公大樓燈火通明,每扇窗後都有年輕的身影在忙碌。“因為你在方案里寫了句話,”她看著林哲的眼楮,“‘商業的終極目標不是戰勝對手,是成就他人’。這和我爺爺當年寫在學徒手冊里的話,一個意思。”
林哲愣在原地,直到甦曉的身影消失在走廊盡頭,才低頭看向自己胸前的銀杏葉徽章。那片葉子的脈絡里,仿佛真的流淌著從老樹下延伸出的養分,正滋養著新的土壤。而在更遠處,甦式集團的版圖還在向全球舒展,像棵不斷生長的大樹,將根系深深扎進那些由知識和理想澆灌的沃土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