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上,李自成的臉色已經變成了絳紫色。
盡管李自成拼命的掙扎,雙手死死的想要掰開劉平的一只手。
可李自成無論如何使力,劉平的那只手就如鐵鉗一般,怎能弄都掰不開來。
因為長時間的缺氧,李自成的意識慢慢的模糊起來。
就在李自成以為要死在殿上時,劉平兀地松開了手。
李自成一下跌倒在地上,雙手捂著疼痛難忍的脖子,一聲聲劇烈的咳嗽聲響起。
劉平冷冷的看著這一切,殿上的宋應星和小元子同樣呆若木雞,是大氣也不敢出。
“今日便算給你個教訓,實話告訴你,威脅過朕的人,墳頭草已經快要有人高了!”
“謝陛下高抬貴手”
狼狽不堪的李自成爬了起來,看著劉平的臉,眼中閃過了濃濃的忌憚之色。
剛剛的那一個瞬間,李自成相信劉平是真要掐死他。
也難怪劉宗敏如此一個驍勇之人,竟在戰場上被其陣斬。
傳聞中這劉平有霸王之勇,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陛下,現在可以談談合作之事了嗎?”
李自成心中有了懼意,說話都客氣了不少。
雖然他李自成不怕死,可也不願這樣平白無故的丟掉性命。
“不錯,朕很滿意你現在的態度,現在來談談正事吧,爾等到底需要些什麼?”
“稟陛下,我等精銳雖不足四千人,但個個都是百戰之兵,如今別的倒也不缺,只求陛下能給些兵器和甲冑,兄弟們沒有這些東西,難以和明軍的標營相抗衡啊!”
“好!朕同意你的所有條件,不過朕也有一些要求,就看你們能不能答應了!”
“陛下請說,但凡是我李自成能做主的,當場便能答應陛下!”
李自成眼中閃過了狂喜之色,此刻也顧不得剛剛的狼狽不堪了,忙拍著胸膛保證了起來。
劉平臉上露出了笑意,正如他料想的一樣。
現在的義軍走到哪里,就大搶當地的地主和士紳,怎麼會缺糧食。
況且只是一些兵器甲冑,大漢如今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冷兵器和甲冑。
光從京師投降的明軍手中,朝廷便收繳了近萬副各式的棉甲和鐵甲。
與其讓它們躺在庫房里吃灰,不如用來資助義軍們,讓李自成他們的實力變強,好好在山西與曹孫等人斗一斗。
不過劉平也不是容易被人佔便宜的主,當下便說道︰“你且听好了,五桿槍頭換一個壯勞力,一柄腰刀換一個壯勞力,一副上好的銅釘棉甲換十五個壯勞力,一副鐵甲換三十個壯勞力,若是壯勞力不夠,可以用弱婦孺相抵,兩個女人或是三個孩子等于一個壯勞力……”
末了,劉平又補充一句︰“只要你們能弄來人,明軍中常用的大炮也能賣與你們,只不過價格上……”
劉平說完了自己的條件,就這樣靜靜的看著李自成不動。
本來還以為是什麼苛刻條件,沒想到竟是如此簡單。
李自成先是面露了驚喜之色,但隨即又變得黯淡起來︰“敢問陛下一句,要如此多的百姓做什麼?”
劉平听罷有些意外,但還是坦誠相待道︰“大漢新政推行,各地的工坊和產業都缺少人手,朕需要這些人來干活”
“不知一月可有月錢?”
“按照大漢新律的規定,一日三頓飽飯,一月可得五錢銀子,這點朕可以保證!”
李自成頓時呆滯了,許久之後才用復雜的神情看著劉平。
其實從山西趕來京師的一路上,李自成便已經發現了如今大漢境內的變化。
兵災沒了,農田里長滿了象征希望的莊稼。
百姓們攜家帶口的在田里勞作,一點也不擔心賊人或是催糧的官差。
最讓李自成感到意外的是,有些官差還下地指點百姓們種植一種前所未見的莊稼,據說畝產達到了十石以上!
目視大漢境內的一切種種,這對生活在明末亂世中的李自成產生了巨大沖擊。
如今又听得劉平這番話來,李自成打心底里佩服起了眼前這個穿龍袍的皇帝。
“陛下仁義,李自成先替那些百姓們向陛下行一禮!”
“無需多禮,朕當年初為遼鎮的一個軍兵時,心底里的願望就是能讓天下百姓吃飽飯,大明朝和崇禎皇帝做不到,那便由朕親自來做這件事!”
“說起來,你還是驛卒出身,與朕也算是半個同行,都說同行是冤家,你這個冤家可願答應朕的條件?”
劉平的話算是說到了李自成的心坎上,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背叛過自己的階級。
歷史上,李自成沒有與明朝的地主以及士紳們妥協。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大順各地的新立政權隨之崩盤,各地紛紛遭到了地主士紳的反攻和倒算。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余部堅持抗清到最後一刻,那是夔東十三家與李來亨的最後絕唱。
那是天下皆降闖不降!
近代之時,章太炎先生更在《討滿洲檄》中鼓勵國人︰“李自成不生于今日,而華夏猶有奮起者!”
也因為李自成永遠都站在了自己的階級,雖然最後跳不過歷史周期律和農民起義的局限性。
教員依舊將大順政權視為反抗封建壓迫的正義斗爭,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必然產物。
所以面對李自成的種種疑問,劉平是一一耐心解答。
臨了,李自成告辭要離開之時,劉平看著他渾身破舊的羊皮夾襖有些觸動。
“小元子,賜李統領一身新衣服,再將朕曾穿過的甲冑取來!”
李自成怔住了,有些不敢置信的看著剛剛還要掐死自己的劉平。
雖然對于劉宗敏的死,李自成心中還有些私怨存在。
但今日的一切種種,已讓李自成對劉平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很快,李自成換上了一身新衣服,又披上一身獅子獸首護心甲。
配合著李自成高大的體格,當真顯得威武不凡。
李自成立馬還禮︰“謝陛下賜甲冑,但這一切的事,還要我親自回去稟報闖王和各家頭領!”
“如此甚好,朕便在京師等著你的好消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