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的聖旨一發,整個京畿地區都算熱鬧了起來。
劉平得令在營中等了三日,兵部派人送來上萬斤的肉食,以及聊勝于無的一萬兩軍餉。
待到正式開拔的日子,劉平將這萬兩銀子全都分發了出去。
神武衛之中的軍卒,大多數人皆是得了一兩左右的賞銀。
這天的清晨,二次出戰的大軍依舊在廣渠門外集合。
劉平今個穿了一套文武袖袍,算是著了個半甲。
接過軍卒遞過來的鐵槍,劉平淡淡的掃視了遠處一眼。
只見城外幾里處,已經站滿了身穿鴛鴦戰襖和各式甲冑的明軍士卒。
緊接著,軍中代表出征的大鼓和銅鑼聲響起。
隨後,滿桂領著德勝門殘存的大同官軍來匯合。
劉平站在原地望去,領頭的是一千多余身披鐵甲的騎兵。
後面則跟著三千多身穿棉甲的步卒,算是集中了大同官軍殘余的所有精銳。
“滿帥,此次出戰,還要我等多多配合!”
與策馬而來的滿桂打了個招呼,劉平的目光看向了城外的大營之中。
不一會兒,三千多關寧騎兵陸陸續續而出,領頭之人正是趙率教。
“老伙計,今個我便與你一同而戰!”
“你這老家伙,都多少年了還是這般模樣”
趙率教策馬而來,面帶笑意的與滿桂打了個招呼。
二人都是軍中宿將,昔日在遼東之時也曾並肩作戰過。
後來滿桂因與袁崇煥不和,便被調到了大同任總兵官。
今天因為朱由檢的一封聖旨,將二人再次聚在了一起。
“二位大人,不知申副將的人馬何時能到?”
“再等等吧,此人這幾日在京師招兵買馬,听說已有萬人之眾,本帥希望戰時能給大軍多添些助力”
滿桂面無表情,很是不在意這申甫所率之兵。
但因朝廷的命令,又不得不在此等待此人前來。
听著他的話,劉平卻是多了些古怪的笑意。
“都快些趕路!”
“再走快些!”
不多時,一陣嬉鬧與嘈雜的咒罵之聲襲來。
幾人眼見一支亂七八糟的人馬趕到,領頭的身穿一件制式山文鐵甲。
這支軍隊都為步卒,行軍之時連基本的隊形都難以維持,一看便是一幫烏合之眾。
而最前面領頭的,卻正是那“神人”申甫,正一臉興奮的騎在戰馬之上。
這幾日以來,這位出名的神棍可是費勁了一番力氣。
在京師之中,只要願意過來當兵的,但凡是個人他都要。
流浪街頭的乞丐、街頭的潑皮無賴,甚至是逃荒在外的和尚。
只要願意從軍的,申甫是照單全收,既往不咎。
一時之間,這支人馬已經擴充至八千多人。
至于軍械和糧草方面的問題,這位神棍招搖撞騙的本事可是一絕。
幾日以來跑遍了京師之中的大小權貴,想要讓這些人募捐些錢糧來。
因為得了皇帝親自接見的金字招牌,加之這個時代的人們大多數都有些迷信。
本著將此人早點打發走的原因,或多或少的都會掏些銀錢。
依靠著臉皮厚的本事,申甫前前後後竟然籌得了數萬兩的銀錢。
京師之中權貴的家財,可見一般。
“三位大人,可都準備好了?”
申甫翻身下馬,面露興奮的向劉平幾人詢問。
只見那滿桂一臉淡漠地斜睨了他一眼,眼神之中似乎蘊含著無盡的威嚴與冷漠。
緊接著,他猛地張開嘴,聲如洪鐘般地大喊道︰“全軍開拔!”這一聲怒吼仿佛具有穿雲裂石之力,響徹整個廣渠門上空。
“全軍開拔!”與此同時,眾多傳令兵們也紛紛騎著高頭大馬,
在軍陣之間往來馳騁,口中不斷高呼著同樣的命令。
隨著這一聲聲吶喊的響起,原本安靜肅穆的明軍隊伍瞬間變得躁動起來。
軍卒們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裝備和行囊,邁著整齊有力的步伐,開始緩緩向前移動。
軍旗獵獵作響,刀槍閃爍寒光,除了那依舊亂糟糟的八千多人外,整個隊伍猶如一條洶涌澎湃的洪流,勢不可擋地向著南城子的方向而去。
……
要說這朝廷發了軍令,圍繞在京師近郊的近二十余萬勤王大軍應該紛紛響應。
可事實卻是殘酷的,因為發不起餉銀、加之陝、山兩路援軍發生嘩變之事。
除了河南部分兵馬以外,余者所有人竟然選擇了靜觀其變。
而河南一部兵馬,則是在範景文嚴令督促之下。
陳永福才領了一營三千人馬,前來與劉平等人匯合。
緊趕慢趕之下,在廣渠門之外二十余里終于與劉平幾人踫到了一起。
雙方踫面,陳永福依次與幾人見了禮,最終來到了劉平面前道︰“劉指揮使,範大人交代了,這一營三千步卒皆听命于你,望你不要辜負了大人的信任!”
“煩請陳帥告訴範大人,劉平無以為報,只有一條為國而死之心!”
說完,劉平深深的鞠了一躬,面帶感激的看著陳永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有你這句話我便放心了!”
陳永福反回一禮,便是策馬轉身離去,將一營人馬留了下來。
對此,劉平心中很是感動。
常言道,錦上添花者易,而雪中送炭者難。
對于範景文的這一番良苦用心,劉平算是記住了。
……
此時,位于京畿地區的房山金陵之中。
皇太極率領著眾多貝勒和大臣們,他們全都身穿著白色的孝衣,緩緩地跪拜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衣冠墓前。
每個人的臉色沉重而嚴肅,仿佛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敬意。
在墓前的空地上,整齊地站立著八旗中的護軍精銳。
這些軍卒們個個身姿挺拔如松,神情莊重肅穆。
臉上更是沒有絲毫嬉笑之色,有的只是對女真人當年雄風的深深敬仰。
最後拜了一拜,皇太極頗為感慨的嘆道︰“吾恨有過于勾踐,然意不在夫差!”
這一番讓人覺得滿臉通紅之話,恐怕也只有無恥之人皇太極才能面無表情的說出來。
明明是來入關搶劫的,你又哪里有臥薪嘗膽的意思。
不過後半句話算是說對了,志向確實不比夫差差。
滿清得以成功入關,其中一大部分功勞,都在于此人的身上。
“稟大汗,岳托貝勒來報,已于南城子十余里外出現明軍蹤跡!”
“回師南城子,繼續去探!”
……
喜歡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請大家收藏︰()篡明︰從邊軍一隊官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