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線︰藥瓶密碼與父輩殘影】
    省物證中心的冷光台上,林雪將老支書的降壓藥瓶與礦燈芯片並置。激光掃描顯示,瓶底編碼“a”與礦燈內側刻痕完全吻合——那是父親林永年參與礦難賠償核算的工號。當她把藥瓶插入區塊鏈解碼器時,屏幕突然跳出1998年的醫療記錄︰陸建國陸明川父親)的“矽肺診斷書”簽署日期,與老支書首次領取“孝道基金”的時間,在鏈上形成詭異的鏡像。
    “林小姐,您父親當年提交的礦難證詞,這里有份副本。”葉文瀾的聲音從門口傳來,遞過的牛皮紙袋里,半張燒焦的會議記錄殘頁隨風翻動,“‘臨時工’三個字出現了37次——和您在唐家塢發現的磚雕破壞次數一致。”
    林雪的指尖劃過父親的簽名,墨跡里竟嵌入細小的礦渣顆粒。當她將磚雕拓片覆蓋在記錄上時,“安瀾茶場”四個殘字突然顯形為坐標矩陣——每個筆畫的拐點,都對應著37個礦難家庭的現居地。
    【陸明川線︰常委會的反殺倒計時】
    省委大樓23層的應急指揮中心,14塊屏幕同時閃爍紅光。陸明川看著被篡改的死亡時間戳在鏈上瘋狂增殖,突然想起陳阿婆臨終前發送的“37”——那不是數字,而是礦工自救時的摩爾斯碼“•••— — —”sos)。
    “各位請看,這些被篡改的時間戳正在生成新的哈希值。”他調出鏈上可視化地圖,37個紅點如星火燎原般擴散,“每個節點都在自動復制真實數據,就像當年那些被注銷的‘臨時工’,他們的子女、土地、茶田,都在替他們發出聲音。”
    常務副省長周明遠的茶杯“當啷”落地,茶水在文件上暈開的污漬,恰好覆蓋住“安瀾投資股東名單”里張恪之的名字。陸明川趁機甩出醫療數據鏈︰37名礦工的子女中,12人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發病率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所有病例首次確診時間,都在“臨時工號”被抹除的1999年3月。
    “他們以為抹去工號就能抹去苦難,”陸明川點擊播放陳阿婆臨終前的采茶視頻,區塊鏈自動生成的語音圖譜里,老人顫抖的尾音正拼出“37人”,“但每片茶葉的脈絡、每個孩子的病歷、每塊磚雕的裂痕,都在鏈上等著。”
    【暗網絞殺與證據反噬】
    青雲大廈37層的密室里,張恪之對著空氣揮了揮手,全息投影立即浮現出鏈上追殺的實時畫面︰黑客每刪除一個工號數據,就會有三片茶葉的溯源信息自動分裂,在電商平台的商品詳情頁、質檢報告、甚至物流單上,頑固地生長出“a9803xx”的編號。
    “老爺,省茶協的退休干部們坐不住了。”王明德的匯報聲混著走廊傳來的警笛聲,“他們當年簽的保密協議,現在都成了鏈上的智能合約——每到礦難紀念日,就會自動向紀委發送加密郵件。”
    張恪之盯著監控里被查封的安瀾第二人民醫院,突然發現病房區的燈光正在有規律地明滅。他猛然想起1998年被困井下時,礦工們用礦燈傳遞的求救信號——此刻的燈光,正以同樣的頻率閃爍著“37”。
    【雙線交匯︰礦燈光束下的死亡矩陣】
    省檔案館地下三層,林雪的紫外線燈掃過最後一塊焦磚,磚紋里的二維碼終于完整重建︰那是1998年5月23日的礦難原始記錄,死亡人數一欄被反復涂改,最終定格在“0”,但血跡滲透的紙背,清晰印著“三十七”的繁體字。
    “他們把37名正式工改成臨時工,再把臨時工檔案改成‘茶場雜工’。”陸明川將礦燈對準牆面,37個礦井編號在光束中浮現,每個編號都對應著區塊鏈上異常節點的經緯度,“但陳阿婆的手環數據、老支書的藥瓶編碼、甚至你修復的磚雕,都在生成新的證據鏈。”
    林雪忽然指著投影上的礦井分布圖︰“這些豎井的排列,不就是‘安瀾’二字的筆畫?他們當年不是在采茶,是在采礦——用茶場掩蓋的煤礦。”
    當她的指尖觸踫到“瀾”字最後一捺的礦井時,系統突然彈出陳阿婆的手環臨終數據︰除了“37”,還有一串亂碼。陸明川瞳孔驟縮——那是父親礦燈的出廠編號,也是他設置的區塊鏈創世區塊密鑰。
    【章末爆點︰數據葬禮與傘網裂痕】
    省紀委的行動比暴雨來得更快。當張恪之在辦公室被捕時,他正在批注的文件上,“安瀾”二字的筆畫間,不知何時爬滿了37個礦工的工號。而在唐家塢廢墟,林雪看著無人機重建的3d模型,突然發現焦土下的礦渣分布,竟與鏈上異常節點完全重合——這不是破壞,是對37座無碑之墓的二次掩埋。
    陸明川站在青石縣的茶田邊,打開陳阿婆遺留的茶餅。區塊鏈自動生成的悼念頁面上,37個灰色工號正在被綠色的茶葉數據包圍,每個數據點都跳動著采茶時的現場錄音︰年輕的陸建國哼著山歌,林永年計算著產量,還有老茶師教新手識別茶青的絮語。
    “他們以為數據是冰冷的,”他對趕來的林雪展示鏈上新增的37個節點,每個節點都以礦工姓名命名,“但數據會記住他們采過的每片葉子、走過的每條山路,還有……”
    他的聲音突然哽咽,因為鏈上彈出新消息︰陳阿婆的手環數據在臨終前,偷偷向林雪的賬戶轉了0.37個虛擬幣——那是她這輩子收到的第一筆礦難賠償,來自二十年前就該屬于她的數字。
    而在青雲大廈頂樓,周明遠望著樓下閃爍的警燈,突然發現玻璃幕牆上的燈光,不知何時拼出了“37”的矩陣。那是陸明川用全省合作社的節點光束組成的數字,像一把懸在雲端的利刃,正一寸寸剖開二十年的黑暗。
    喜歡寒門青雲路︰我在官場撕傘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寒門青雲路︰我在官場撕傘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