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影

第64章 鐵索懸棺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石門中人 本章︰第64章 鐵索懸棺

    大鳥的魂體和江豬的精神體輕輕觸踫隔膜。居然很輕松就融入進去。

    迎面的石壁上,用古篆銘刻了幾句話。

    修上清之三真,憩靈岳以委跡,游太空以棲神。

    大鳥反復吟誦這三句話,竟有些失神。學道修仙,憩息靈岳,神游太空。這三句話,確是陶弘景祖師爺的真傳。

    甬道很深。一個大磁缸放在甬道中間,不知經歷了多少歲月,長明燈依然熠熠生輝。

    繞過長明燈,甬道分成三道,向幽深莫測的山底延伸。

    大鳥仔細分辨,山壁及甬道都是天然溶洞所致,並無人力開掘的痕跡。

    大鳥和江豬先走中間的甬道。甬道時而上升,時而下降。有的地方開闊,有的地方窄小,兩個時辰後,甬道中斷,出現一處筆直的陡崖。陡崖下方可听見洶涌的波浪相激的聲響。陡崖上方,有一僅比拳頭略大的孔隙。

    大鳥和江豬飄入孔隙。孔隙後方是一處石室。映入他們腦海的是一具棺槨。棺槨並不是平放在石室中間,而是用四根鐵索懸在空中。

    鐵索懸棺!

    大鳥不止一次听說了鐵索懸棺的傳聞。

    在孟大師處搜羅到的茅山道派的書籍中,就有一本元代所著的𤕸茅山志》。其中就有鐵索懸棺的記載。

    大宋年間,太監羅淳一在茅山修道。此人一心想要得道成仙,便遍尋仙法。

    機緣巧合之間,羅淳一得知了道教上清派祖師陶弘景墓葬的所在地。

    他認為陶弘景這樣的仙師,仙風道骨。墓中一定埋藏著仙丹異寶,可以助他修道一臂之力。

    于是,便打開了陶弘景的墓葬。

    就在這古墓之中,羅𦨴一看到了此生從未見過的怪異場景。

    一具巨大的棺材,被鐵鏈牽引置于空中。墓室的牆壁之上還刻有銘文。

    〞修上清之三真,憩靈岳以委跡,游太空以棲神。"

    由于棺材內沒有尸體,乃一具空棺。羅淳一心中暗喜,認定陶弘景已經羽化成仙。

    于是,他將自己的身後事也照此辦理。

    羅淳一身後是否鐵索懸棺,𤕸茅山志》未作記載。後世的考古發掘也不見他的蹤跡。

    但金陵還是有鐵索懸棺問世。2005年,金陵將軍山下的正德學院在施工時,無意間挖掘出了一座磚石結構的明代古墓。

    從墓道口殘缺的墓志中,人們找到了墓主人的身份信息。

    明朝永樂年間的都知監太監楊慶。

    又是一個太監,而且是比羅淳一有名的太監。他曾經跟隨三寶太監鄭和多次下西洋。

    在考古隊員清理墓室中央已經腐朽垮塌的棺床時,發現了古怪。

    在墓室後壁的兩壁壁龕內,發現了四具兩兩相對的鐵索,這些鐵索的高度距離地面半米。

    楊慶的棺槨在下葬時,由四根鐵索牽引,懸掛于空中。

    這里居然是一處鐵索懸棺!

    只不過由于時間久了,棺槨腐朽脫落到了地上。

    據專家考證,鐵索懸棺與道家的修仙思想有關。在道家看來,懸空而葬有利于吸收天地靈氣。

    大鳥深信,此處就是陶弘景羽化登仙之處。陶弘景是丹陽秣陵人,也就是今天的金陵江寧。而選擇天然洞穴,比土葬更符合道家修仙思想。大鳥去過龍虎山,作為道教鼻祖張道陵選擇的祖庭,懸崖峭壁間的懸棺都是安放在天然的洞穴之中,必然對陶弘景有所影響。

    大鳥示意江豬留在石室入口處,一旦情形不對立即離開。

    大鳥飄向懸棺的頂端。棺蓋虛掩著,並未蓋實。

    大鳥向懸棺揖首。"祖師爺,請恕小子不敬。"

    棺中果然如大鳥猜測的一般。並無陶弘景的遺骸。只有一劍、一書、一羽衣。

    果然陶弘景羽化登仙了。大鳥心情激蕩,正要卷起桃木劍,真誥和羽衣。一股濃黑如墨的黑氣突然從棺底騰起,瞬間就把大鳥的魂體裹挾一空。

    喜歡潛影請大家收藏︰()潛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潛影》,方便以後閱讀潛影第64章 鐵索懸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潛影第64章 鐵索懸棺並對潛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