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賊也可以燎原

第30章 李中舉帶人抗稅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旅行者165 本章︰第30章 李中舉帶人抗稅

    明初明太祖為了方便管理人口,推行“里甲制”,每110戶編為1里,每里下設10甲,每甲約11戶。理論上,1個里可能覆蓋1個或多個自然村,具體取決于村莊規模︰

    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區,1個里可能包含多個小村落。

    在山區或邊遠地區,1個較大的自然村可能自成1里,一個縣通常管轄2050里,

    陝西這邊一個縣差不多五六十個村子吧, 其實組織起來還是一股很大的力量,縣城里面的衙役們完全不是他們對手,除非官軍出手鎮壓,所以李中舉帶人抗稅其實還是很安全的他又是本地人做這種事不會被懷疑到克營身上,李中舉就是以反抗重稅的名義要見知縣,不帶鐵器不舉旗造反也不反對皇帝。

    崇禎二年五月二十六,李中舉開始帶著人在各個村子里面宣講抗稅,然後再把自己的方案給他們說,只要願意去衙門跪門的給一斗糧食,目前營里糧食還夠,從環縣離開時有一千七百多石糧食,平戎川戰前鄭彥夫帶著輜重營提前跑路了 ,從湫頭鎮一路過來的五百多里又打了許多財主的土豪,目前營里還有兩千二百石,現在全營一天消耗百石左右還能維持一段時間,所以劉處直願意拿出點糧食做這些事。

    每到一個村,李中舉就來到了村中央,拿著劉處直那個專屬喇叭宣傳抗稅,只見李中舉站磨盤上說到︰“鄉親們官府橫征暴斂不讓我們活啊,所以咱們要起來抗稅抗糧”,太祖皇帝早有定制,正賦每畝三升糧食,萬歷老皇爺後開始交白銀折銀三厘而老皇爺最後幾年加的攤派遼餉每畝只加一厘多點,按太祖政策咱們不該交這麼多,所以大家敢和我進縣城嗎,咱們不是造反不帶鐵器,就想見見知縣,只要去縣衙下跪哭喪的都有一斗糧食可以領,在自身利益和一斗糧食的誘惑下,這個村答應了約定好夏稅征收時在縣城外面集合大家見知縣。

    這個村跑完了,李中舉又馬不停蹄去下一個地方,因為他剛加入克營,也需要賺個表現,又是為本鄉本村辦事,所以干勁十足。

    夏稅是六月初二征收,在六月初一李中舉來到縣城外三里掛上了牌牌,上面歷數縣令的各種罪名加上這次的橫征暴斂,一塊木板上居然都寫不下了,當天下午百姓們紛紛來到了這里聚集,老老少少居然聚集了三千多人,李中舉看到知道時機差不多了,于是帶著百姓們開始往縣城走去,一路上大喊恢復太祖舊制,廢除暴政,甚至還有人舉著大誥,他認為大誥上面明太祖寫了可以告官其實只能狀告吏)。

    這群百姓到了城下後,衙役們和巡檢司兵丁還以為是流寇打過來了,慌忙關上了門上了城牆,待百姓過來了後衙役們看到這些人手上也沒武器,更沒有賊寇旗號好像不是流寇,

    上面衙役在城牆上伸出腦袋問到下面的都是什麼人來縣城所為何事,李中舉站了出來說道我們要見郭知縣,活不下去了他不見我們我們去延安府狀告他戕害百姓吃民脂民膏,那個帶著大誥的百姓也站了出來說道我有太祖爺大誥,太祖爺說了官員貪暴可以告官,我們現在還不想告他,只想和郭知縣見見面。

    衙役們听後知道他們不是來攻擊城池的,又因為郭知縣繞過他們直接讓各里里正交稅,對知縣很不滿,于是也給了李中舉一個笑臉,說到讓他們等等他回去稟報知縣。

    縣衙過堂里面,知縣听說不是流寇一下子放松了,一拍桌子喊道這些刁民,他們交稅是天經地義的,抗稅不交就是謀反,一旁衙役說道︰“老爺他們沒有帶武器而且還拿著太祖大誥呢”還說要是知縣大人不見他們不讓他們進城,他們就去延安府告狀,這下倒是把知縣嚇到了,他征這些稅銀本就是超了該征的十幾倍,這事私底下沒人管但是鬧到台面上京師里面那些正直的御史參他一本,他就得被罷官流放了,所以思來想去他決定放這些人進城,反正他們沒拿武器沒啥威脅,到時候自己只要解決了領頭的照樣拿捏他們,于是答應放兩百人進縣城和他面談。

    衙役屁顛顛的跑了回來,對城下說明了知縣讓他們進去,但是只讓帶二百人進去,知縣老爺現在正在衙門外候著呢。

    李中舉帶著知縣限定的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殘還有那個帶著大誥的村民進了中部縣城,來到縣衙門外知縣早就把公堂搭好了,他是存著審問的心思來對付這幫人,到時候再把領頭的拿下,外面的人自然做鳥獸散然後征稅就能繼續了。

    結果知縣沒想到這幫老弱病殘一到縣衙外就跪下痛苦,都是些上了年紀的人,哭的那叫一個聲嘶力竭,。

    見此情況知縣一拍驚堂木說道都停下吵吵鬧鬧是和道理,本縣是講道理你們所要求的我會考慮,你們還是先回家吧,見縣令三言兩語就想把人群打發了,李中舉站了出來說道縣令大人事還沒談呢,每畝輸銀一兩,你是要讓所有鄉親們都活不下去嗎,郭知縣內心腹誹到你們這群刁民死不死干我何事,但是嘴上卻說何來此話,本縣乃是一縣父母官自然是要為百姓做主的,我縣黃冊顯示有耕地六萬畝,全縣只有七千多人,這算下來一人有十畝地啊,一畝地打一石糧食賣三兩銀子,本官只取一兩何來逼死百姓,雖然比當初太祖定制多,不過這種多災之年多征點總是合理的吧,等東虜賊寇都滅掉了朝廷自會恢復太祖舊制大家安居樂業,所以你們要體量一下朝廷,大家快回去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中舉說道知縣大人難道你以為你在浙江做知縣嗎,你看看這天看看外面,今年到現在也沒落幾滴雨除了靠近河邊的水澆地誰家土地還有一石產量,那些土地不都是大戶人家的嗎,知縣大人為何不朝他們要,見到這人又跳出來反對自己知縣再一次控制住了脾氣說道,那些都是舉人家庭他們是免稅的,喔?但朝廷說的舉人只免四百畝啊,秀才一畝都不免只是免徭役,見這人伶牙俐齒思路清晰,縣令只得一拍驚堂木說道朝廷自有定制容不得你胡說八道,說道立馬岔開話題看著那個抱著大誥的村民,對他說道你抱著太祖爺的大誥是有什麼想說的嗎,那村民說到太祖爺說過官不正可以告他,知縣大人我不告您麻煩取消這些稅,草民家里實在交不起。

    縣令正色到果然是刁民曲解太祖皇帝本意,太祖皇帝說了只能告吏不能告官,這次征稅本官可是一個衙役都沒有用,你能告誰,听知縣講完這個抱著大誥的人開始翻找知縣說的內容,可是總共認不到幾個字沒有翻到這篇。

    ps︰若靠有司辯民曲直,十九年來,未見其人。今後所在有司官吏,若將刑名,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被冤枉者,告及四鄰,旁入公門,將刑房該吏拿赴京來;若私下和買諸物,不還價錢,將禮房該吏拿來;若賦役不均,差貧賣富,將戶房該吏拿來;若舉保人材,擾害于民,將吏房該更拿來;若勾捕逃軍力士,賣放正身,拿解同姓名者,鄰里眾證明白,助被害之家,將兵房該更拿來;告造作科效,若起解輪班人匠賣放,將工房該吏拿來”

    官和吏是兩種人,官需要考吏是世襲而且吏不得考科舉也不能升官。

    見這個村民被自己駁倒後,縣令又看向張中舉說到我看你像是賊寇,不過你們今天也沒帶武器就不對你用刑了回去好好當個好百姓不要再亂來明日記得將夏稅交上,否則國法不依,說罷叫衙役將他們趕出城外,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了,李中舉只得帶著百姓離開了,不過他還是按照約定給了這些進城的百姓一人一斗糧食。

    李中舉在晚間回到了營里,向劉處直匯報了這次抗稅,劉處直听完全程後說道這也不能怪你了,這狗官根本不會和你多說,無論你講的多麼好,那狗官都可以閉著耳朵不听,可能你還不知道咱們營前些日子打了大敗仗目前不宜對縣城動刀兵,但營里那麼多中部縣弟兄也得替他們出頭,既然這個縣令不听文的那就來武的,只不過咱們不打縣城,縣令不是讓里正收錢然後交到縣城里嗎,明早咱們就去控制這附近所有里正不讓一文稅銀進入城中,縣令敢讓人下鄉咱們就敢殺人,只要不打縣城就沒事,磨盡了他的耐心自然會松口。

    喜歡流賊也可以燎原請大家收藏︰()流賊也可以燎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流賊也可以燎原》,方便以後閱讀流賊也可以燎原第30章 李中舉帶人抗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流賊也可以燎原第30章 李中舉帶人抗稅並對流賊也可以燎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