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民富商甦半城

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竹晴園 本章︰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

    第一章 帝制崩解︰狂瀾驟起的時代變局

    一、龍旗落地︰政治秩序的重構與商業震蕩

    1911年深秋的武昌城頭,槍聲撕裂了晚清帝國最後的帷幕。當甦承宗在山西老宅接到革命軍攻佔南京的密電時,賬房先生正捧著賬本匯報︰“老爺,江南漕運的煤炭訂單銳減三成,滬上票號發來急函,說清廷度支部拖欠的三十萬兩官銀怕是要成廢紙了。”窗外,晉商票號“匯通天下”的幌子在寒風中劇烈搖晃,一如這個即將崩塌的舊時代。

    辛亥革命的沖擊波迅速席卷全國。隨著宣統帝退位,延續兩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轟然倒塌,《臨時約法》頒布,“實業救國”成為新政權的口號。但對甦氏家族而言,現實遠比口號殘酷︰昔日依附清廷的官商合作模式瞬間瓦解,直隸總督府拖欠的鐵路配件款項化作泡影,更致命的是,北方數省因戰亂陷入封鎖,煤礦產出的烏金堆積如山,卻運不出娘子關。

    二、經濟秩序的洗牌︰從“官商庇護”到“市場叢林”

    晚清時期,甦承宗憑借與張之洞、袁世凱等封疆大吏的合作,在煤炭、鐵路配件領域佔據半壁江山,其商業邏輯核心是“依附權力獲取壟斷”。但民國建立後,中央權威式微,各地軍閥割據,昔日的“官商通道”變成了“關卡林立”——奉系軍閥在關外設卡征稅,皖系在津浦線截留物資,甚至連山西本地的閻錫山也以“保境安民”為名,對過境煤炭征收重稅。

    更深遠的沖擊來自經濟政策的轉向。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公司條例》《商人通例》,廢除了清廷對某些行業的壟斷特權,允許民間資本自由進入。這意味著甦氏家族在鐵路配件領域的世襲訂單不復存在,漢陽鐵廠、上海求新制造局等新興企業憑借更靈活的機制參與競爭,甚至連外資企業也通過“中外合辦”的名義卷土重來。甦明遠在一次商會會議上痛陳︰“去年我們給京張鐵路做的道釘,被比利時商人壓價三成搶走,他們用的是貝塞麥煉鋼法,我們的鐵匠爐怎麼比?”

    第二章 代際接力︰新舊商業思維的踫撞

    一、老掌櫃的困惑︰甦承宗的“守成之困”

    面對劇變,年近六旬的甦承宗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習慣了用“同鄉情誼”“朝廷恩典”維系商業網絡,卻看不懂報紙上連篇累牘的“民主”“共和”;他擅長在票號賬本上撥弄算盤,卻算不清各省軍政府發行的“軍用票”價值幾何。當甦明遠提出“剪掉辮子,穿西裝去拜會民國實業部官員”時,老爺子把水煙袋重重砸在桌上︰“成何體統!當年李中堂見洋人都穿馬褂!”

    這種矛盾在1912年春天達到頂點。山西巡撫衙門改組為督軍府,新上任的實業科長要求甦氏煤礦按“民國礦務章程”重新注冊,需提交地質勘探報告、安全章程等一堆“洋文文件”。甦承宗派老管家帶著銀票去打點,卻被科長指著鼻子罵︰“民國了,不講這個!再搞前清那套,吊銷你的執照!”老爺子氣得臥病在床,喃喃自語︰“這世道,真變了……”

    二、少東家的破局︰兄弟倆的“革新雙響”

    接過權杖的甦明遠與甦明輝,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革新路徑。大哥明遠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深諳“國家資本”運作邏輯,他在家族會議上攤開圖紙︰“看,這是東京的三井株式會社架構圖,我們要把煤礦、鐵廠、票號整合成‘甦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學日本人搞事業部制。”而留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明輝則更關注技術︰“父親,您還記得漢陽鐵廠的貝塞麥爐嗎?我已托洋行訂購了德國西門子的煉鋼電爐,能把鐵軌鋼的抗拉強度提高40。”

    兩人的首次合作始于一場危機。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南方鐵路建設全面停工,甦記鐵廠積壓了價值五十萬兩的鋼軌。明遠連夜起草《致全國商埠書》,以商會名義呼吁“國貨自救”,在天津、上海租界舉辦“國產鋼軌展覽會”;明輝則帶著技術團隊蹲在車間三個月,將積壓鋼軌改制成民用鋼材,甚至開發出鐵路用彈簧鋼,賣給了正在擴編的西北軍閥部隊。這次“危中求機”讓甦承宗第一次意識到︰兒子們走的路,或許真能活下去。

    第三章 管理革命︰從“家族宗法”到“現代企業”

    一、科層制改革︰打破“掌櫃世襲制”的陣痛

    甦記實業的第一場變革發生在人事架構。明遠借鑒日本企業經驗,廢除了“大掌櫃—二掌櫃—學徒”的宗法體系,設立“總管理處—分公司—車間”三級架構,下設財務、生產、銷售、技術四部。此舉觸動了老臣的利益——跟隨甦承宗三十年的賬房先生王老先生被調任“顧問”,實權交給了留洋歸來的會計碩士。王老先生抱著賬本哭到甦承宗面前︰“老爺,老奴跟著您從平遙走街串巷起家,如今卻讓個毛頭小子管賬,這不是拆甦家的根基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明遠頂住壓力,推行“能力考核制”。他在鐵廠設立“技術比武大會”,老工匠與留洋工程師同台競技︰傳統鍛造的道釘在壓力測試中斷裂,而工程師用新淬火工藝制作的道釘完好無損。當明輝把斷裂的道釘擺在家族祠堂的供桌上時,甦承宗終于點頭︰“罷了,讓年輕人試試吧。”這場改革中,甦記實業辭退了37名不合格的老掌櫃,從天津北洋大學、上海南洋公學招聘了首批科班出身的管理人員。

    二、制度革新︰“成本核算”與“效率至上”

    明遠引入的“成本會計制度”引發了更大震動。過去煤礦記賬只算“總賬”,現在要求細化到“每噸煤的坑木消耗”“每米巷道的掘進成本”。管庫房的三叔公因不習慣復式記賬法,把一批進口炸藥登記錯了位置,導致賬面虧損三千兩。明遠毫不留情,按制度扣罰了三叔公三個月薪水,並在全廠通報。三叔公氣得拍桌子︰“你小子連親三叔都不認了?”明遠正色道︰“在公司,只有‘責任人’,沒有‘三叔公’。”

    效率革命則體現在生產線上。明輝在煤礦推廣“泰勒制”管理,將挖煤流程分解為18個動作,通過秒表計時優化工序,使單日產煤量從300噸提升至500噸。但此舉遭到工人抵制,老窯工們編順口溜︰“洋少爺,拿秒表,工人血汗算分毫。”明輝沒有強硬推行,而是在井下設立“效率模範崗”,給產量最高的班組發放“效率獎金”,三個月後,連最保守的老窯工也主動學習新方法。到1915年,甦記煤礦的噸煤成本比同行低15,成為北方效率最高的煤礦之一。

    第四章 技術突圍︰從“鐵匠爐”到“機器轟鳴”

    一、煉鋼爐旁的博弈︰傳統工匠與留洋博士的較量

    1914年春天,德國西門子公司的煉鋼電爐運抵太原火車站,明輝帶著技術團隊日夜安裝,卻遭到老工匠們的集體抵制。首席鐵匠趙老頭帶著二十多個徒弟跪在鐵廠門口︰“少東家,老祖宗傳了三百年的淬火手藝,不能毀在洋機器上啊!”明輝沒有動怒,而是擺下“擂台”︰趙老頭用傳統工藝鍛造鐵軌,留洋博士用新電爐煉鋼,兩者在壓力機下測試。

    測試結果震驚了所有人︰傳統鐵軌在500公斤壓力下出現裂紋,而電爐鋼鐵軌承受800公斤壓力仍未斷裂。趙老頭看著斷裂的鐵軌,沉默良久後突然磕頭︰“少東家,老奴服了,但求您給我們這些老骨頭留口飯吃。”明輝扶起他︰“趙師傅,新機器需要人操作,您帶徒弟們學修機器,以後就是‘技師’,工錢翻倍。”這場博弈後,甦記鐵廠完成了從手工鍛造到機械化生產的蛻變,1915年生產的“雙鹿牌”鋼軌通過了京漢鐵路的驗收,打破了外資企業的壟斷。

    二、煤炭清潔技術的破局︰從“傻大黑粗”到“精細利用”

    明輝的另一項創舉是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當時中國煤礦普遍采用“粗放開采”,煤矸石堆積成山,利用率不足60。明輝在德國留學時見過煉焦爐,回國後結合山西煤炭特性,設計出“半機械化煉焦系統”︰將原煤破碎篩選,送入改良後的煉焦爐,產出的焦炭不僅熱值更高,還能副產煤焦油和煤氣。

    這套系統的首次投產卻遭遇挫折︰因溫度控制不當,一爐焦炭全部煉成了灰。老掌櫃們趁機發難︰“花大價錢搞洋玩意兒,這下全賠光了!”明輝把自己關在車間三天三夜,對照德國工程師的筆記反復測算,最終發現是爐體耐火材料不過關。他變賣了自己在票號的股份,從唐山購進高鋁耐火磚,第二次試驗終于成功。當烏黑的焦炭從爐中推出時,明輝摸著爐壁喃喃自語︰“父親,我們不再是挖煤的,是‘煤化工’了。”到1917年,甦記煤礦的煤炭利用率提升至85,焦炭成為軍閥兵工廠的搶手貨,煤焦油則被運往上海制造染料,附加值提升了三倍。

    第五章 市場重構︰從“地域壟斷”到“全球視野”

    一、國貨運動中的品牌崛起︰“雙鹿”鋼軌的逆襲

    1915年,因“二十一條”引發的抵制日貨運動席卷全國,明遠敏銳抓住機遇,將鐵路配件品牌定為“雙鹿”,取“鹿鳴于野,食野之隻”的國貨寓意。他在《申報》《大公報》刊登整版廣告︰“甦記‘雙鹿’鋼軌,龍脊虎骨,支撐中華路政!”同時,他說服民國交通部進行“國貨鋼軌”對比試驗——在京張鐵路青龍橋段,鋪設“雙鹿”鋼軌與日本鋼軌各一公里,經過半年列車碾壓,“雙鹿”鋼軌的磨損度比日軌低20。

    這場“國貨保衛戰”讓甦記鐵廠聲名鵲起。1916年,粵漢鐵路南段招標,明遠帶著“雙鹿”鋼軌樣品親赴廣州,在軍閥陸榮廷的督辦公署,他當眾用錘子敲擊鋼軌︰“陸帥,這是我們中國自己煉的鋼,比洋貨更硬!”最終,甦記以低于洋商10的價格中標,這是民國成立後首次由民族企業包攬的大型鐵路工程。到1919年,“雙鹿”品牌佔據了全國鐵路配件市場的35,成為名副其實的“國貨標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二、漂洋過海的挑戰︰國際市場的初次試水

    明輝的目光則投向了海外。1917年,歐洲戰場對鋼鐵需求激增,他通過上海洋行聯系到英國利物浦的鋼鐵商,試圖出口鋼軌。但首次報價就遭羞辱︰“中國也能煉鋼?我們寧願用印度的鐵礦砂。”明輝沒有氣餒,他將“雙鹿”鋼軌的樣品寄給英國鋼鐵協會檢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達到英國標準。當英國商人派人到太原鐵廠考察時,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車間和戴著安全帽的中國工人,一位老工程師忍不住說︰“這比我們謝菲爾德的一些老廠還要規範。”

    然而,真正的挑戰在于運輸與結算。一戰期間海運緊張,明輝不得不租用日本貨輪,卻在海上遭遇德國潛艇襲擊,首批貨物沉沒。他咬牙買了戰爭保險,第二次運輸時在鋼軌外層包裹木板,偽裝成普通貨物。到1918年底,甦記鐵廠累計向歐洲出口鋼軌5000噸,雖然利潤微薄,卻敲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明輝在給兄長的信中寫道︰“洋人看不起中國貨,但我們用質量說話。總有一天,‘雙鹿’會鋪在倫敦的鐵路上。”

    第六章 時代暗流︰軍閥混戰下的生存智慧

    一、政商關系的新博弈︰從“依附皇權”到“平衡軍閥”

    民國初年的政商關系遠比晚清復雜。甦明遠深諳“多方下注”的生存之道︰對控制北京政府的直系軍閥,他通過商會捐贈“國防公債”,換取京漢鐵路的運輸優先權;對盤踞山西的閻錫山,他投資興建太原兵工廠的配套煤礦,換取“晉省實業模範”的頭餃;甚至對南方的革命黨,也通過上海的秘密渠道提供過軍火用煤。

    這種平衡術在1920年直皖戰爭中經受考驗。皖系戰敗後,甦記鐵廠曾與皖系合作的合同被直系翻出,揚言要“查辦奸商”。明遠連夜帶著銀票和賬目趕往保定,在曹錕的行營外苦等三天,最終通過曹錕的副官送上厚禮,並承諾為直系即將修建的京浦鐵路支線低價供應鋼材,才化險為夷。事後他對明輝感嘆︰“如今的官,比前清的更難伺候,前清要錢,現在既要錢,還要命。”

    二、金融困局︰票號轉型與幣制混亂

    甦承宗一手創辦的“匯通天下”票號,在民國初年遭遇滅頂之災。晚清官銀匯兌業務斷絕,各地軍閥濫發紙幣,票號的“銀兩匯兌”業務急劇萎縮。1916年,袁世凱稱帝引發“護國戰爭”,雲南、四川等地的票號分號因拒收“護國軍票”被查封,損失慘重。

    明遠力主票號轉型,他聘請留美金融博士設計方案,將票號改組為“匯通商業銀行”,引入股份制,開辦儲蓄、放貸業務。但老掌櫃們堅決反對︰“票號祖訓,不踫存貸,怕的就是擠兌!”明遠用數據說服眾人︰“看看上海的浙江興業銀行,人家早這麼干了,資本翻了十倍。”1919年,匯通商業銀行正式掛牌,明遠出任董事長,首次發行的“匯通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被搶購一空。但轉型之路充滿荊棘——1921年“信交風潮”中,匯通銀行因投資信托公司虧損二十萬兩,明遠不得不抵押自家房產才渡過危機。

    第七章 傳承之光︰新舊交織的商業精神

    一、祠堂里的“商道課”︰甦承宗的最後教誨

    1922年冬天,甦承宗病重不起,臨終前他把明遠、明輝叫到祠堂。老爺子指著牆上的祖訓“財自道生,利緣義取”,斷斷續續地說︰“我知道你們搞了很多新名堂……但別忘了,甦家能起來,不是靠算計,是靠‘信’……”他讓明遠拿出賬本,指著一筆三十年前的舊賬︰“這是光緒三年大旱,我們開倉放糧,虧了兩萬兩,但那年過後,整個山西的煤都只走甦家的渠道。”

    明輝握住父親的手︰“爹,我們沒忘。鐵廠現在辦了工人夜校,教他們識字,也教他們‘雙鹿’的規矩。”甦承宗露出微笑,又看向明遠︰“票號改成銀行……也好,但記住,銀子是活水,不能全拿去生利,得留著救命錢……”說完,他指了指祠堂角落的一個舊木箱,里面是歷年積累的“備荒銀”,足足十萬兩。這是甦承宗留給兒子們最後的商業智慧——在變革中守住底線,在創新中不忘根本。

    二、新一代的萌芽︰甦少棠與甦婉卿的“西洋夢”

    就在甦承宗去世那年,明遠的長子甦少棠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帶回了一本《國富論》和一份“銀行股份制改造計劃書”;明輝的女兒甦婉卿則考上了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她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爸,我要學工業設計,以後‘雙鹿’的鋼軌也要有好看的標識,讓洋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國造。”

    這對年輕一代的出現,預示著甦氏商業帝國即將迎來新的變革。少棠在匯通銀行推行“現代金融監管制度”,引入美國的“資產負債表”概念;婉卿則在鐵廠設立“設計部”,將中國傳統紋樣融入鐵路配件的外觀設計。當少棠在董事會上提議發行“優先股”時,老董事們直搖頭︰“這比票號改銀行還邪乎!”而婉卿設計的“龍鳳呈祥”牌鋼軌接頭,卻意外受到京奉鐵路總工程師的青睞,說“既有中國氣派,又符合國際標準”。

    在辛亥革命後的第十個年頭,甦氏家族企業站在了新的歷史十字路口。從甦承宗的“鄉土智慧”到明遠明輝的“中西合璧”,再到少棠婉卿的“全球視野”,三代人的商業基因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進化。當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的消息傳來時,甦明遠正在審閱少棠的銀行改革方案,甦明輝則在實驗室調試新引進的電弧爐。窗外,太原城的正太鐵路上,一列列載著“雙鹿”鋼軌的火車駛向遠方,在新舊交替的中國大地上,鋪設著屬于甦半城家族的商業傳奇新篇章。

    尾聲︰變革中的商業隱喻

    甦氏家族企業的轉型史,恰似民國初年民族工業的縮影。從依附皇權到擁抱市場,從手工生產到機器大工業,從地域經營到全球視野,每一步跨越都伴隨著劇痛與重生。當甦明遠在股東大會上展示“雙鹿”鋼軌出口歐洲的照片時,當甦明輝在煤礦推行安全生產章程時,他們不僅是在拯救一個家族企業,更是在探索一條中國民族資本的現代化之路。辛亥革命砸碎的不僅是帝制枷鎖,更是舊商業的思維牢籠,而甦家人的故事證明︰唯有在時代變革中保持清醒,在傳統與創新間尋找平衡,才能讓商業文明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

    喜歡大民富商甦半城請大家收藏︰()大民富商甦半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民富商甦半城》,方便以後閱讀大民富商甦半城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第95集︰時代的變革與挑戰並對大民富商甦半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