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陽光灑向紫禁城,太和殿上一片肅穆。朱瞻基端坐龍椅,目光威嚴地掃視著滿朝文武。他親自宣讀詔書,將那份激昂慷慨的檄文傳遍天下。此時此刻,朝堂之上氣氛微妙,文官們似乎有意示弱,並未對這一舉動提出過多異議。然而,武將們卻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高呼請戰,聲音響徹雲霄,仿佛要將那滿腔熱血化作利刃,直插敵人胸膛。他們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拿起刀槍棍棒,沖鋒陷陣,奮勇殺敵。
    文官們雖然表面上也隨聲附和,表示贊同,但心中卻是各懷心思。整個朝堂陷入一種詭異的沉默,沒有人膽敢發出一絲一毫的反駁之聲。
    朱瞻基眼見此情此景,心中暗自得意。他深知自己的決策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于是緊接著再次開口道︰“朕決定此次北伐親率大軍出征!”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原本平靜的朝堂瞬間炸開了鍋。文官們本就對之前的安排心存不滿,此時終于找到了發泄的機會。他們紛紛上書進諫,堅決反對皇帝親征。就連一向沉默寡言的楊榮也挺身而出,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反對意見。而楊士奇則更是滿臉焦急之色,懇切地勸說道︰“陛下,北伐之事固然重要,但您乃一國之君,肩負著天下蒼生的福祉與安危。戰場之上變幻莫測,危機四伏,實在不宜冒險行事啊!”
    "怎麼,難道只有那萬千士兵能夠前往戰場殺敵報國,諸位將軍可以為國效力捐軀,而朕作為一國之君卻去不得了嗎?" 朱瞻基面帶怒色地看著眼前的大臣們,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威嚴和不滿。
    這時,楊榮站出來說道"陛下息怒,請听微臣一言。北伐一事固然至關重要,但朝堂之上亦需要陛下坐鎮主持大局啊!懇請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切勿輕率行事。"
    然而,朱瞻基並沒有被說服,他堅定地說"朝堂政事,朕早已做好部署安排。待朕親自率領大軍出征北伐之後,便拜托兩位楊愛卿代朕鎮守朝堂。此次戰役關乎大明未來二十年的興衰榮辱,實在太過關鍵重大,朕必須親自督戰,方能確保萬無一失。此事已定,諸位無需再議。楊卿也不必再多言了。"
    說完這番話,朱瞻基不顧群臣的勸阻與反對之聲,毅然決然地下旨宣布退朝離去。待他離開朝堂後,殿內頓時一片嘩然。那些武官們此刻心情極為復雜,既渴望能在皇上面前展現自己的勇武才能,立下赫赫戰功;同時又擔心這次戰爭中若胡亂虛報軍功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內心充滿矛盾。
    而文官們則純粹是一臉破敗之相。在這長達半年的拉鋸戰中,皇帝總是在掌握著勝利,使得他們在朝廷上的影響力一降再降。
    “散了吧,散了大家都散了,沒戲看了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我觀察著這些朝臣的表情和形態,心中狂笑不止,可明面上還是得表現出很嚴肅的樣子,看他們大家都站在原地不肯下朝,我也是做了一回持筆太監的工作,催促他們各自散去。
    “佞臣!你蠱惑聖上!玩弄朝臣,罪該萬死!”“幸進之輩,老夫等你千刀萬剮之時!”“國朝有難啊!”
    我不說話還好,一開口惹到現場的文官。對著我破口大罵。我都能感覺到他們心中那股憤恨之情,咬牙切齒的,估計心里恨不得將我生吞活剝。
    “行行行,各位大人你們想繼續在這兒站,那就自己待著吧,反正皇上下朝了也看不到你們,眼不見心不煩,還有提醒你們一句啊,今天朝廷不管飯,要是站累了,站餓了,站渴了,可沒有人給你們送吃食。”
    我發現這些人跟楊溥其實差不多,都是反駁型人格,我讓他們自己各回各家,他們團結一致,站在原地動也不動,可我讓他們繼續在這兒站著。這些文官倒是立馬如同一窩蜂一樣四處散去,從我身旁走過之時,都不約而同的哼一聲。
    呸,一群腐孺,玩的過小爺?玩弄人心可是我的強項。你們要是想玩兒過我,下下下輩子吧。
    在場的武將勛貴們在經歷了短暫的心理掙扎之後還是想通了,沒有什麼好處能比得上在皇帝面前率軍沖陣殺敵,大明四周又不是只有漠北一個地方可以讓自己撈軍功,發大財。
    但是能讓皇帝親自看到自己在軍陣上面的表現,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高祖,太宗之後,後續皇帝可能御駕親征的次數會越來越少,此時此刻若再不抓住機會去積極表現自我,那麼下一次這樣的良機恐怕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次降臨了!
    想明白此理後,眾人情緒愈發亢奮激昂起來,但在縱情狂歡前,他們仍保持著應有的禮節與風度,逐一向我走來,並當面表達感激之情。倘若沒有我始終如一的堅定立場以及據理力爭、毫不相讓的執著態度,可以斷言,不僅此番朱瞻基能否御駕親征難以定論,甚至連這次北伐都極有可能半路夭折,化為泡影,淪為世人茶余飯後的笑柄。換句話說,他們在此次征戰中所斬獲的所有榮耀勛章,至少有一半當歸功于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行了行了,都是自家弟兄,武將勛貴自開國以來就同屬一家人,所以咱們彼此之間無需如此客套!不過此次北伐之戰,各位務必全力以赴,打出一場漂漂亮亮的大勝仗來!待到凱旋歸來之日,必能得到豐厚賞賜。諸位定當奮力拼搏,不留余地,也算是為子孫搏個余蔭,好了,現在首要之事便是速速返家整理行裝,妥善安置家中事務,今晚各位就要進駐城外兵營了,切莫讓家眷擔心。”
    他們在我說完話之後才想起次日大軍就要開拔,所以今晚必須入住軍營,這是軍律,一行人。朝我拱手告辭之後便急匆匆的趕回家收拾。等到文武大臣都走的差不多之後,我一個人站在太和殿中間,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情。如今這個朝堂變得天翻地覆,都是我一手策劃的。我本是布衣之人,如今竟能改變一國之動向莫非我真是天選之人?
    哈哈哈哈,自己yy了好一陣之後,才重新冷靜下來,踏出大殿,準備回家整理行裝。
    出了皇宮之後,我正準備登上自己的馬車回家,突然旁邊閃出一個人影將我攔住,定楮一看,竟是楊榮,這讓我心里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跟他從未交流過一次,對他的了解也僅限于手機上所查的資料,從開平城回來這半年多時間以來,他在朝堂上也是分外低調的一個人。我確信自己跟他並無半點糾葛。為何此時他會將我攔住?莫非是想讓我進諫朱瞻基放棄親征?
    “下官見過楊大人,不知大人將我攔于馬下所為何事?”,我拱手詢問道。
    卻見楊榮神色嚴肅,整張臉陰郁的就像快要滴出水來。
    “李大人,老夫想邀請你到府上一敘,不知可有時間?”
    ??他的這一番突如其來的邀請讓我摸不著頭腦,不過秉承著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的想法,我還是點頭同意,隨後上車跟隨著楊榮的馬車一路行進到他的府中。
    等待雙方在正堂落座之後,就連待客的茶都還沒上來,楊榮便直接沖我開口︰“李大人,不知你覺得皇上此次御駕親征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搞了半天他還是想在朱瞻基親征之事上做文章。
    我摸了摸下巴,稍加思索之後說到︰“其實在下官看來,皇上此次親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第一御駕親征對士氣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提升,我相信將士們在知道皇帝隨時都在關注著他們之後,必將各個都奮為人先,英勇殺敵。我相信此次北方大軍必將全勝而歸。
    等到凱旋之後,皇上在朝堂上龍威更甚,憑借安定漠北之功,什麼驕兵悍將,什麼重臣肱股,都只能匍匐在龍案之下。”
    楊榮听後點了點頭︰“老夫也知道,自從先帝登基之後,到如今宣德二年,朝堂之上的文臣確實是步步緊逼,很多事情上都能肆意反駁聖上,甚至做起了御史的工作,動不動便會批龍鱗,如此一直下去,皇權遲早勢微,所以皇上此次御駕親征也確實沒有辦法。”
    那你自己都知道文官勢力所做的這些破事兒,還讓我來你家干啥?連你自己都覺得過分了,你覺得我勸得動朱瞻基?再說了讓朱瞻基鎮守朝堂,明顯不符合我的利益。
    “楊大人說的在理,敢于承認,不愧有大明肱股,當今聖上想做的是漢武唐宗,而不是向宋那般,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最高權力只有也只能有一個,那就是皇權,文官集團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楊大人,下官還是得勸您一句,此次北征班師回朝之後,還請您給各位文官們說一下,好好的輔佐帝王治理國家便可,切莫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高,幻想著自己能成為前宋那般與皇帝共治天下,是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的。”
    既然楊榮願意跟我攤牌,直接明說,那我也沒必要再遮遮掩掩、含糊其辭了。
    “你說得不錯,當今聖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絕非前朝那些只知偏安一隅的帝王所能比擬。因此,聖上決定親自出征的確大有裨益。”,楊榮緩緩回答。
    那你還找我干嘛?我心里暗自思忖道,像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和局勢分析,稍具智慧之人皆可洞悉明悟,以楊榮之才智必定早已了然于胸。堂堂朝廷大員豈會連這點淺顯之事都看不破?那麼,他今日召見我究竟意欲何為呢?
    “楊大人,您就不必與下官繞彎子了。君臣之間的嫌隙與矛盾,您定然心知肚明。至于聖上此番御駕親征背後的深意,想必您也是轉瞬之間便能揣度出來。所以,您今日特意喚我前來,究竟有何賜教呢?”我開門見山地質問道,目光直視著楊榮,試圖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端倪。
    然而,楊榮卻只是靜靜地凝視著我,沉默不語。就在這時,侍者將茶水端了上來,放置在我們面前,隨後站在一旁等候吩咐。
    楊榮卻是揮揮手示意僕人下去,並吩咐他將周圍所有僕從全部清理開,一會兒的功夫,整個正堂便只有我們兩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非常的不解他此動作是何意,正準備開口詢問之時,楊榮突然深吸一口氣,吐出來之後緊緊盯著我開口到︰“李大人,皇上清蒸之事是你從邊境回京不久第一次大鬧朝堂之時所提出來的,可對?”
    “對啊,沒錯,不過您老人家能不能換個詞兒,大鬧朝堂這四個字兒,听著我像個潑皮無賴一樣。”
    楊榮沒有理會我的插科打諢︰“依你之見,漢王殿下是個怎麼樣的人?”
    怎麼又扯到朱高煦了?
    “下關看來漢王在政治上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不過在軍事上是一個非常勇猛的將領。人也不錯,值得深交。”
    “可是他曾經反叛過!”
    “可別提這事兒了,漢王殿下的反叛形同兒戲,下官輕而易舉就將此事解決了。其實說到底,漢王就是內心憤恨太宗文皇帝曾經明明告訴他過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但是最後沒有履行這個承諾,所以就如同鬧脾氣一般,才出了這碼事,根本不值一提,你看皇上在意過此事嗎?都知道漢王是這混不吝的性子。”
    “哈哈,沒想到李大人對漢王殿下的評價倒是一針見血。”,楊榮听到我對朱高煦叛亂之事的評價以後終于是笑了起來。
    不過轉瞬之後他便收斂了笑容,眼楮直勾勾的盯著我,嚴肅的問道︰“李大人,老夫可以相信你嗎?”
    這老頭怎麼神情姿態切換的能如此之快?我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下官的身世清白,楊大人當然可以相信。”
    喜歡心理咨詢室請大家收藏︰()心理咨詢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