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還在繼續刮著,戰場上的硝煙並未完全散去。
漢明兩軍像是在舔舐傷口的兩只野獸一樣,暫時穩住了陣型。
曹文詔一邊派人收容潰敗的衛所丁壯,一邊讓延綏總兵去收攏延綏鎮潰敗的營兵。
反之漢軍那邊,闖營臨時招攬的數千流民已經跑的不見蹤影,減員達到了恐怖的一半。
好不容易逃出來的一幫人馬,正聚集在漢軍陣前哀嚎。
“這曹營的人馬果真厲害,差點老子便折在了陣中!”
張獻忠整個人都在顫抖,一把將已經砍卷刃的刀摔在了地上,然後癱倒在地,大口的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義父,這仗打的窩囊啊,這下讓漢軍看笑話了!”
艾能奇的左臂還流著血,咬牙切齒的望向對面明軍的大陣。
方才亂戰之中,張獻忠的人馬最先遇上了曹文詔的營兵精銳,也是最先潰敗的。
在那麼多人面前打成這樣,這讓想要投效大漢的張獻忠只覺面上無光。
正在這時,渾身染血的李自成也帶人走了過來。
李自成看了眼氣喘吁吁的張獻忠,當下有些不滿的喊道︰“八大王,你們這是丟了整個闖營的臉!”
“闖王這是什麼意思,難道八隊便沒有潰逃嗎?”
羅汝才立馬跳了出來,開口就是譏諷李自成。
李自成一惱,但又拿這幾個人沒什麼辦法,只得狠狠的瞪了幾人一眼,然後恨鐵不成鋼的罵道︰“一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有本事的就戰場上亮一亮,憑一張嘴和個娘們一樣!”
“李自成!”
羅汝才一下被罵急眼了,當下便要沖過去和李自成理論。
一旁的張獻忠急忙伸手拉住了羅汝才,一臉苦笑勸道︰“曹操,你也莫要與闖王鬧事了,這仗是我們打的太爛了,我也覺得難堪啊!”
“八大王,你看他那個樣子,自從當了闖王後一點不把眾家兄弟放在眼里,我就是氣不過!”
幾人還在爭執,漢軍主將梁飛帶著趙黑子和李自成一干人已經走了過來。
在發覺李自成臉上的寒意更甚後,羅汝才這才閉上了嘴巴。
“諸位不要再吵了,此敗非戰之過,是本將小看了明軍,正所謂是知恥而後勇,接下來便是爾等洗刷恥辱的機會!”
梁飛輕聲一嘆,看向了闖營總共只剩下了半數的殘兵敗將。
闖營眾人渾身一怔,不由為梁飛的大度而感動。
李自成更是直接紅了雙眼,抱拳拜道︰“請梁將軍放心,倘若再有人不戰而逃的,不用漢軍動手,我李自成第一個不放過他!”
話畢,李自成惡狠狠的望向了闖營眾將。
頓時,眾人背後生了無數寒意,只道闖王這下可不是講笑話的。
點點頭,梁飛隨即下令讓剛整完軍的闖營編在了右翼。
其中以李自成的六百老營騎兵為主力,余下的只有四千多步卒,以及百余個各家頭領的親衛騎兵。
對于梁飛的安排,李自成沒有任何的異議,當下便帶著人去整隊。
直到闖營人馬都走光了,一邊的趙黑子才笑道︰“老梁你這也是無奈之舉吧,闖營的人馬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遇到了強敵,潰敗之下還會影響到我漢軍本陣”
梁飛無奈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趙黑子的話。
隨之,梁飛拔出了腰間的千里鏡,一邊觀望著對面明軍的陣型,一邊喊道︰“老黑,回去做好準備,方才的試探之中,本將發覺明軍之中精銳只有那幾營人馬,只要擊潰了那幾營人馬,此戰必勝!”
“哦,那你的意思是要反攻明軍大陣了?”
“正是如此,與其後發制人,不如破釜沉舟,我曾听陛下說過,打仗拼的就是一口氣,只要咱們拼掉了明軍的那口氣,他們便會像老鼠一樣潰逃!”
“好!我這就回陣中整軍,只等你老梁號令一發……”
“咚咚咚!”
鑼鼓和竹哨的聲響之中,漢軍的陣型開始了變動。
梁飛策馬穩坐在大 之下,手中馬鞭一揚。
中軍大陣慢慢散開,獨屬于兩個步兵營的百余號樂手走了出來。
這些樂手與普通步兵的穿戴倒是一樣,但有所不同的是,手中則持著各種華夏的傳統樂器,以大鼓、羯鼓、篳篥、橫笛、琵琶等為核心。
梁飛策馬接過了一桿戰旗,策馬環繞在漢軍陣前奔走了幾圈。
“吁!”
梁飛勒住了戰馬後,將手中戰旗高高舉起,然後朝著漢軍陣前大喊道︰“昔年大唐開國之時,秦王李世民在山西柏壁大敗劉武周部將宋金剛,軍中將士為慶賀以新詞舊曲作秦王破陣樂!
今日我等之情形,與之唐軍開國之時何其相像!”
“為了陛下!”
“為了大漢!”
“萬勝!”
漢軍眾將朗聲大喝,在氣氛感染之下,隨之兩萬余漢軍將士高舉著火槍齊聲高喝。
眾樂手朗聲高歌,配合著慷慨高昂的節奏和旋律。
聲震在整個高昂的陣前,古樸的軍歌歌詞傳漸漸入眾將士的耳中。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樂手們唱畢最後一句,梁飛跟著軍樂唱和︰“今日告功成!”
“今日,眾將士便隨本將一起破陣!”
一曲雄壯的軍樂奏完,梁飛將手中戰旗指向了遠處明軍的大陣。
漢軍陣中軍鼓擂動,眾樂手回到了各自的隊列中。
加上右翼闖營人馬,一共才三萬余人的漢軍,竟朝著明軍中軍發起了反沖鋒……
明軍陣中,早就看傻了眼的曹文詔已經放下了千里鏡。
看著漢軍軍陣密集步子踏出來的塵土,曹文詔不知為什麼心中覺得一慌。
側目掃過麾下眾將,三大總兵和旗下眾人皆是目露驚慌之色。
“傳本帥軍令,列陣迎敵,他漢軍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我大明的將士也不是孬種!”
明軍的戰旗擺動,曹文詔緊咬著牙拔出了腰刀。
為了抵擋漢軍的數十門火炮,明軍依舊是車陣在前,中軍大陣鋪天蓋地的壓上。
左翼,賀人龍所統三邊精銳騎兵六千人齊聲猛進。
右翼,曹變蛟一揚手中長槍,親率眾將標營四千精騎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