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

第145章 深藏功與名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微笑小油菜 本章︰第145章 深藏功與名

    方稷站在試驗田邊,看著技術人員將最後一批"隴旱1號"麥苗移栽到專門的抗旱試驗區。這些來自甘肅的麥種,將在這里開啟新的征程。

    "方組長,"新調來的技術員小跑過來,"按照您的要求,我們已經劃分了不同水分條件的試驗小區。"

    方稷點點頭,蹲下身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墑情還是不夠。通知灌溉組,今天開始模擬不同干旱程度的水分控制。"

    遠處,周部長健步走來︰"方稷啊,就這麼急著回來研究你的麥子?"

    方稷連忙迎上去︰"部長,您怎麼來了?"

    "來看看我們的抗旱專家啊!"周部長笑著指向試驗田,"听說你把陽光補貼這事做的漂亮,然後瀟灑轉身就回來繼續研究麥田了,你這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了。"

    "周部長,您說笑了,我只是覺得這里更需要我。"方稷的目光掃過整齊的試驗小區,""陽光補貼"已經上了正軌,而抗旱育種的產量提升才剛剛開始。"

    周部長意味深長地看著他︰"你知道聶書記怎麼評價你嗎?他說,方稷這個人啊,心里裝的不是官位,是麥穗。"

    麥苗輕輕搖曳,仿佛在向他致意。

    方稷站在試驗田邊的簡易辦公室里,牆上掛滿了各種麥種生長數據圖表。他仔細翻閱著部里剛批復的人才培養方案,鋼筆在紙上輕輕點著。

    "方組長,這是各研究院推薦的候選人名單。"助理將厚厚一疊檔案放在桌上,"按照您的要求,已經初步篩選過專業背景。"

    方稷推了推眼鏡,抽出其中幾份︰"這個朗月,在西北做過兩年旱地作物研究;李媛的分子育種論文很有見地......"他的手指突然停在一份簡歷上,"把這位程志強調到重點培養名單,他在基層推廣站的抗旱實踐記錄很扎實。"

    來到農大,方稷看著這些年輕人熟練地操作儀器,轉身對助理說︰"通知農大教務處,下學期的《旱作生理學》要增加田間實操課時,教材用我們新編的那本。"

    三天後,在部里的協調會上,方稷將人才培養方案投影在屏幕上︰"我們需要三類人才梯隊︰首先是扎根田間的"土專家",要能在旱區連續工作五年以上;其次是具備國際視野的科研骨干,最後是懂政策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教育部的王司長若有所思︰"方組長的"三段式"培養構想很有特色。我們可以在三所農業院校試點"旱作英才班",課程設置就按這個方案來。"

    "還要建立動態輪換機制。"方稷補充道,"每年暑期安排學生到不同旱區輪崗,通不過田間考核的轉普通專業。"他說著打開一份文件︰"我們的人員需要實干精神,把人民和田地放在第一位的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品質。"

    周部長听完匯報,當場拍板︰"教學改革的事王司長負責和學校級教育部協調,部里的青年干部輪訓計劃也調整方向,重點培養懂技術的管理人才。"他笑著看向方稷︰"你這次可是把人才培養的"試驗田"種到教育系統去了。"

    深秋的試驗田里,新組建的團隊正在采集數據。方稷蹲在田壟間,手把手教學生們測量麥穗粒數。遠處,農大的校車載著新一批實習生正緩緩駛來,車身上"旱作農業未來之星"的標語在陽光下閃閃發亮。

    望著遠處駛來的校車,方稷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對身邊的助手說︰"去準備一下,今天這批實習生里有幾個好苗子。"

    "方老師!方老師!真的是您!"一個帶著濃重東北口音的年輕聲音在背後響起。

    方稷轉過身,看見一個身材高大的小伙子站在面前,劍眉星目黝黑的臉上寫滿激動,手里還緊緊攥著一本翻舊的《旱作農業技術手冊》。

    "我是北大荒農場的張鐵柱!"小伙子聲音有些發顫,"我家種的就是您研究的"冬星"小麥!"

    方稷微微一怔,記憶突然閃回到那片黑土地,當時鄭懷山教授身體不好,還在東北堅持實驗,馴化麥種。

    那是"冬星"品種剛研究時,他親自在北大荒蹲點了整整一個播種季。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輪廓,漸漸和記憶中那個總愛蹲在田埂上看他做實驗的半大孩子重合起來。

    "鐵柱?"方稷不確定地問,"張地馬家的孩子?"

    張鐵柱的眼圈瞬間紅了︰"您還記得!那年我爹總是去藥草給你們補身子防病,我還天天跟著您下地...那年扎大棚的時候,您還夸我們扎的好..."

    方稷的聲音柔和下來,"怎麼想到考農大?"

    "我爹是想讓我和他學醫,但是我一直記得您說過......"張鐵柱挺直了腰板,一字一頓地重復著記憶中的話,""要想讓更多土地長出好麥子,就得培養更多懂麥子的人"。"

    試驗田里忽然安靜下來,只有風吹麥浪的沙沙聲。方稷望著眼前這個目光堅定的年輕人,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方老師,"張鐵柱突然深深鞠了一躬,"請讓我跟著您學種麥子!我不怕苦,北大荒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都下過地!"

    方稷扶起年輕人,在他結實的肩膀上拍了拍︰"好孩子。不過在我這兒,可不光是下地那麼簡單。"他指向遠處的實驗室,"從土壤分析到基因測序,從田間管理到政策研究,都得學。"

    "我學!"張鐵柱眼楮發亮,"您讓我學啥我就學啥!"

    "鐵柱,知道為什麼"冬星"能在旱年高產還不怕凍嗎?"方稷突然問。

    張鐵柱不假思索︰"因為根系發達,能吸收深層土壤水分。"

    "這是書本答案。"方稷蹲下身,撥開一叢麥苗,"你看這片地,表層五厘米是干的,但十厘米以下還有墑情。"冬星"的秘密在于,它能感知水分分布,主動把根往濕處扎。"

    張鐵柱若有所思︰"就像人要知道往哪里使勁......"

    方稷贊許地點點頭︰"搞農業也是這樣。有的人一輩子在田里打轉,卻摸不透土地的脾氣;有的人坐在辦公室研究數據,卻從沒聞過麥苗的清香。"他站起身,望向遠方,"你要做既能讀懂大地語言,又能把這種語言轉化成科學的人。"

    喜歡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請大家收藏︰()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方便以後閱讀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145章 深藏功與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第145章 深藏功與名並對穿越70年代從知青到國士無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