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拉高高興興的下場炫耀去了,萊恩灰頭土臉的回到了還沒醒的焰王身邊。
一部分人听了烏拉拉的話若有所思。
接下來的幾場戰斗倒總算是能看得過去了,最起碼他們不再是傻乎乎的站在原地激情對波了。
總算是還有救。
很快,就到了最後一組,是諾言和狄蜜莉。
“加油!”
烏克娜娜和烏拉拉舉起手臂高呼加油。
只不過不是為諾言,而是為了她們的新閨蜜狄蜜莉。
給這兩個叛徒一人一個腦瓜崩,諾言跟狄蜜莉到了場中。
——
狄蜜莉雙手在身前相合,一個籃球大小的晶瑩水球在掌心生成。
“凝水氣泡!”
雙手用力推出,像炮彈一樣激射而出的水球在行進的途中變得越來越大。
到諾言身前的時候,直徑已經有將近兩米了。
只听噗的一聲,諾言整個人就被裝到了水球里面,雙腳離地浮在了水中。
一擊得手,狄蜜莉卻完全沒有輕松的感覺,反而更加打起了精神。
左臂在身前伸直,豎起劍指,右手捏在劍指上面往後一拉,蔚藍的水流箭矢瞬間成型。
遙遙指著水球中的諾言,隨時準備發射。
事實證明她的警惕是 對的,因為被困住的諾言根本沒有一點慌張的神態。
他看著充滿警惕的狄蜜莉,突然露出一抹微笑,開口說話的時候一連串的氣泡從嘴角躥出。
由于是在水中,狄蜜莉根本听不見 諾言說的話,但是她讀懂了諾言的唇語,只有三個字。
【準備好】
下一刻,就見諾言伸出食指從里面戳在了水球的邊緣。
砰——
巨型水球炸裂,化作一個個拳頭大小的水球四散而出。
“無弦弓!”
狄蜜莉眼神一凝,手指松開,湛藍水箭飛射而出射爆一個水球。
緊接著她再次拉出一道水箭,射出。
腳下動作也不停,邁著小碎步躲避著飛來的水球。
只是水泡的數量實在太多,她凝結水箭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水球來襲的速度,躲避的速度也不夠。
只是幾秒後,就有幾個水球砸在了她的身上。
只是讓狄蜜莉疑惑的是,這些水球好像一點傷害都沒有,只是被擊中的地方傳來些許濕潤的感覺。
在她思索的時候,水球已經充斥了整個訓練場地,如同鏡子的表面反射出了無數的她自己,讓她一時花了眼,根本分辨不出諾言在那個方向。
狄蜜莉保持戒備動作,屏氣凝神仔細的感受著周圍的動靜。
身後突然拂過一縷清風,不是自然吹起,而是像有人經過帶起來的。
嗖——
絲毫沒有猶豫,狄蜜莉轉過半個身子便松手射箭。
諾言也確實出現在了那里,但是她的攻擊並沒有擊中目標。
一個水球擋在諾言的身前,卻並沒有像之前一樣被射爆,反而是將水箭盡數吸收。
她的下一發攻擊也遲遲沒有發出。
因為她已經感覺到了,一根細細的像線一樣的水絲纏繞在了她的脖子上。
只要諾言想,隨時都可以取了她的腦袋。
“我輸了。”
狄蜜莉很坦然的說道,散去凝聚一半的水箭。
她的性格是要強,任何事都要力求做到最好,但要是跟諾言這樣的妖孽比,那還是算了吧。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的。
“承讓了。”
諾言手掌向下一按,懸浮在空中的水球迅速降落,沒入了地下。
看著他這行雲流水般的動作,狄蜜莉好似想到了什麼,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諾言。
“你……魔導師?”
她看了眼周圍,靠近諾言壓低了聲音說道。
“啊,前幾天剛成,別說,感覺還不錯。”
諾言語氣平淡的說道。
殊不知這話在狄蜜莉心中引起了多大的波瀾。
在一眾連高級魔法士都沒有幾個的同齡人中突然冒出來一個魔導師。
怎麼想都像是編出來的童話故事一樣。
比賽結束,這場交流會也是到了落幕的時候了。
在一起吃過午飯後,諾言找上了已經恢復正常,但是臉色比之前更臭了的焰王。
“這兩樣東西,請務必交給歐斯長老。”
一封信和一本巴掌大小的冊子交給了焰王。
焰王接過後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點了點頭就帶著人離開了莊園。
這下不用讀心也能猜得到,回去後這些萌戰士要倒霉了,反正平時的訓練強度一定會超出以往好幾倍的。
“下次再見面,我可不會再輸了。”
狄蜜莉向諾言撂下這麼一句話,跟烏克娜娜和烏拉拉擁抱告別後,也離開了。
“再見。”
“狄蜜莉姐姐再見。”
兩姐妹有些不舍的揮著手。
“好了,人都沒影了,還在這杵著干嘛。”
諾言一手拉著一個,最後再跟暗處觀察的兩個老人打了聲招呼。
然後叫上艾瑞克和謎亞星也離開了。
先是回了一趟夸特諾,跟陶格和亮晶晶打了聲招呼,再從夸特諾返回了萌學園。
熟悉的白色煙霧升騰而起,諾言一行人從電話亭中陸續走出。
“終于回來了。”
烏克娜娜張開手臂仿佛要擁抱校園,語氣中滿是感慨。
這里是她長大的地方,這還是第一次離開學校這麼多天,她還真有些不適應呢。
“你們先回去休息吧,我跟艾瑞克去跟校長匯報此行的情況。”
看了眼有些寂靜的大廳,諾言無奈的說道。
因為在夸特諾多待了一會兒,他們回來時已經有點晚了。
這時候已經過了晚飯時間,天色也暗了下來。
因為上次的教訓,除了些許的夜貓子之外,大部分人都回到了寢室中,準備休息了。
“好吧。”
看了眼死死盯住諾言不讓他偷跑的艾瑞克,烏克娜娜無奈一笑。
看樣子諾言之前當甩手掌櫃的行為給艾瑞克留下了不小的陰影,這次是怎麼也不想吃虧了。
喜歡萌學園︰我靠庫洛牌拯救遺憾請大家收藏︰()萌學園︰我靠庫洛牌拯救遺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