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

第334章 大辦教育新標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鯊魚愛吃瓜 本章︰第334章 大辦教育新標準

    得益于考成法的先一步推行,各級官府的辦事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

    上面的召令剛下,短短一個月之間,大漢各地的小學、中學如春筍般冒出。

    為了確保新式學堂的創立,學部尚書牛金星又親自派了一眾得力干將下鄉查訪。

    嚴格執行總理衙門所發公文,做到每一里至少有一個小學堂。

    每一縣不低于五所中學堂,每一府至少有三所大學堂。

    面對這種差事,上頭是真金白銀地撥錢撥糧。

    連龍椅上的大漢皇帝劉平都親自盯著,可見此事重要的嚇人。

    而剛被考成法這根鐵鞭子抽得皮開肉綻、心有余悸的各級官吏們。

    此刻面對學部派下來的專員,那叫一個上下一心。

    一個個不是拍著胸脯,就是當場便賭咒發誓,恨不得把心窩子都掏出來給學部的專員看。

    配合!必須全力配合,誰敢不配合,那就是跟整個大漢的官場過不去。

    嘿,這不明擺著麼!

    錢是朝廷出的,各種制度也是朝廷定的。

    各級官吏只需奉命執行,這相當于是白送一個撈政績、刷民調的天賜良機啊!

    就好似皇帝親自下場免費給你搭好戲台子,鑼鼓家伙都預備齊全了。

    就等著官員們上去演一出“愛民如子”的青天大戲給上頭看,給天下人看!

    這種時候要是哪個不開眼的,還敢推三阻四、陽奉陰違,那可就真是老壽星上吊嫌命太長了!

    任何中央政府傳達下來的命令,只要得到了地方上的全力支持,那便十分順利了。

    因此,各地學堂的建設很是快捷,一月的時間便冒出了許許多多的中小學堂。

    而大學堂的建設則比較費時了,畢竟大學的規模實在太大。

    許多校舍並不能像中學、小學堂那樣,沿用明朝之時留下來的屋舍。

    不過一切都還有時間,按照劉平所制定的學期。

    小學為六年的學年,面向十歲以下的適齡孩童開放。

    中學則短了許多,只有單單的四年,面向十歲以上孩童開放。

    這意味著,等到大漢第一批大學生出現之時,至少也該在四年之後了。

    因此,大學堂的建設並不是迫在眉睫之事。

    眼下擺在劉平面前最重要的,是關于小學堂和中學堂的食宿問題。

    既然已經決定了學堂都是免費入學,劉平索性便將福利做到最好。

    主要是免除了各地學堂的飯錢和雜費,每日以三餐供應,按當地縣衙的伙食標準嚴格執行。

    簡而言之,官員眾衙役們吃的是什麼,本地的孩子們就該吃什麼。

    一定下此事,劉平便下旨嚴查,不僅學部派出的專員要查。

    各地安插的黑衣衛探員要查、御史台的分院要查,大理寺在各縣的分寺也有權查訪此事。

    劉平對于伙食標準制定的如此嚴格,那是有一定原因的。

    如果天天上學連飯都吃不飽,人類的基本需求都滿足不了,哪還有孩子願意去上學,有心思去認字。

    二就是以此為餌,引導各地的百姓主動將孩子送入學堂之中。

    俗話說的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在生產力並不高度發達的明末,少一張嘴吃飯,便能減少一個家庭很大的負擔。

    當然了,這也是劉平變相安撫民心的一個手段。

    大漢新政的改革,就如一口入喉烈酒般猛烈。

    一切太過于操之過急,便會引得人心惶惶,百姓擔心朝廷朝令夕改。

    如今劉平此舉,正是恰到好處的安撫了民心。

    畢竟自私是人的天性,只有好處真的落在身上之時,人才會真正的感恩戴德……

    一切都在穩步的進行,而一大批因為大漢分科取士,沒有著落的讀書人也有了活計。

    特別是小學堂所招的老師,不管你是以前大明朝的童生或是秀才。

    只要是識字的,能背誦一遍《千字文》和《三字經》的,皆可以選擇去小學堂當國文老師。

    而要是被選上了,按照學部剛頒發的教師薪資條例。

    即便是最基礎的小學老師,一月也可得二兩三錢銀子的月錢。

    二兩三錢銀子听起來不多,可按照明代的購買力。

    就拿太平年歲,萬歷新政時期來舉個例子。

    二兩三錢銀子便可以買三石米,一石米在120斤左右。

    三石米便是283公斤,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半年了。

    而一個明代最底層,打短工的收入,日薪僅在三分或是五分銀子。

    想要賺夠二兩三錢銀子,至少需要兩個半月的光景。

    可以這樣一說,只要成了小學老師,收入便攀升到了社會的中層。

    這對于廣大因為讀書、什麼生存本領都沒有的書生來說,簡直就是個好的不能再好的工作。

    而參選的人一多了,評選的標準也跟著提高。

    像是五六十歲的老學究不能要,這些人思想太過于迂腐,太容易在平時的教學中夾帶私貨。

    再就是人品不行的不能要,讓這種人加入教師隊伍簡直就是為孩子們立了個壞榜樣。

    最後則是喜愛偷奸耍滑,市儈心過重之人不能要。

    作為一個老師,就該對自己的學生有責任心,而不是找各種原因去挑學生的問題。

    若是讓這種市儈、自私之人做老師。

    學生遇到什麼問題了,只會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論什麼時候都能挑出學生的毛病,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而不是幫助學生去解決問題。

    這種人簡直就是社會的毒瘤,很有可能一個有著天賦的學生,便是毀在了這種老師的手中。

    所以對于以上這幾種人,劉平是萬萬不會讓他們混進老師隊伍的。

    為人之師,這個職業是神聖的,還具有一種使命感。

    在劉平的心中,若是一個老師自身本就有問題,那就一定會教出有問題的學生。

    大漢的未來不能毀在這些人的手里,也絕不會毀在這些人手里!

    養心殿之上,劉平邊拿著筆,邊翻閱著學部送來的教師考核標準。

    劉平在給出各種批注之後,終于在公文的最後一頁,寫下了七個朱筆大字。

    也就是大漢所辦新式學堂的口號,即︰“天生我材必有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方便以後閱讀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第334章 大辦教育新標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第334章 大辦教育新標準並對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