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會上的數據流】
省府第三會議室的環形屏幕映出全省127個鄉鎮的熱力圖,陸明川手中的激光筆停在青石縣區域︰“試點三個月,駐村夜訪讓留守兒童監護覆蓋率從68提升到92,信訪投訴量下降41——數據證明,青年干部下沉不是‘打亂基層節奏’,而是補上治理盲區。”
常委李培德的鋼筆尖敲打著會議紀要,鏡片後的目光掃過陸明川胸前的礦燈徽章︰“基層不是數據實驗室,35歲以下干部全員駐村,讓鄉鎮黨政辦只剩兩名老同志值班,這是本末倒置!”他忽然調出手機里的聊天截圖,“橫嶺村老支書凌晨三點發朋友圈,說‘夜里來查戶口本的干部比當年礦難救援隊還勤快’——這就是你們要的‘魚水情’?”
會場響起低低的議論。陸明川早知對方會拿“擾民”做文章,滑動平板切換到區塊鏈民生系統︰“所有駐村記錄都實時上鏈,每位干部的夜訪時間、走訪對象、解決事項均可追溯。橫嶺村老支書反映的‘戶口本錯登’問題,正是駐村小組在夜訪中發現並修正的——”他特意放大時間軸,“凌晨兩點十七分完成糾錯,兩分鐘後老支書發圈,用詞從‘折騰’改為‘沒想到這麼晚還能辦正事’。”
李培德的手指驟然捏緊鋼筆,筆尖在紀要上洇開墨點。他上周剛收到安瀾投資轉來的“橫嶺村集體合作社”分紅,而該合作社正是周正陽案中失蹤賬本的關鍵賬戶。更讓他不安的是,陸明川此刻展示的區塊鏈界面,竟能清晰看到每筆民生資金流向——包括那筆每月37萬的“礦難賠償款延期發放管理費”。
【礦燈下的夜路】
陸明川的指尖無意識摩挲著礦燈掛繩,記憶突然回到2015年冬夜。那時他剛提副科級,在橫嶺村夜訪時踩滑跌入排水溝,手電筒摔進泥坑,是老支書摸出備用礦燈遞給他︰“這燈跟了你爸當年那盞一個型號,礦難後村里就剩三盞。”
燈光照亮山徑時,他看見路邊石碑上“安瀾茶場舊址”的落款被人用紅漆涂改,露出底下模糊的“橫嶺煤礦”字樣。當晚他在老茶農家里發現的鞋墊,繡著“還傘”二字——後來才知道,那是礦工家屬用賠償款買的第一匹布,而賠償款正是分37個月發放,每月到賬日恰是父親的忌日。
“陸處長走神了?”李培德的冷笑拉回現實,“既然數據萬能,不如把全省干部都變成鏈上代碼?”
“數據不是萬能,但能讓治理回歸本質。”陸明川調出生物識別手環數據,“全省駐村干部的心率監測顯示,夜間走訪時的專注度比日間高出37,發現隱性問題的效率提升60——這不是折騰,是讓干部在群眾的真實生活里扎根。”
【無人機下的資金網】
唐家塢的無人機基站傳來警報時,林雪正在比對“安瀾古建築維護中心”的資金流。區塊鏈溯源系統顯示,該中心近半年收到的2370萬非遺保護資金,有1890萬經“橫嶺村集體合作社”轉入青雲投資,而合作社賬戶的流水摘要里,“礦難賠償款代發”“37號基金管理費”等字樣反復出現。< 進橫嶺村後山,三輛尾號“037”的貨車正在卸載標有“工業膠”的集裝箱,卻用“有機肥料”的綠色環保標簽覆蓋。林雪切換熱成像模式,發現貨車最終停在“安瀾茶商協會”名下的廢棄茶廠——那正是第一卷中周正陽試圖掩蓋礦難的地點。
手機震動,陸明川發來消息︰“常委會上李培德提橫嶺村,與你查到的合作社賬戶關聯度89。”附帶的截圖里,省供銷社的會議記錄顯示,李培德正是“37號基金”的監管組長,而該基金的備案用途寫著“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處置”。
林雪忽然想起在磚雕現場發現的賬本碎片,“安瀾茶場舊址維護費”的簽字人正是李培德的筆名“墨山”。她放大無人機拍攝的貨車照片,司機胸前的工牌赫然印著“安瀾投資安保部”,與三年前青嵐寺壁畫破壞案現場的腳印模型完全匹配。
【37層的密碼】
散會後,陸明川在走廊撞見省紀委巡視組組長葉文瀾。老領導意味深長地拍拍他肩膀︰“听說你在查‘37號基金’?1998年礦難賠償方案里,這個數字代表37名未被認定的‘臨時礦工’——他們的家屬至今沒拿到一分錢。”
他遞過一份加密文件︰“安瀾茶商協會的注冊地址是青雲大廈37層,而李培德的岳父,正是當年負責礦難善後的退休副省長。上個月有人往紀委信箱寄了半塊礦燈碎片,刻著‘037’和‘嵐’字,和你父親礦燈內側的刻痕……”
陸明川的後背驟然繃緊。父親礦燈上被劃掉的“嵐”字,正是“安瀾”的簡稱,而他從未對外提及這個細節。葉文瀾壓低聲音︰“保護非遺的區塊鏈,同樣能追溯歷史遺留問題。但要小心——他們開始用‘保護古村落’的名義,掩蓋當年侵吞賠償款的事實,就像用工業膠修補磚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雙向追溯的裂痕】
深夜,陸明川在辦公室用礦燈啟動全省合作社節點監控系統,107個光點在地圖上次第亮起,最終在橫嶺村形成“37”的數字矩陣。當他試圖追溯“37號基金”的流向,系統突然彈出權限警告︰“該數據鏈關聯省級涉密檔案,需三級以上審批。”
與此同時,林雪在區塊鏈上發現異常︰陸明川個人賬戶每月向“礦工遺屬基金會”轉入1.2萬元,備注欄寫著“橫嶺村陳阿婆贍養費”,但資金來源顯示為“個人技術專利分成”——而她清楚,陸明川從未申請過任何專利。
手機震動,匿名號碼發來段視頻︰唐家塢磚雕修復現場,工人正用工業膠替換剛嵌入的區塊鏈青磚,領頭的正是縣文旅局局長李建軍。視頻末尾,鏡頭掃過牆角的紙箱,“安瀾投資•37號專項”的標簽格外刺眼。
陸明川摸出父親的礦燈,光束照向辦公桌上的全省駐村干部名單,李培德老家橫嶺村的駐村干部欄,赫然寫著“陳阿婆之孫——陳立”。而這個名字,正是“安瀾古建築維護中心”的法定代表人。
窗外,青雲大廈37層的燈光突然熄滅,卻有另一束礦燈般的光芒從唐家塢方向亮起——那是林雪在新嵌入的青磚上,用激光刻下的微型區塊鏈存證芯片,正在夜色中發出微弱而堅定的藍光。
他知道,這場根系絞殺的博弈才剛剛開始。當省級官僚用“穩定”包裝腐敗,用“傳統”掩蓋侵吞,數據鏈上的每個節點都在成為刺破黑暗的探針。而那筆每月37萬的“維護費”,那些被工業膠粘合的真相,終將在駐村干部的夜訪中,在區塊鏈的追溯下,顯露出根系里藏著的毒瘤。
此刻,陸明川在常委會記錄本的背面寫下︰“37不是數字,是37個家庭的眼淚,是37道未愈合的傷口,是37個等待被鏈上光照亮的靈魂。”筆尖劃過處,礦燈的光斑正與賬本上的“安瀾”重疊,在紙頁上投下一個尖銳的陰影——像一把即將出鞘的劍。
喜歡寒門青雲路︰我在官場撕傘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寒門青雲路︰我在官場撕傘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