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這個名叫射天真羅的人,除了也美拉幾人之外,幾乎沒有幾個老古董認識。
他這一死,讓也美拉也為之一怔。
因為射天真羅是號稱殺不死的存在,每次被殺死之後,都會奇跡般的復活。
而這次,死在這聖女手里的射天真羅,居然沒有一絲復活的跡象。
那就說明,這聖女是有多麼的無敵,連不死的射天真羅,都死在了她的手里,其實力可見一斑。
就在眾人都以為射天真羅死後,教堂外的一處草叢里,復活後的射天真羅再次現身了。
如果不是被那聖女殺死,那他現如今也是能復活的。
不過是要自己殺死自己,可是,那肯定會讓聖女產生懷疑。
此外,在廣場上,也美拉幾人以及某些老古董,是知道他是殺不死的,真要自己殺死自己,那他的目的就再也明顯不過了。
要是讓聖女察覺到了一絲異色,她絕對不會掉以輕心的。所以,他只能裝出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
最為重要的一點,世人只知道他死後會在原有的身體上復活。
殊不知,他可以選擇在其他地方復活的,這個秘密,從未有人知道。
可是這件事之後,這個秘密也將不在成為秘密了。
要不是被這聖女狠狠拿捏住了,他不至于泄露出這樣一個寶貴的秘密,想到這里,他就覺得頗為郁悶。
既然逃了出來,射天真羅就打算實施自己剛剛想到的那個計劃,那就是假扮扶天女皇,混進教堂里的監獄,再把那兩個不爭氣的徒弟給救出來。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此刻,大帝廣場上,聖女親手殺掉了這個從中作梗的射天真羅,讓世人見識了她的真正實力,可謂半步無敵。
在部分人的印象里,這個叫射天真羅的人,當時曾和紫瞳家族的也美拉戰過一場。
兩人開始是旗鼓相當,後面也美拉更是一籌,射天真羅是自己認輸了。
這樣一個稍遜于也美拉的存在,居然被聖女所秒殺,可想而知,她是有多強。
如果說之前比肩于芙蕾女帝的背著巨棺巨劍的狩魔人已經讓世人所膜拜的話,那麼這個聖女,也算是讓人折服了。
她雖然比不上那個無敵的狩魔人,但是也足夠讓在場的所有人低頭了。
此刻,原本還想和可可妖盟討價還價的域內各族,已然失去了信心。
這樣的半步無敵,現今的域內,無人是其對手。只怕一會兒可可妖盟與他們對接的時候,他們只能是任由可可妖盟宰割了。
沒辦法,實力面前,誰的拳頭大,就听誰的,弱肉強食的法則在這里屢見不鮮,一時間,域內各族將失望積攢到了極點。
如若那個比肩于芙蕾女帝的狩魔人願意幫助他們,那該有多好。
可惜,那個狩魔人,與兩大家族同流合污,竟是一丘之貉。
這種深深的落差,更然域內的各族感受到了一種絕望。
如今的域內,在域外之人眼中,又算得了什麼呢?想到這里,域內的各族,再一次生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力感,蒼白感。
這域內,終究是沒落了,彼時,絕大部分域內的來人都在心中想到了這個血淋淋的字眼。
同樣感受到這股壓迫感的,還有兩大家族。
之前,他們從未見識過聖女的真正實力,可現在,她舉手之間就殺掉了一個他們曾經不可殺死的存在,這種恐怖感,深深地壓上了他們的心頭。
若不是剛剛那個比肩芙蕾女帝的狩魔人在這里出現過,如今的他們,恐怕早已沒有底氣站在這里,要求可可妖盟接受他們的提議。
果然,長老們想的就是遠,還是得有所倚仗才是。
若非剛剛那個比肩于芙蕾女帝的狩魔人是站在兩大家族這一邊的,他們甚至在猜測,今日他們能否活著走出可可妖盟。
半步無敵,就是這樣的強大嗎?
這實在是太過強大了,他們自認為閉關千年,足以與當世的英豪爭雄,可現在來看,根本不是,他們輸得一塌糊涂。
在看到聖女這樣的碾壓實力之後,接下來的三場戰斗,他們已然失去了信心。
連這聖女都如此強大,那他們手下派出的對手,勢必也是銳不可當,一下子,從氣勢上,兩大家族就已經輸了。
見到域內各族和兩大家族的異樣之後,聖女的內心止不住地充滿喜悅。
沒想到,她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一下子讓域內各族和兩大家族失去了斗志,可謂一箭雙雕。
“接下來,請兩大家族派出參戰的3位人選吧。”聖女笑道。
這一笑,更讓兩大家族感覺到了壓抑。
而他們並不知道,聖女並不在乎此次比試的勝負,她只想早早地滿足兩大家族的要求,然後趕緊把他們送走,然後實施她的第三步計劃,狩獵在場的所有域內各族。
“請容我們思考一下。”
听到聖女的邀請之後,因多羅強忍住了心中的慌亂。
眼下,就算他們可以得勝,可可妖盟簽訂這些協約,回到家族之後,這些協約還能生效嗎?從現在來看。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可可妖盟勢大,聖女這樣做,無非是照顧兩大家族的面子。
這樣的比試,還有什麼意義,不如就此離開這里,因多羅向魂索多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刻的魂索多,比起因多羅還要慌亂,他在回想,如果之前不是長老們老謀深算,他們今天,算是要全都交代在這里了。
“不妥。”
就在因多羅和魂索多猶豫不決之時,也美拉站出來說道︰
“就算我們實力不如這聖女,但不能因此就加以退讓。
要是那樣,可可妖盟以後只會更加不可一世。
而且之前,是我們提出協約在先,現如今又突然改口離開,無異于是讓天下人恥笑我們出爾反爾。”
喜歡造物主被捕之後請大家收藏︰()造物主被捕之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